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为加快落实《天宁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工作部署,通过诊断帮助企业找准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方向,提升产品研发、智能决策、精益制造和运营管理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扎实推动天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重点聚焦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发挥诊断服务的引领作用,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个性化系统解决方案和顶层设计方案,建设更多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智能车间和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应用。到2022年底,为350家制造业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免费诊断。
二、诊断实施流程
(一)诊前准备(1月—5月)
1.征集企业需求。开发区、镇、各街道开展企业诊断需求征集,并指定副总及以上高管或信息化、智能制造部门负责人为联系人,区工信局归集诊断企业名单,建立诊断企业档案池,以“一企一档”的方式跟踪管理。
2.征集诊断服务商。面向全市征集诊断服务商,筛选出能力突出、经验丰富且有专业特长的诊断机构为企业提供诊断服务。诊断机构由区工信局统一进行诊前培训,严格督导诊断流程和诊断进度。
3.提交保密承诺书。诊断机构应维护企业信息、数据、文件和记录的保密性与安全性,签订保密承诺书。
4.编制诊断计划。诊断机构按照分配的企业名单,迅速展开研究,根据企业所属行业及其产业链的特点,组建一个有丰富经验、对“智改数转”理解深刻的团队实施现场诊断活动,并制定完善、合理、规范、详细的诊断计划。
(二)诊断服务(5月—8月)
1.召开诊断启动会。召开区“智改数转”诊断服务启动会,就“智改数转”诊断服务流程和“智改数转”诊断平台操作方法进行介绍。开发区、镇、各街道召开诊断企业与诊断机构对接会,诊断机构介绍自身情况、诊断计划以及需要企业配合的事项。
2.开展现场诊断。诊断机构参照诊断要求(见附件),深入企业,围绕研、产、供、销、服全方位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企业对“智改数转”的意见和需求,掌握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尤其是场景融合、系统集成和设备协同情况,协助企业完成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估、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企业基础情况表。
3.提供咨询服务。围绕企业具体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短板弱项,基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工作母机等智能制造设备运用情况和全业务链数据的实时采集、贯通、上云等情况,结合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车间建设标准及企业诉求,以技术交流、现场指导、方案汇报等形式提供细致、精准、务实的咨询服务,做好释疑解惑工作。
4.组织人员培训。针对企业智能制造人才匮乏、精益生产理念淡薄、对智能化改造投入产出不清晰等问题,诊断机构为企业提供符合企业特征的“智改数转”专题培训,深入浅出普及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知识,敏捷制造、柔性生产、数字孪生等新概念和智能化设计、大规模定制、智能运维服务等新模式,让“智改数转”理念深入人心,提升企业对“智改数转”的认知水平和人才保障水平。
5. 形成诊断报告。结合前期评估情况和企业需求,整合企业设备、系统、人员等资源,围绕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升级中的堵点卡点,形成剖析准确、条理清晰、指引明确、客观真实的诊断报告,为企业编制智能化改造顶层设计方案提供有力支撑,并根据行业特点,出具行业诊断报告。诊断报告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及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需求、系统解决、顶层设计、项目改造方案、服务商推荐方案等部分。
(三)诊后总结(9月—10月)
1.验收诊断服务。诊断服务由区工信局负责验收,验收范围包括诊断服务实施计划完成情况、诊断报告、企业满意度评级。
2.落地智能化项目。对完成“智改数转”诊断且有意愿投入的企业,开发区、郑陆镇、各街道做好保障工作,主动牵线搭桥,以供需对接会、服务商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全力促成企业与“智改数转”服务商的合作,以诊断报告为基础落地智能化技改项目,支持服务商与高校组成联合体为企业提供工艺提升、管理优化、场景建设服务。
3.召开诊断服务总结会。区工信局就诊断服务实施、智能化技改项目投入、企业上云上平台、标识解析以及标杆示范创建情况进行总结,汇报“智改数转”诊断年度实施情况。
三、诊断要求(见附件)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建立区、乡镇(街道)、诊断机构三级联动机制,确定牵头部门与负责人。开发区、郑陆镇、各街道要充分认识“智改数转”诊断工作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统筹协调企业对接、服务供给、过程监督、智能化改造等工作,分业分类指导。
(二)加强政策支持力度。配备专项资金,出台配套政策,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社会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手段,支持经过诊断实施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对新投入超千万的智能化装备及工业软件给予补贴,推出“智改数转”专项贷款,对获得专项贷款的企业予以贴息奖励,缓解企业“智改数转”过程中融资难和融资贵等难题。
(三)严格各方责任落实。根据工作目标,强化时间节点,制定工作计划,建立诊断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跟踪档案,加强考核监督,不得违规增加企业负担。诊断机构应围绕企业需求和现实短板客观评价,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规范的诊断服务,不得以诊断之名进行商业售卖活动,不得将项目转包第三方。
(四)强化浓厚氛围营造。加强对“智改数转”诊断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媒体对接,宣传诊断中的典型案例与先进做法,复制推广有效举措和成功经验。积极营造工作氛围,主动深入各园区、重点企业,每月开展2场专题宣讲、业务指导、政策解读、技术交流等工作。
附件:
2022年天宁区“智改数转”诊断服务要求
一、重点从企业信息化提升、智能装备应用、设备互联互通、生产实时调度、上云上标识、场景建设等方面,帮助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作。针对企业智改数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可行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并推荐优质服务商。
二、每家企业现场诊断服务应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现场诊断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情况调研、主题培训、访谈交流、技术诊断、情况汇报等。诊断过程中要进行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https://www.c3mep.cn/)与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https://jspg.cspiii.com/),并帮助企业上云上平台。
三、现场诊断中,诊断成员数量不少于2人,重点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管理等难题,给出专业的意见建议。
四、为被诊断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相关培训及高层汇报,提升企业对智改数转的认识水平、强化诊断方案落地实施。
五、定期向区工信负责智改数转工作的主管科室交流、报告诊断情况。
六、诊断咨询服务结束后,提交每家被服务企业不少于2000字的企业智改数转诊断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被诊断企业基本现状,包括经营生产情况、人才建设情况、已获荣誉资质情况、信息化水平、智能化水平等;
2. 被诊断企业智改数转需求,针对企业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并推荐优质服务商;
3. 对标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分析企业不足项;
4. 对照《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1版)》中的15个环节与52个场景,帮助企业梳理场景信息等。
七、针对被服务企业所属行业及其产业链的特性,出具不少于5000字的行业诊断报告。
八、服务团队要求
1. 项目负责人
要求具有项目相关专业领域、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负责推进本项目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及时有效处理项目开展出现的异常状况。
2.服务团队
要求具有项目相关专业领域、丰富经验的专家,提供技术支撑,对现场无法处置的问题进行研判分析、响应处置,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