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今年以来,天宁区民政局紧紧围绕市“532”发展战略和区“3511”战略部署,锚定“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发展定位,奋力开创新时代高质量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目标管理,统筹推动为民惠民高效能服务
(一)聚焦兜底保障,着力精准施策。一是有序开展救助保障服务。截至5月底,全区共有低保对象1330户1686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816.19万元。累计停保86户129人,停发保障金9.5万元,调整152户,调减金额1.65万元。全区有农村五保对象46人,集中供养率达95%,有城市三无人员50名,救助孤儿及困境未成年人152人。2022年1-5月,全区发放城市三无人员救助金49.94万元,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补助金97.07万元。二是扎实推进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成立各级专班31个、摸排工作小组137个,印发各类政策方案1万余份,业务培训4000余人次。累计摸排一类对象6415人、二类对象135人、三类对象1894人。共发现问题70件,已解决68件,正在解决2件。指导镇(街道)形成了“一报告两清单”,对1085名摸排对象进行了抽查核实。三是巩固拓展残疾人保障工作。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关于“复核条件的自申请之月起执行”的新规,全面梳理核实全区残疾人情况,共计补发6148人次、217.36万元。在兰陵街道新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站点1家,全区4家德康驿站累计开展活动8场,走访269人。在5个板块完成选点设置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点。四是落实临时救助新政策。重点针对支出型贫困认定、办理流程简化等内容,扩大临时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累计开展业务培训5场,救助47户86人,救助金额10.32万元。疫情期间,对6548名困难群众开展摸排,发现并解决问题325个,其中开展临时救助20户41人,救助金额4.79万元。五是有效实施慈善救助。截止5月底,全区各慈善超市春节、端午配送5720户计30.5万元,开展慈善活动45场次,募集物资共计3万元,救助帮扶群众238人。全区慈善助孤助残计111人共33.3万元,其中助孤7人2.1万元;助残救助104人,救助支出31.2万元。
(二)聚焦为老惠老,着力稳中求进。一是牢守疫情防控底线。面对上半年3轮疫情,全局迅速响应,建立“3+1+N”的24小时联动指挥体系,“一对一”包干督察25家养老机构,累计出动2875人次,督察养老机构3058家次。指导机构制定个性化应急预案、绘制机构平面图并开展演练。累计为住养老人和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5.34万人次,稳妥处置老人去世、就医等突发事件70余件,为符合条件的22家机构发放纾困补贴181万元。二是扎紧安全生产篱笆。先后开展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建筑安全、燃气安全专项检查等各类安全检查10余次,发现处置安全隐患11处。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组织宣传讲座41场,参与人数3000人。三是优化养老服务资源。全面完成2022年度居家上门服务招标和服务恢复工作,修订服务清单并纳入助医、代购等个性化服务。完成4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招标和需求摸排工作。出台《进一步推进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通知》,落实扶持资金168万元,新增床位27张。完成1家社区居家站(点)改造提升。
(三)聚焦能动善治,着力提质增效。一是优化社会服务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工作服务站(室)建设的实施方案》,指导板块进行社工站升级改造。依托专业社工机构开展多元协商共治模式打造、楼道文化建设等社区服务活动,累计服务场次90场,培训场次16场,受益人数8500人次,菱溪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采菱社区获评省级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示范点。二是赋能社工队伍建设。区级出台实施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强基工程”、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系列政策文件,着眼基层减负增效,突出队伍发展。规范员额核定和人员配备,以优化社工队伍结构为导向,设置面向社区专职网格员的定向岗位,今年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和社工站专职人员共计110人。落实社工薪酬增长,将社区工作者月基础工资从3300元增长至4500元,涨幅达36%。三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坚持整体新建与“微改造”并举,依托老小区改造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郑陆社区、丽一社区等4家综合服务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提升改造面积5400平方米,改造投资总额1236万元,6月底前完成1家。
二、坚持扭住关键,着力推动民政事业高水平建设
(一)突出“地区特色”,挖掘养老服务潜能。一是规划布局新一轮养老事业发展。立足天宁城乡差距等短板以及集聚区等优势,在各辖市区中率先研究制定《天宁区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着眼“供给有效、要素保障、产业集聚、平台服务、监管有力”五位一体新格局,制定六大类18项主要任务、五大类15项主要指标、22个重点建设项目,以纲领规划引领“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二是探索尝试新型老年助餐模式。以主城区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启动信息化助餐试点工作。通过研发“天宁区老年人助餐信息化系统”,打造老年版的“外卖平台”。通过与餐饮企业合作开办老年食堂、建设中心厨房等途径,计划新增18个助餐点,实现助餐服务的100%覆盖。目前已完成软件开发和9个助餐点的硬装建设。
(二)打造“品牌名片”,激发社区治理动能。一是深度拓展“社区营造”项目。依托社区营造学院和实训基地,持续创新打造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形成红梅街道“社区能人培力计划”、青龙街道“社区合伙人计划”等多个特色社区营造示范项目。采菱社区“他乡变故乡——楼道‘微’治理 改善‘大’民生”、小东门桥社区“柏杏议事长廊,共建和谐邻里情”获评2021年常州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典型。月初,我们还召开了全区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对社区治理工作中打造精细项目、精品服务提出了新一轮动员。二是升级打造“融益天宁”社创季。以“融治理”为品牌,聚焦汇集多元主题参与社区服务,系统筹划了社创成长营论坛、社创微公益项目等活动,旨在助力更多社创力量孵化并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开展第四届公益创投活动,投入扶持资金100万元,扶持为老服务、助残助孤等领域公益项目28个。
(三)彰显“以人为本”,提升救助保障效能。一是提档“党建+社会救助”模式。对全市第一家“智慧大救助”平台试点——青北社区平台进行升级,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模式,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上半年累计处理各类救助问题240件。打造“红翼领航、睦邻先锋”服务品牌,依托网格化,开展困难群众帮扶服务,共计开展15场活动,帮助群众200余人。二是健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调整天宁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选取雕庄街道关爱之家站点挂牌区未保中心。实施天宁区镇(街道)级“儿童关爱之家”全覆盖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7家“儿童关爱之家”选址装修,其中2家已开始运营,上半年累计开展线下公益课程32场、线上48场,受益儿童1500余人次。探索建立“红黄蓝绿”困难等级的“四色”困境儿童分类管理模式,以期更高效地保障儿童权益。
三、坚持久久为功,持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推动民生保障固本增效。在有序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和自然增长机制,全面保障各类困难群体服务保障覆盖率100%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推进专项排查整治。6月底前,在完成抽查核实的基础上,形成区级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报告并上报市工作专班。推动排查整治行动成果转化,全面解决排查出的问题隐患,针对性的加强民生兜底保障政策体系建设。二是继续完善“大救助”格局。拓展“党建+社会救助”模式,探索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以志愿服务、公益服务等形式,为困难群众提供多渠道帮扶。总结“智慧大救助”平台试点经验,建设1家以上街道级平台试点,并推动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三是继续规范残疾人权益保障。完善与医保分局信息共享、定期核对机制,开展每月1次信息比对和人员复核,确保长护险与重度残疾人补贴不重复。加快恢复德康驿站运营服务和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点建设,确保年底全均实现服750人次以上。四是继续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面建成运营7家儿童关爱之家,加强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队伍建设。出台《天宁区困境儿童“四色”分类管理实施方案》,全面建立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机制。
(二)持续推动养老服务提档升级。下半年,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完成站点改造提升、适老化改造等民生实事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召开区级养老服务大会。正式发布《天宁区“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成立天宁区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动员部署新阶段养老服务领域重点工作。二是打造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完成中心选址和方案设计,立足服务指导和体验两大功能,打造地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标杆。升级区级智慧养老服务指挥平台2.0版本,建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智慧养老平台。三是落地服务试点工作。出台老年助餐试点方案,完成18家助餐点建设以及信息化软件测试并投入使用,实现老人预订、配餐等管理的“线上+线下”有机配合。6月起,结合长护险服务启动,探索其与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的全面融合。同步开展床位智能化设备和适老化改造的硬件建设。研究制定考核认定方案,确保10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四是深化机构质量提升行动。重点推进和平老年公寓内设医疗机构办理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区护理型床位占比。推进第二批消防安全达标创建工作,年内完成不少于5家养老机构达标创建。继续开展年度机构1-2级等级评定工作,将评定结果作为补贴发放、收费标准等事项主要依据。
(三)持续推动社区善治守正创新。以社区治理“五大行动”为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发展高质量治理模式。深化“五社联动”治理机制,推进雕庄街道菱溪社区、茶山街道清二社区等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观察点建设。探索新堂社区“社区领治+物业主治+多方协治+居民自治”模式,形成“一核三圈四治”的社区营造新机制。以社区自组织队伍集结、多元文化场景塑造、议事平台搭建为抓手,最大程度激活社区共享空间,推动全区城乡社区议事平台全覆盖。二是培育高品质社区服务。提升现有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构建多功能社区服务综合体,年末实现50%的城乡社区建成社会工作服务室。深入打造茶山街道富强新村社区等5个全科社工服务示范窗口,推进“全科服务”模式全覆盖。三是建设高水平队伍。完成社工招聘,优化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储备库制度。发展社工高端人才培育项目,加速本区领军型人才和社工督导的成长、成熟,带动社工队伍专业素养提升。优化专业实训体系,发展郑陆镇“郑成长”、红梅街道“青红工程”等实训品牌项目,重点在横塘社区、牟家村打造两个示范性社工实训基地。四是打造高标准项目。围绕“融治理”品牌群,深化“城乡社区可持续营造行动”,年内在80%的城乡社区开展社区营造项目。启动“融益天宁”社创季活动,培育20个公益服务品牌,引导社会组织和其他社工机构积极参与社创论坛、社洽会,优先发展社区建设、养老为老等公益创投项目,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基础性、多元化服务品类。
(四)持续推动专项事务规范建设。一是婚姻登记处迁址事宜。确认新址后,以3A级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建设标准,制定装修布局方案,打造天宁新人的“打卡地”。采用电子叫号等信息化设备,全方位提升服务环境。二是推进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全区乡镇地名规划编制完成率力争达到100%。稳妥做好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