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郭余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低碳城市”规划推进城市更新的提案收悉,我局协同会办单位,现答复如下:
“双碳”经济大潮下,在规划中融入绿色低碳的理念意义重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天宁发展重要目标和方向。
一、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针对“低碳城市”发展的技术规程提供“低碳城市”相关项目编制说明,有效指导低碳城市的有序更新,让“低碳”更有保障。同时,注重低碳规划和传统规划之间的衔接协同,结合区域经济、水文、气候、土壤等条件,因地制宜差异化编制,从空间组织、用地布局、交通体系、基础设施等方面严格把控,优化“低碳城市”规划的方案论证。逐步完善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评价和反馈机制,不断推进城市低碳化。
二、稳步推进城市更新,丰富空间体系。一是生态绿城建设多元化。一方面提高绿化覆盖率,结合公园改造、生态慢道、小游园等项目,融入围墙绿化、屋顶绿化、环岛绿化等设计,截至目前,全区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8%,大幅提升城市颜值。另一方面增强绿化层次性,在精品街道建设中,打造竹林路榉树、延陵路银杏、博爱路法国梧桐等特色行道树,实现街景和谐、特色鲜明。在蔷薇公园改造中,引进藤彩虹月季、藤本月季、吉野樱、垂丝海棠、红果山楂等36个蔷薇科品种,同时增加蔷薇元素的雕塑构架。二是低碳交通可持续。一方面持续推进生态绿道项目,鼓励市民绿色低碳出行,例如翠竹公园人行天桥,成为大气时尚的高架景观线;龙游河生态绿道,成为市民新晋的网红打卡点;蔷薇公园彩色健身步道,方便居民休闲健身。另一方面在精品道路整治提升中融入“低碳出行”的理念,例如在郑陆迎宾中路使用太阳能灯杆等低碳设施,在博爱路增设共享单车布点,加入慢行步道、自行车道等元素,力求进一步推进低碳道路的建设。
三、积极深化城市理念,拓展内涵元素。一是深化海绵城市理念。横塘河湿地公园通过透水路面、生态植草沟、下凹式绿地、湿塘的建设,对雨水进行调蓄和净化,保留了足够的雨水蓄滞空间,发挥了生态净水与城市排水防洪的重要功能。同时,在竹林路、劳动路等精品道路整治中,我们已经使用大孔隙的透水混凝土代替道板砖或大理石铺装道板,透水混凝土的大量使用,既减少道板的积水,又节约后期的维护成本。后续推进的博爱路和关河路等精品道路工程中也会采用相同的材料,以生态、环保、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深化海绵城市建设。二是深化建筑材料可循环理念。自2017年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起,我局牵头组织城区各街道,大力推进拆建垃圾、装修垃圾等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管理工作。期间,与江苏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青洋北路229号南侧地块设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临时处置场,2018年至2021年,资源化利用城市建筑垃圾量累计达54.471万吨,利用率常态化保持在90%以上。今年起,我局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城乡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工作,为天宁区打造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贡献更大力量。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