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 内容
2月19日上午,天宁“新春第一会”——全区创新发展大会在24中天宁分校会场召开,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全市创新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区委书记许小波出席大会并讲话,代区长张凯奇主持大会。
大会表彰了荣获全区2020年度“创星增效”明星企业、重大贡献企业,区星级企业,“三新”经济示范企业,外贸进出口突出贡献企业,“一带一路”对外投资示范企业,2020年度“才富天宁”英才和优秀领军人才创业企业,区2020年度“岗位奉献奖”以及2018-2020年度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许小波指出,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考验,全区上下政企同心、同频共振、迎难而上、共克时艰,为“十三五”收官划上了圆满句号。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干群的奋力拼搏,更得益于广大企业家的凝心聚力。
许小波表示,春节后的“第一会”就是要:
树立一个鲜明导向——产业立区、创新强区始终是天宁发展的第一方略;
凝聚一个强烈共识——企业和企业家始终是天宁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推动天宁高质量发展持续走在前列的关键力量;
传递一个坚定信念——天宁将始终和广大企业家站在一起,携手奋进,聚力创新,共同发展。
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心怀实业、敢打敢拼,夯实了跨越发展的产业根基。当前天宁工业产业门类丰富,拥有26个大类和85个中类,既有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传统领域百亿集群,也有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等三新经济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了108家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矢志奋斗、开拓进取,壮大了兴业富民的殷实家底。截至2020年,全区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创造了天宁7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贡献了80%以上的技术进步率、90%以上的就业和税收。顺时应势、创新作为,引领了干事创业的争先之风。武进不锈荣获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强力先端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亚玛顿等企业的两项产品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恒生科技园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亚东科技等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成己达人、义利并举,涵养了崇德向善的精神特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推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0余个,打响了苏陕扶贫协作的爱心品牌;出资成立区树人教育发展基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近2000万元。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许小波强调,站在新的起点上,创新发展是必然选择、唯一路径,服务企业是内在要求、职责所系,重大项目是主要抓手、关键支撑。
“‘十四五’经济目标——GDP突破1500亿元”
坚定“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决心,把勇争一流作为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
一要登高望远,以“善弈者”的姿态拥抱新时代。“十四五”期间,天宁明确了“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的发展定位和“阔步迈入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经济总量目标设定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80亿元。
二要创新求变,以“奋进者”的姿态塑造新优势。保持创新嗅觉,紧盯产业前端、科技前沿,加大人、财、物投入,加快省级高新区创建,进一步提高创新的密度、力度、浓度。发掘和培育更多源自天宁的“创二代”,把创新这个“隐性基因”转化为每一代天宁人、每一家天宁企业的“显性表达”。
三要敢想敢拼,以“领跑者”的姿态致胜新赛道。摒除“小富即安”的思想,敢于到新兴市场、到国际市场、到资本市场搏击风浪,真正走出一条产业特色发展的天宁之路。
四要永不止步,以“攀登者”的姿态跃上新高峰。努力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拿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秉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决心,万众一心加油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闯出一片新天地、开创一番新事业。
“让‘跑一次’成为上限,‘不用跑’成为常态”
强化“企业强则天宁强”的意识,把企业优先作为创新发展的固本之策。
一要当好最佳店小二。营造最优创新环境、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深化“放管服”改革,让“跑一次”成为上限,“不用跑”成为常态,重点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打造“不打烊”的天宁服务品牌。
二要导入最强催化剂。强化政策集成,精细研究产业发展要素,引导企业多投入、抓创新,持续抢占市场主动权、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要争做最美合伙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企业有需要,干部就要靠上服务,任何部门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给企业增加负担。
四要画出最大同心圆。引导企业参与到天宁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中来,只要好企业、好项目需要,只要符合天宁未来发展定位,我们一律欢迎,用地一律保证。
“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
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把项目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制胜法宝。
一要以更高的站位抓项目,强化三种意识: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意识。“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在项目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实现更大突破。坚持问题导向的攻坚意识。认识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研究,认真查找根源,迎难而上,排难而进。提升同心同力的大局意识,树牢“一盘棋”的思维,确保项目落得下、留得住、建得成。
二要以更新的理念抓项目,把握三对关系:把握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聚焦常州数字经济集聚区主战场,大力招引数字经济产业链项目和龙头项目,打造区域能级新增长点。把握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紧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展精准招商,提升签约企业落地率,确保重大招商活动集中签约项目落地率达80%以上。把握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对于处于产业前沿的项目,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解决问题,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充分激发市场潜力。
三要以更大的力度抓项目,聚焦三个环节:聚焦项目决策环节。加强对项目历史沿革、商业模式、市场竞争力等的调研摸排,提高重大项目决策的整体效率。聚焦项目实施环节。执行“一个项目、一个挂钩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实施方案、一管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模式。聚焦项目督考环节。持续深化定期督查、例会讨论等工作方式,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各类问题,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张凯奇指出,要以超前性谋划,扛起创新发展的时代重任。抓创新、抓项目是当前最紧迫、最关键的任务,拿出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全力以赴,攻坚突破。要以超常规力度,锻造创新发展的最强硬核。打造创新载体、壮大创新产业、培育创新主体,让天宁旗舰型创新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科技企业“铺天盖地”。要以超一流环境,孕育创新发展的肥沃土壤。着力集聚创新人才、全面落实创新政策、不断激活创新机制、持续优化创新环境。
大会发布了《天宁区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创新型城区为抓手,聚焦“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发展定位,打造立足常州、辐射长三角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到“十四五”期末,形成贯穿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人才支撑、科技金融为重点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会上,开发区、郑陆镇、区科技局、华利达服装集团、江苏网博视界等单位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区四套班子全体领导;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开发区、镇、各街道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区各部委办局、区属事业单位、区人大各工委室、政协各专委室、各垂管单位、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重点园区有关负责人;辖区金融机构有关负责人;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受表彰的企业和个人代表在主会场参加会议。
此外,大会设分会场,同步收看视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