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白天我情绪比较激动,不好意思,你们多包涵,今天不仅拿到了工资,也知道了做工不能蛮干,再次感谢你们。”10月25日晚,甘肃来常务工的付师傅一行心满意足地拿着辛苦钱离开了天宁区人力资源市场。
拨茧抽丝,寻求事情真相
上午10点,付师傅一行来到天宁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反映天宁某地光伏项目拖欠工资1万余元,劳资双方口头约定按照总工程量计算人工费。接到线索后,大队第一时间联系该项目班组长赶往现场,班组长认为工人不具备施工能力,未能按图施工,导致后续大量返工。工人表示接受返工,但应支付返工费用。双方僵持不下,矛盾升级。在监察员的询问引导下,双方表示有书面约定,可以按照实际完成量兼顾出工天数计算工资。双方约定下午3点核对工程量后再来大队处理。
层层倒逼,总包出面托底
劝说完劳资双方,监察员联系到该项目甲方,甲方在知晓事情缘由后主动提供总包联系方式。据悉,总包单位将光伏项目安装分包给泰州某公司,该公司又将部分安装项目分包给王某个人,王某又经人介绍雇佣了付师傅一行,双方签订有承揽协议。监察员指出,泰州某公司将工程分包给没有资质的个人,已经违反《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相关条款,该公司应当对工人工资进行清偿,并对违法分包行为进行整改。总包单位当即表示会立即整改,并督促分包单位清偿工人全部工资。
一波三折,工资终究落袋
下午4点,在监察员的催促下,用工双方再次来到天宁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办公室。工人坚持按照出工天数计算工资,而施工方坚持按照工程完成比重支付,双方僵持不下。眼见天色将暗,主办监察员将双方分开,一方面劝说用工单位应当对工人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监督指导,出现问题后不该将责任一推了之;另一方面劝说工人师傅,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沟通,不能蛮干,现在做了一半“撂挑子”,确实属于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多次沟通下,双方对工资总额达成一致,但用人单位表示财务已经下班,当天无法支付工资。主办监察员再次联系总包单位,请其协调工资支付事宜。最终,在傍晚6点,工人全部签好收款协议并领取了工资。
10月寒风已彻骨,劳动监察暖人心。处理类似纠纷在劳动监察已成常态,天宁区劳动监察人秉承“用心用情办实事 全心全意解难题”的服务宗旨,苦口婆心多劝说,耐心细致解困境,灵活运用各类调解手段,以“一路小跑”的姿态,为劳资双方解决纠纷节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