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起步之年,青龙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天宁区打造“长三角三新经济高地、现代化城乡治理样板”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街道“聚焦东经120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培育‘五型’经济,塑造‘三生融合’新样板”的发展目标,对标奋进、开拓创新,高质量完成全年重点目标任务,全力保障经济社会良好发展。
一、2021年工作情况
(一)数字引领,创新驱动,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
依托三大园区,创新方式招项目、提服务、促发展,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指标稳中有进。预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6.74%;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8亿元,同比增长16.74%;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8亿元,同比增长49.92%;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9.7亿元,同比增长15.10%;预计引进外资1.6亿美元,同比增长8.84%。企业引育量质并举。围绕东经120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聚焦“五型”经济重点领域,着力培育各类领军企业。开展“四上”企业培育,纳入规上企业培育库企业98家,摸排“种子”企业26家,跟踪监测企业72家;开展星级企业上云工作,累计完成智谷机电、龙冠影视文化等18家企业申报三星上云项目;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断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力,智谷机电、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7家企业成功申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造“创驿120”服务品牌,构建“驿企惠、驿路学、驿行人、驿金经、驿企营”五个特色服务子品牌,与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武律师事务所等20家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构建精准服务体系。解决海图电子等企业载体7000多平方米,帮助凯普教育获得“银政担”资金800万元左右,成功申报“龙城英才”创业类项目5个。
(二)资源整合,统筹布局,塑造城市发展新体系
统筹优化资源调配、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布局,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助力“三生融合”的天宁新城加快蜕变。土地出让稳步实施。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出让4个地块共计243.75亩土地,土地出让金收入37.31亿元。其中东风5、6地块总用地面积64.83亩,被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10.91亿元竞得;青龙2-1地块总用地面积76.28亩,被苏州高新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15.16亿元竞得;青龙苑六期安置地块总用地面积50.08亩,被常州弘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38亿元竞得;青龙苑七期北侧地块总用地面积52.56亩,被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9.86亿元竞得。城市规划持续完善。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意识,完成龙城大道高架与青洋高架节点以及青龙道口周边规划设计。龙城大道高架与青洋高架节点,将重点建设品质突出、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绿色社区,全力打造天宁门户地区的高品质住区示范片区;青龙道口周边,依托独特主题乐园以及周边载体孕育体育健康产业,努力打造集健康运动、健康产业、健康居所为一体的多元融合社区。
(三)生态优先,建管并举,建设生态宜居新样板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立健全日常巡查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污染防治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全年8大类53大项91小项重点工程项目,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坚持打好蓝天保卫战,制定重点企业错峰生产计划,完成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方案编制及整治,开展纺织印染企业排查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治理;着力推进碧水保卫战,完成横塘河(恒福桥-龙锦路)清淤工程,启动紫云浜劣五类河流整治和青龙桥疏浚工程;切实解决好环境突出问题;7件中央环保信访及时整改销号,17件省级环保信访事项全面整改完成,创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街道。城市管理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全域环境大整治,全年开展渣土专项整治35次,拆除违法建设70起,新增非机动车划线14.8万米,将街道所辖园区道路全部纳入一体化保洁,完成永宁北路(龙城大道-业丰路)精品道路建设;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完成北塘河绿地提升改造,着力推进横塘河湿地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启动龙城大道高架绿化提升改造。物业服务全面提升。实施安置小区维修工程,投入维修资金490余万元,完成防水类、公共部位类及管道类维修共计178余项,完成青龙苑南区消防管网改造项目;建立健全物业管理组织,及时启动豪郡花园物管会筹建,顺利成立望府花苑物管会,青韵雅苑小区荣获“江苏省省级示范物业管理项目”。
(四)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打造公共服务新体验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提高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实施教育提质项目,青竹苑幼儿园建成开园,教育小镇一贯制建设有序推进;实施医疗提标工程,完成紫云苑卫生服务站提升改造项目;实施畅通出行工程,推进教育小镇地块配套道路、东风地块配套道路、横塘河东路(典前路—龙锦路)建设,新建青龙苑7.2期停车场和福北工业园停车场。民生保障用情用力。加大困难救助,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8.8万元,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159.6万元,办理一、二类慈善大病救助48份,共计15.3万余元,养老援助1336人次,共计27.6万元,尊老金发放10889人次,共计61.9万元,年老保养金发放2229人次,共计2594.6万元;强化就业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300人,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1起,涉及工人650人,涉案金额1131万元;发动社会组织,第三届公益创投大赛投入总资金29.7万元,购买11个社会组织的11个公益项目。政务服务优化创新。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推出“一件事套餐”,其中“助残一件事”相关经验做法被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积极推进“畅通办”服务品牌,在天宁吾悦、启迪协信科技园设立便民服务站,打造优质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疫情防控常抓不懈。全面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闭环管控,严防疫情输入扩散。累计入户调查53749人次,落实入境管理人员98人次,核酸检测7192人次,居家健康管理2795人;建成启用青龙奥体接种点、天宁吾悦临时接种点,开展疫苗接种23.9万剂;开展紫云苑社区全民核酸检测应急演练,完成采样4782份。
(五)立足基层,多元共治,构建平安稳定新局面
加快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全力维护安全大局和社会稳定,持续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基层治理亮点纷呈。率先启动全市首家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建设,打造基层禁毒宣传、戒毒康复工作的全新载体;率先破题智慧社区建设,在新丰苑智慧社区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启动青龙苑北区社区智慧社区建设,拓展现代化智慧社区“朋友圈”;率先探索园区网格管理模式,在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实施全市首家园区智慧化网格管理试点工程;全面推行平安前哨建设,年度预计建成11个平安前哨工作站。社会环境平安稳定。以“法润天宁·2021春风行动”为中心,认真落实“八五”普法计划,不断创新普法宣传形式,扩展法治教育内容,全面提升辖区群众法治意识;深化网格化建设,畅通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渠道,上报各类事项5487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50起;逐步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受理信访总量131件,各项信访事项100%得到落实,成功化解王来根、洪伟、张建英、赵仁法、都桂英信访积案。安全形势平稳可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集中开展危化品使用、重点领域企业、“厂中厂”、消防安全等专项检查,发现并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000余条;加强消防应急演练,联合消防中队,先后走进琉璃光产业园、青龙奥体、物流园等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开展演练40余场,培训人次超3000余人。
(六)改革创新,内生活力,提升干事创业新高度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改革创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内在潜力。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中心组学习11次,学习日活动5次;不断做好舆论引导,完善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和情况通报制度,落实预警监测、风险排查和应对处置,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稿件31篇,在锦绣天宁发表稿件45篇,在街道微信公众号采写和发布各类信息393条;不断推进社会文明,积极组织“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最美常州人”等先进典型的推荐报送和宣传,选树曹文伟等天宁好人6人、高熙媛等“新时代好少年”典型人物3人。筑牢基层组织基础。聚焦机关党建,建强一办六局“为民服务先锋”“亲民执法先锋”等7个行动支部,着力将品牌效应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创新两新党建,打造“一路三圈”青洋路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路,建成以党建引领、国企示范、辐射民企和外企的“宁企汇”国企党建阵地;强化社区党建,深挖“金哨子”“红色引擎”等特色品牌,加强“红色物业”共驻共建,青韵雅苑小区荣获全省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示范点称号;建强干部队伍,高标准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和市、区党代会代表推选工作,开办“紫荆先锋讲坛”,深化年轻干部“青穗计划”,拓宽年轻干部成长成才途径。压实党风廉政责任。加强日常监督,综合运用单位自查和聘请第三方督查等方式,发送书面作风通报9期,诫勉谈话2人,主动约谈95人;落实专项督查,聚焦“三资”集体资产规范管理、失地农民辅助保养金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帮扶救助领域和群众反映集中问题等方面,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及“微腐败”;深化廉政教育,依托“清鉴晓筑”廉政园地、横塘社区廉政文化“新地标”、社区廉政图书室等廉政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主题教育。
今年以来,街道上下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统战、人武、群团等各项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统战:积极维护基层宗教领域平安稳定,重点打造“连心侨”服务品牌,并建成文化体育产业园“侨之家”服务阵地,提升为侨服务能力。人武:探索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人武部”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创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会:探索“互联网+”工会组建新模式,组建车联天下物流集团工会联合会;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创成市级以上荣誉7项。团工委:集中选树青年榜样,横塘社区成功申报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成功评选毛佳宁、吴玉龙等市优秀共青团员2名,亚玛顿、仁千科技等市重大项目青年突击队2家;完成14个社区(工作站)团组织换届。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选举产生妇联代表398名。
二、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又一崭新起点,青龙街道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而努力奋斗。新的一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五大工程”: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聚焦新动力产业园、启迪协信科技园等园区建设,以发展数字经济集聚区为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效。全力做强重大项目引擎。充分调动现有载体资源,全力完善园区建设,突出强化园区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产业配套和服务创新等功能建设,主动对接区六大产业集群,系统优化顶层设计,营造最优产业生态,力争成功招引一批影响力大、示范带动效应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更好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加大东经120数字经济集聚区载体建设力度,加快引进“云大物智移”等数字产业项目,及早形成集聚集群优势,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全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强化企业主体培育,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推动各类企业实现“量”的加速增长和“质”的加快突破。抓好“四上”企业培育工作,将2021年开票销售数据达到入库标准50%的企业全部作为培育对象,进行重点走访,开展精准对接,更新实时动态,打通入库卡口;抓好“高企”培育工作,锁定高企申报指标,严踩高企申报节点,对辖区企业详细摸底、仔细研判,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综合运用政策引导、金融扶持等多种手段全程跟进,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全力构建“创驿120”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持续构建“驿企惠、驿路学、驿行人、驿金经、驿企营”五个服务子品牌,充分发挥战略合作机构作用,搭建“政产学研”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平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争创全区乃至全市政企服务标杆。聚焦街道2022年海外人才项目申报指标,重点探索特色人才工作,紧紧围绕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定位,实现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的互融互促,加大“龙城英才计划”宣介力度,促进“驿路学”在企业人才引进上发力,联合团市委成立青年人才驿站,联合高校、企业搭建人才选聘、人才进修平台;打造科技创新活动阵地,推动“驿行人”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上下功夫,开展周期性创业培训、双创路演、项目选拔等活动。
实施城市建设发展工程。突出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配套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积极配合弘辉公司开展紫荆公园东侧、一中南侧、常青中心村西侧地块土地出让工作,面积共149亩。有序建设重点工程项目。2022年计划完成苏南智城、金新科创园、晟宇总部大楼、通讯产业园、润腾超声波科技产业园五大产业类项目建设,强化载体支撑;稳步推进花语江南南区、玖越花苑、龙信臻园、阳光城禹州宸悦等房地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周边配套,建设宜居环境;加快实施教育小镇、市一中天宁分校、青少年活动中心、常州市救助站、东风菜场、青龙街道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等社会事业工程,推动民生发展;全力推动环球恐龙城东方侏罗纪项目地块1400亩清障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开展。持续开展全域环境整治。积极推动辖区内停车位改造、路面环境整治、道路两侧绿化提升等工程项目,改善城市面貌;全面提升安置小区环境,围绕安置小区民生需求,对青龙苑北区外场、紫云苑外场消防管网实施改造,做好安置小区消防系统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完成安置小区非机动车充电桩全覆盖,对青龙苑南北区、紫云苑小区进行房屋外墙及屋面整体修缮,美化提升小区环境。
实施生态文明提升工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崇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新青龙。美化生态环境。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加强网格化环境监管力度,加大对排放废气工业企业、建筑工地扬尘、秸秆、垃圾焚烧的巡查与防控力度,做好降尘工作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建设项目把牢环保准入关,依法审批,严格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察工作;有效开展水环境整治,围绕泵站、河道、圩堤、涵闸等水利工程设施,对桃花港闸站站前河道实施疏浚工程,对丁塘港、横塘河实施清淤工程,改善水体水质状况,严格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配合市、区加强水行政执法,对河道两侧的“两违”“三乱”问题进行重点整治。推动绿色发展。严格开展印染、化工企业专项整治,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继续推进街道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持续推动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加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扶持力度,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对资源利用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管理,制定完善资源管理考评奖惩制度,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倡导绿色生活。以全域环境大整治行动为契机,全面提升城市面貌,在加强店招店牌、无证流摊、违法建设、道路保洁等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爱卫垃圾分类工作,倡导垃圾分类理念,做好病媒生物防治,降低四害密度,争创省级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以文明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引导居民爱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崇尚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参与建设,共享文明成果,不断提升青龙宜居宜业美丽新城形象。
实施民生共建共享工程。探索服务型政府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推进“青馨办 龙速度”政务服务建设,打通线上“五小行业”一件事套餐办理,紧跟“畅通办”政务服务品牌要求,落实政务服务站办事清单,打造服务型基层为民服务中心;持续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布局,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市一中天宁分校、教育小镇幼儿园、小学、初中项目按时完工并投入使用;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紫云苑社区卫生服务站体系构建,邀请专家坐诊,开通智慧医疗,打通基层卫生健康“最后一公里”;持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开展社区老人文化活动,健全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居家服务站多项功能,推动养老事业迈上新台阶。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积极稳就业、促就业,依托创业型街道,开展创业就业指导员培训,培育选树创业就业典型,积极开展创业帮扶,为符合申报创业扶持政策的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服务;做好困难帮扶,重点关爱残疾人、特困家庭等特殊群体,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待遇,及时调整被征农民补贴标准,办理好被征地农民退休工作,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之家考核和项目实体化运营,保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项目稳中有升,实现劳动年龄段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全覆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扎实推进“悦享青龙”“脉动青龙”两大品牌建设,加强社区学院专项培训指导,持续开展“烟雨横塘·文化茶馆”团建类沙龙活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化“文明社区天天乐”等惠民行动,积极参与“书香常州”建设,开展“幸福永远”全民朗读月活动,争创全民阅读先进单位,推进本地化文艺作品创作,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文化服务力度,提高文化供给质量,扶持本地文艺精品,组织好省市“五个一工程”的推介报送和服务工作,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施社会治理创新工程。强化法治引领,转变治理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形成法治化、现代化、多元化社会治理体系。深化法治青龙建设。进一步拓展法治文化阵地宣传教育功能,融入青龙特色法治元素和精神,积极对接三官一律资源,开展“以案释法”“法治讲堂”等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让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的熏陶;进一步推广“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培养“法律明白人”,在“你好青龙”微信公众号开辟专栏,实时发布各级普法动态、各类法律知识,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深化平安青龙建设。深入推进网格化治理,在网格党建覆盖率等八个方面持续发力,做好最美网事、网格N+上报和最美网格员评选工作,充分发挥“网格+警格”联动共治效能;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围绕征地拆迁、集资融资等问题重点排查,做到各类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底数清、情况明,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处理,推动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妥善化解,顺利完成常州大洋线缆股份有限公司破产清算和资产分配工作,稳妥有序推进常州市天宁恒阳置业有限公司破产清算和东方尚院6号楼续建工作,助力社会稳定;强化公共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重视重点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治理,遏制重大生产安全和消防事故发生。深化基层基础建设。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主导,居民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以“紫荆先锋红翼领航”党建品牌为统领,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让党的肌体“细胞”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工作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打造组织信任、群众信赖的高素质社工队伍;深化“睦邻”品牌特色,持续打造“睦邻政务服务圈”“睦邻文体活动圈”“睦邻便民生活圈”,发挥和谐促进会“招牌”效应,在基层社区开展“法律门诊”服务,吸纳更多志愿者、老党员等骨干力量,按照居民特点进行分类,建立正规高效的社区服务制度。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