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未来五年红梅街道主要预期目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年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年均增长10%;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目标1000万美元/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保持在1亿美元以上;实施老旧小区整治、全域大整治、区域水环境治理,实施4个旧城区改建项目和4个轨道交通沿线征收项目,改善辖区整体环境面貌;进一步完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体系。
为达以上预期目标,街道谋划工作思路如下:
一、做优营商环境
1.突出招商引资。积极开展全员招商、精准招商、以商引商,挖掘产业类项目、优质外资项目信息,提高街道实体经济质效。利用天宁时代广场区位优势、高端商务楼宇形象,提升街道区域商业、产业活跃度;加快红梅科创园“腾笼换鸟”,提高园区科技、创新含金量。
2.推进项目建设。经梳理初排,2021年街道共有昌赫铂雅花园、德蓉翠礼峰天玺、董头村一期、二期、红梅医院改扩建、红梅实验小学安改扩建、董头村幼儿园等7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8.2亿元。进一步加强对接协调,推动新建项目早日开工、续建项目早竣工。
3.优化对企服务。深入重点企业走访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进一步开展辖区企业摸排,梳理筛选股改意向企业,争取股改指标突破。继续做好诚印科技、启冉软件、场景信息、乔森交通信息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工作,开展政策宣传、服务对接,推动高新企申报工作取得新进展。
4.聚焦楼宇经济。加快载体建设,以北广场周边地块清结和出让为契机,前瞻规划北广场周边地块开发利用,积极对接上海临港集团、龙湖集团等龙头综合开发商,推动街道楼宇载体提质增效,打造集商业、商务办公、休闲体验、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商务楼宇集群。
5.发展数字产业。充分利用火车站北广场客运大楼1.2万平方米楼宇载体,进行布局调整,着力打造集跨境商品展销、传统电商代运营、自营电商等电商产业链业态为一体的综合电商产业园区。抓好户管清查增税源,对楼宇内企业以税收贡献为标准实行分类管理。
二、做强城市管理
1.加快土地出让。街道二五三厂片区和常隆化工厂片区存量土地580.67亩,进行土壤修复,修复后上市出让;翠竹菜市场(18.02亩)已形成净地,计划在6月底挂牌上市,年内开工建设新的翠竹菜市场;庵背后等地块将在项目清结形成净地后尽快上市出让。
2.紧抓工程建设。计划实施公共事业项目1个(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改扩建工程),旧城区改建项目5个(原常隆化工厂南侧地块改造项目、前王村、潘家塘及周边地块、后黄村、北环新村及周边地块),轨道交通沿线征收项目4个(毛家塘及周边地块、钱家村、坛街及周边地块等),涉及各类房屋约6576户,改造面积约11.5万平方米。
3.优化人居环境。实施红梅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计划历时三年时间将27个老旧小区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开展钱家村等棚户区改造,提升环境整体面貌;开展精品道路建设,提档周边沿线景观设置;实施翠竹公园改造,优化内部规划,提升基础设施,实现公园景观和功能提档升级;实施城乡公厕改造提升计划,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开展20个达标小区及“两定一撤”小区垃圾分类柜安装工作;
4.提升城市管理。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各类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办案细则,优化执法工作流程,切实加强依法行政。落实联动、社区联系等工作机制,规范相关工作处置流程,切实有效地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短板顽疾”。继续完善和改进数字平台,做好与相关部门大数据的对接,利用信息化、技术化手段,完善软硬件设施,进一步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水平。
三、做细社会治理
1.治安防控体系。深化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通过“条块结合、打防结合、建管结合”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改善挂牌重点整治地区的社会秩序和治安环境。深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完成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根据技防需要,在辖区内重点目标场所、人员密集区加装高清视频监控等技防设施。加强对辖区特殊人群管理,落实一人一档、一人一管、月访、季访等各项工作措施。
2.矛盾多元化解。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大调解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促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和诉调、检调、公调对接。全面开展“阳光信访”工作,健全信访公开透明的诉求表达和办理方式,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在重要敏感时段落实“全天候”重点人员稳控措施,确保重点人员不失控。
3.基层法治建设。切实抓好“七五”普法总结和“八五”普法规划组织,广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抓好特定对象的法治宣传,不断提高法治宣传覆盖面、专业性、有效性。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做好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提高法律援助民生工程质量。完善好村居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提升法律服务水平。
四、做好民生服务
1.优化公共服务。重新布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全科社工”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打破条线壁垒,实行一窗受理,打造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以翠竹南区社区为样板,逐步探索文体卫生、养老托幼、便民服务“一站式”体验,整合社区服务资源、优化社区公共服务空间,打造服务新空间。
2.创新社区治理。打造“社区营造学院”学习基地,培养一批实操优秀、理论厚实、创意活跃的“社区营造师”,引导全体社区居民共建幸福社区;推进“政居分开”基层创新实践的拓展与延伸,立足本土特色,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做出有益探索。推动“青红工程”“片区化”“家文化”向纵深发展,积极发掘和传承,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擦亮红梅品牌。
五、做实党建引领
1.深化理论武装。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理论读物,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用好党史学习书籍,定期组织开展街道党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学习日、冬训等理论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论武装,领会把握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2.加强组织建设。以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体制改革为契机,以“走基层、解难事、办实事、惠民生”服务群众为抓手,加强党建工作对其他各项工作的引领和联动,落实精准服务,切实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全面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执行力、创新力、服务力,为基层党建工作营造出良好基层环境。
3.选优干部队伍。进一步改进完善干部人事工作,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街道“一办六局”中层干部,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肯干事的人有舞台、能干事的人受尊敬、干成事的人受重用。严格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要求,实施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阶梯式培养计划,强化谈心谈话,掌握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