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局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基〔2021〕4号)和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教办基函〔2021〕31号)文件精神,天宁区作为江苏省首批幼小衔接实验区(苏教办基函〔2021〕34号),将有序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促进本区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自然、平稳过渡,实现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经研究,现对天宁区幼小衔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能力。
坚持双向链接。强化衔接意识,幼儿园与小学协同合作,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促进儿童顺利过渡。
坚持系统推进。整合多方资源,行政、教科研、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家园校共育,形成合力。
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动态监管机制,加大治理力度,纠正和扭转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和小学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和行为。
三、主要目标
1.实现双向幼小衔接。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小衔接协调合作机制,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实现双向衔接。
2.转变多群体教育观念。转变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多方面的有机渗透,做到科学衔接。
3.完善优化衔接机制。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校(园)家长共同参与机制,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实现有效衔接。
四、组织架构
天宁区“幼小衔接”工作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陶建平、戴 霞
副组长:周 莉、史柏良、施亚芳
组 员:各小学分管校长、各幼儿园分管园长
联络员:祁 馨、刘 艳
五、实施建议
(一)互动了解,适度调整衔接环境
建立小学一年级各学科教师和幼儿园大班教师的联合工作机制。让小学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学习环境、活动组织,小学一年级适度调整班级空间布局。
通过积极有效的互动沟通,营造良好的衔接心理环境,整体设计幼小衔接期两端的学习内容、要求与方式,为适龄儿童构建“双向靠拢”环境,减缓衔接坡度,实现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无缝对接、自然过渡。
(二)基于需求,科学实施衔接课程
幼儿园和小学应根据各年龄段的身心特点,设计并实施各自幼小衔接期的各类活动。
幼儿园应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结合幼小衔接期的要求,以让儿童提高自我服务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时间观念等为主旨设计并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加强活动目标设计与评价。大班下学期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要防止和纠正把小学的环境、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简单搬到幼儿园的错误做法。
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日常保教活动相衔接。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确保课时安排。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幼小衔接期小学各类学习活动要做到长程设计,避免“超前学习”。
(三)多方协作,完善家园校共育机制
幼儿园和小学要把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引导家长与幼儿园和小学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要及时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及意见建议,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四)双向链接,建立幼小联动教研
加强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联动,尤其是教研团队的联动,通过教师发展工作室、课题研究等方式与途径,把“科学的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内容开展研讨。
各小学和幼儿园要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教研计划,逐步建立幼小学段互通、内容互融的联合教研制度。鼓励区域内小学和幼儿园建立研究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有效落实
各小学、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各幼儿园和小学要制定“幼小衔接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积极推进校(园)本实践
各小学、幼儿园要充分发挥教科研引领的作用,扎实开展校本、园本研究,探索方法途径,研发幼小衔接的系列活动方案,设立适宜的幼小衔接活动内容,积累“幼小衔接”优秀案例和典型经验,为区域内幼儿园、学校、教师和家长提供服务和指导。
(三)定期开展自查自纠
各幼儿园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活动,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杜绝“小学化”行为的发生。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严禁提高教学要求、加快教学进度,坚持“一年级零起点”教学。各校(园)要进行过程性自查自纠,区教育局将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
(四)有效宣传营造氛围
各幼儿园和小学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课堂、亲子活动等方式,合理运用各类媒体等网络新闻平台,开展丰富、有效的幼小衔接宣传活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理念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家校合力,实现家校共育,合力创造有利于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环境。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