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1.谋定而动,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与落实工作。紧跟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最新动态和方向,把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同落实国家、省、市重大战略等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完善《天宁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并提请人代会审议。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开设“十四五”解读专栏,举办专题宣讲活动,为规划落地打下良好基础。建立规划年度跟踪督查机制,结合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和执行,跟踪落实规划进度,实时督查反馈。
2.紧盯目标,创新优化考核机制。秉承省、市考核精神与框架体系,在现有指标挂钩、争先进位的基础上尝试创新,制定《2021年考核办法》,创新加入“争先进位加扣分”“工作量承担赋分”等考核机制,完善高质量考核体系,把握板块、各部门承担的工作量和完成情况之间的平衡,力求考核办法体现公平公正、发挥指挥棒的激励作用。
3.多措并举,奋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不懈抓项目,贯彻落实市“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年”各项决策部署。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行“区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属地干部全面负责、项目专员全程跟进”的项目推进机制,完善区领导挂钩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制度,打造“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管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模式。二是坚持目标引领,全面制定区重大项目实施方案,高标准,严要求下达招引任务和新增市、区两级重点产业项目任务,印发《天宁区2021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力争达成项目计划投资完成率100%,开工率100%,竣工计划完成率100%。三是优化考评措施,围绕有效投入、产业项目、重点项目推进等方面,制定《天宁区加大有效投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评分标准》;围绕重大项目招引和推进,制定《重大项目考核奖励办法》。四是健全督查机制,严格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要求,制定重大产业项目制定节点工作计划。落实区重大办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全区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定期组织重点项目现场督查,分析存在问题,明确责任要求,对推进不力或服务保障不到位的单位加强督办。五是聚焦产业项目,力争长三角金属交易智慧物流园、常州焦溪季子文旅综合开发等项目成功列入省重点;力争市重点产业项目再上新台阶,大恒环保设备、四药联合创新中心等一批项目列入市重点;区重点项目坚持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举,全力支持“三新”经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重点项目扶持政策。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上新台阶。
4.精准管理,提升政府投资效益。加强政府投资管理,严控政府投资审批环节,规范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估算、概算调整行为。定期调整政府投资年度计划、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联合区财政局做好2022年度政府投资年度计划编制工作。做好政府投资评审论证,组织建设单位全面论证项目,确保项目合理性和可实施性,确保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所投资金及时见效。做好政府债券申报,全面摸排项目,研究项目收益情况,做好发债项目滚动储备工作,针对56个债券需求项目,督促推进项目前期准备,加快项目成熟,为新一批政府专项债券申请做足准备。规范债券项目立项审批,从严控制项目质量,联合行业主管单位加强债券项目管理,现场督察项目,推进项目加快建设进度、规范资金使用,债券资金按规定支付到位。
5.树立标杆,引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三新经济”标杆,完善“三新”经济生态链,补短板,增动能,找准新经济方向,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数字创意产业等战略性新兴服务业,打造天宁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新格局。树立服务业品牌标杆,联合市监局举办服务业品牌评优会,重点评选一批优质金融、物流、检验检测、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品牌,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品牌,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服务业品牌,强化现代服务业品牌效应。树立“两业融合”标杆,推进“两业融合”试点工作,积极鼓励制造企业将以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增值延伸,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示范效应。
6.真抓实干,着力做好惠民惠企实事。落实降本减负政策,配合教育部门完善民办非营利普惠性幼儿园收费的定、调价机制;推进重点特色镇建设,立足产业提质增效、生态文明建设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重点特色镇平稳有序发展。组织编报2022年重点特色镇建设重点项目计划。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上新台阶。加强社会事业领域建设,结合市发改委社区配套资金申报,不断加强社区建设项目推进力度,提前谋划,深入摸排,做好储备,组织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申报各级、各类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计划,为优质项目的建设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水平上新台阶。推进产教融合企业培育,落实省、市培育政策,组织开展产教融合示范企业申报工作,加快华利达等示范企业成熟发展,帮助更多企业申报入库。做好粮食监管和物资储备,对辖区内的16家粮食应急保供点和1家粮食应急配送中心进行年审轮换等创新型监管,保障粮食安全;统筹通用物资管理情况,摸清辖区通用物资底数,落实省、市政策相关方面政策。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多领域开展联合奖惩行动,创建天宁良好信用氛围。
7.党建引领,打造过硬党员干部队伍。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大力弘扬“四铁”精神。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1234”服务业党建联盟和“书香发改”两大党建品牌为抓手,持续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强化党员理论转化实践意识。持续开展“四风”等问题的监督检查,落实作风建设常态长效机制。选派优秀干部双向交流挂职,探索科室人员轮岗机制,实施“蹲苗计划”,进一步强化后备干部培养。以“干出一流、出则精品”的工作标准贯彻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任务当中。结合发改讲堂举办产业大讲堂,提升内在动力,加强外在助力。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