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线,以重点项目为牵引,以重点工作为抓手,以重点改革为导向,创新谋划、主动作为,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现代化治理新样板。
一、重点项目促发展
1.高效率推进农业农村重大项目。配合推进市委“532”、区委“3511”发展战略,构建起“区领导+牵头部门+国有公司+项目专员+专业咨询团队”的项目推进机制,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全面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全年推进包括舜山小镇、焦溪古镇等省重大项目在内的9个总投资64.29亿元的区以上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项目,其中,乡村整治项目3个、产业融合项目6个。目前,9个项目均已开工,累计完成投资9.23亿元。
2.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开发区。推进以郑陆农场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开发区建设,构筑天宁乡村振兴产业引擎。规划方面,完成郑陆农场新一轮产业规划和现代农业开发区初步策划方案编制,解决郑陆农业产业碎片化、分散化的弊端,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建设方面,完成郑陆农场河综合整治工程,累计清淤6.8万方,砌筑生态挡墙1310米;完成新品种梨园喷滴灌工程和农光互补项目内部排水沟渠开挖工程,年内种植油用牡丹和芍药150亩;完成郑陆农场虎鑫机配厂大棚房、侵占耕地等问题整治,为园区后续建设扫清障碍。招商方面,与蓝城集团、九洲农文旅等专业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共同推进园区后续转型升级。
3.高水平实施水利工程建设。以项目为抓手,补足水利发展短板,以项目带发展、促提升,年内投入1亿元,组织实施13个水利工程项目。一是郑陆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龙溪河南闸站施工全部完成,新增排涝流量6立方米每秒、引水流量4立方米每秒;改耕圩泵站和龙溪河北闸站工程年内完工,龙溪河疏浚和焦溪古镇水利二期工程按时序进度实施。二是主城区易淹易涝整治稳步推进,小季家村低洼地易淹易涝整治工程、荆溪村低洼地易淹易涝整治工程先后完工,汛期有效发挥工程除涝效益。三是河道清淤工程有序推进,年内组织实施郑陆农场河、双桥浜、横塘浜、横塘河、青峰浜、前林庄河等12条河道清淤,累计清淤河道约7.7km,清淤土方约12万方,有效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四是堤防除险加固扎实推进,黄昌河堤防加固工程年内启动实施,苏南运河堤防雕庄采菱段防渗应急修复工程和同济桥东北侧驳岸应急修复工程主汛期前完工,有效消除了堤防险情,保障了度汛安全。五是防汛设施智能化加快推进。强化智慧水利建设,打造面向未来的水利管理系统,全区新增水位监测站点25个、泵站视频监控站点5个,基本覆盖全区所有重点区域;新建远程自动化控制泵站2座,建成区、镇(街道)两级防汛网络和视频会商系统9套,全区防汛综合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系统上线运行并与省、市实现互联互通,水利工程实时监控和短信预警实现全覆盖,有效提升全区防汛减灾能力。
二、重点工作推治理
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后续提档升级,打造“点上出彩、线上成景、线上美丽”的全域美丽乡村。查家湾后续项目——舜山小镇稳步推进,季子文化展示中心建成开放,乡村mall主体年内封顶;牟家村启动全域运营管理试点工作,借助国有平台公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初步完成公子居民宿、伊酷拉农场、牟家集市等产业项目整体运营管理方案编制;丰北村按照“国资与民资同行、建设与运营同步、产业与生态同生”的三同理念,政府投入15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5000万元,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作为常州市第一个片区美丽乡村,7月12日实现完美开园。
2.实施农村环境整治。管理考核方面,拟定《天宁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考核评分细则》,出台《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作要点》,健全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奖优罚差”机制,促进各村长效管护水平的提升。建设推进方面,按照“1+4”治理方式,年内完成9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现规划发展村全覆盖;加快农村厕所提升建设步伐,年内完成21座农村公厕建设任务;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向自然村延伸,6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及3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接管工程稳步实施,37个规划发展村生活污水设施覆盖率和运行率均达100%;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控,建成省级“五有”标准废旧农膜回收点位1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15个,至10月底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8960公斤、处理废旧农膜64.79吨,农膜回收率达93.5%,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8.91%;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村组全覆盖,年内建成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村”1个、美丽庭院示范户6家。
3.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出台《2021年度天宁区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意见》,设立最高50%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年内在开发区、郑陆镇建成高标准农田400亩,预计落实专项建设补助100万元;在此基础上,稳定全区粮食面积,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全年粮食面积预计稳定在1.3万亩,其中水稻面积超0.6万亩、小麦面积0.533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1000万斤,其中小麦总产337万斤。加快绿色食品创建,成功申报绿色农产品18个(其中粮食绿色农产品2个),涉及面积15830亩,全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66%。全面释放生猪产能,紧盯现有规模养猪场,科学促进补栏增养,全年存、出栏量保持稳定、小幅攀升。
4.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喜人,全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额17328.63万元、同比增长7.95%;大娘水饺、园外园汤团等互联网农业企业取得骄人业绩,电商销售额达到28073万元、同比增长16.34%。推进特色品牌创建,“焦溪翠冠梨”创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成功申报“常州市十大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全年累计进玲珑小黄瓜、贝贝南瓜等5个蔬菜新品种,引进花甜一号、红珍珠、博洋香瓜等5个瓜果品种。加速数字农业建设,配合完成农业农村大数据二期建设,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面积占比由2020年的1.86%增长至2021年的89.84%。
5.打造河道管理样板。一是推行河道问题整治。组织开展河道“清晏行动”和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工作,累计完成“河长制”年度任务91项,完成市区两级河长、河长办交办涉河问题91个。二是打造河道示范样板。建成8条“五好”河道(其中市级3条、区级5条)、3个市级“小微水体河长制示范村(社区)”和2个区级问题小微整治样板点;出台《关于印发进一步明确全区小微水体河长制长效管护机制的通知》,全区175个小微水体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成,年内6个问题小微水体全部完成整治。三是推动农村生态河道创建。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施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实现河道系统治理。年内,将北塘河、丁塘港等跨县重要河道全部纳入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范围,累计建成约45km农村生态河道。四是深化联动机制建设。健全完善“河道警长制”,强化水利、公安等部门联防联管机制;建立“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建立起日常联络、信息共享、办案协作等机制,并试点检察长担任具体河道河长;建立联合河长制工作机制,与江阴市、新北区、钟楼区等接壤市(区)完成23条跨界河道联动机制建设,累计移送问题15个,逐步建立起责任同担、方案同商、规则同守、行动同步、资源同享的“五同”协调共治机制。
6.提升资源管理水平。天宁区创成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全面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用水总量呈现整体可控、稳中有降态势,全区单位GDP用水量位居全市前列。强化载体创建,年内累计创成省级节水型小区3个、节水型学校1家、水效领跑者1个、规模以上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1家,创成市级节水型机关2家、水效领跑者1个、“生命之水”主题教育示范园区1个、少年创客节水教育示范基地1个。严格水保监管,狠抓水土保持违法项目整改,2020年度20个省级以上水土保持违法违规项目全部整改到位,累计核查2021年度部、厅级图斑38个,发现并整改违法违规项目19个;强化水土保持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力度,推行“政府+第三方”的数字化、专业化监测,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累计检查在建项目13个,核查验收报备项目1个。
三、重点改革增活力
1.试点推进城乡治理改革。天宁区成功入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启动改革试点任务编制,同步实施查家湾片区现代化城乡治理综合改革试点,以农村现代化治理为切入点,高效推进城乡大融合,逐步建立起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机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按照“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整治”等五治要求,拟定《推进乡村治理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探索农村“一张网”管理模式,打造集为农服务、产品销售、农技服务专家答疑和村庄长效管理、网格化管理、宅基地管理等内容的一体化平台,实现“一网通办”,以智能化、数字化、便捷化提升农村现代化治理水平。强化城乡融合发展扶持力度,完善乡村振兴扶持机制,编制出台《天宁区乡村振兴扶持政策》,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重点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水利水资源发展等三方面工作,为加快打造现代化城乡治理新样板提供有力支撑。
2.探索推进集体经济改革。完成5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变更工作,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查重工作,年内全区65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查重处理率达84%。同时,不断完善和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各项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监管,将农村产权交易逼进市场,进一步调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据统计,至三季度,全区65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在线支付16407笔计6.49亿,全区农村产权成交项目142笔,交易额达3375万元,成交数同比增长87%。
3.创新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扎实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出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净收益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全面激活集体自我“造血”能力。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拟定《常州市天宁区宅基地管理办法》和《天宁区农村宅基地保障对象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常州市天宁区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填补天宁区宅基地改革政策空白;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具体路径和办法,启动研究农村闲置宅基地综合利用和农房集中改造,活用腾挪之手,巧解用地之困,提升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率,进一步盘活、放大农村土地资源,带动产业发展,增加集体收益。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局将继续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以发展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为根本,以稳定为保障,持续增强农业、水利发展活力,着力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在重点项目上下功夫
1.推进农业开发区建设。针对郑陆农业产业碎片化、分散化的弊端,启动未来农场、观光工厂建设和全域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突出种业资源培育,将农业产业链转变为综合产业链,从田园产出不高到拓展新的价值空间,从农业传统模式转变为农业核心和乡村振兴的复合模式,打造以优质品种为核心、国家地理标志为依托、农业科技为主导、农业休闲旅游为方向的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示范园区。
2.加速产业项目建设。紧盯年度目标计划,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全力推进农业农村领域重大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加快舜山小镇建设,推进丰北水上运动中心、伊酷拉精灵农场等产业项目后续建设,构建特色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真正跑出富民增收“加速度”。
3.实施水利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水利建设,补足水利发展短板。围绕服务民生、科学治水的总体工作要求,2022年,重点推进小坝河、黄昌河堤防加固工程等水利项目,实施茶山巷、浦前张家村易淹易涝整治工程,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全面提升生态河道覆盖率,进一步畅通河网水系,提升区域水生态环境,织牢“天宁水网”。
二、在重点工作中见实效
1.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健全乡村振兴扶持机制,持续推进查家湾、牟家村、黄天荡片区(丰北)等美丽乡村的后续建设及运营管理工作,确保舜山小镇稳步推进、黄天荡片区转型升级、牟家和丰北等美丽乡村稳定运营,真正让天宁的美丽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样板。
2.统筹人居环境整治。按照“重建重管”的原则,紧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考核为抓手,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水平提升。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按照“重建重管”的原则,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持之以恒推进人居环境提升。二是提升管护水平。完善天宁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考核办法,探索建立差异化考评奖励机制,落实配套资金补助,以严厉的奖惩制度促进长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持续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发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同营造干净、整洁村庄环境。同时,加强村规民约宣传,探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逐步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共同扮靓村庄环境。
3.提升河道治理水平。按照幸福河湖建设要求,压实河长制责任,常态化开展“河道清晏”行动,做到“两违三乱”“清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围绕河长履职和示范样板打造,密切联动市级部门和区级成员单位,从速从严从高做好幸福河湖、小微水体示范村等示范样板建设;充分发挥“河道警长制”“河长+检察长”制和联合河长制的机制优势、强化与各辖市区、公安部门、检察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做好“两违三乱”整治、涉水巡查、联合执法等工作,着力处置河道重难点问题。
三、在重点改革上求突破
1.推进城乡治理改革。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启动实施天宁区国家级城乡融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重点做好“五个融合”:一是规划融合,编制相关规划,加速集镇区、居住区、工业区、农业区的四区融合。二是资源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加速城乡人才、技术、资源的双向流动。三是加速产业融合,启动未来农场、观光工厂等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三产融合、三生融合的产业示范区。四是生活融合。全面推进以农房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行动,打造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五是治理融合。坚持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按照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联动融合的模式,提升乡村管理水平。
2.实施集体经济改革。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统一归档,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果。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股份继承、退出、抵押、质押等制度,继续开展重复成员的查处工作。选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础好、集体资产体量大、经济较为发达的镇村开展“政经分开”改革试点,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经验,构建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的新格局。
3.探索农村土地改革。结合农房集中改造,推动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天宁宅基地综合利用新途径,试点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查家湾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价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价值,提升综合效益。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