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18年,天宁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增效年”主题活动,全区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一、 经济运行
【综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8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亿元,同比下降5.1%;第二产业增加值212.7亿元,同比下降2.1%;第三产业增加值529.8亿元,同比增长8.1%。全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17045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7687美元。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0∶28.4∶70.6,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位列全市首位。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8亿元,增长8.1%,其中税收收入49.3亿元,增长14.8%,税收占比90.0%,较上年提升5.2个百分点。主要税种中,增值税(50%)完成15.9亿元,增长14.1%;企业所得税完成7.0亿元,增长13.1%;个人所得税完成3.9亿元,增长12.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9亿元,增长8.8%。民生与公共领域支出增长较快,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9亿元,增长43.8%,教育支出6.1亿元,增长13.0%。
【农业】
农业生产小幅下降。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农业产值7.6亿元,同比下降0.2%;林业产值0.1亿元,同比增长1.1%;牧业产值1.0亿元,同比下降13.8%;渔业产值5.0亿元,同比增长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亿元,同比下降0.4%。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000亩,比上年下降22.5%;粮食总产量8287吨,下降23.4%,全区粮食亩产460公斤,下降1%,其中水稻亩产633公斤,增长0.3%;小麦亩产310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
现代农业持续增效。粮食生产稳定,600亩高标准农田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新增农业高效设施农业1036亩,渔业500亩,改造标准化池塘500亩,提前完成全年任务。积极构建互联网+农业平台,大娘水饺、园外园汤团、丹丹梨等互联网农业企业取得骄人业绩,2018年全区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超1.5亿元。
【工业】
工业生产速度回调。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30.7亿元,同比下降10.7%;完成工业增加值179.6亿元,同比下降2.7%。七大主要产业产值“三增四降”,其中电子、生物医药和冶金业分别增长265.6%、4.4%和1.4%;纺织服装、化工产业下降明显,分别为-31%和-13.5%;机械、建材行业小幅回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以智能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85.2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9%。完成十大产业链产值206亿元,同比增长7.1%,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7.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8.2%。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医药及生物技术和轨道交通等五个行业增长速度在10%以上。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康进医疗创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佳尔科仿真等7家企业创成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43家。全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2.41件。
【建筑业】
建筑行业逐步回暖。2018年全区80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8.2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8%;安装工程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12.9%。
全年全区建筑业企业共签订施工合同额96.2亿元,同比上升20.1%。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2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5%。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40.6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6.8万平方米,增长13.6%。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投资平稳增长。201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工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3%和5.5%。按项目类型分,全区项目投资同比下降15.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6.3%;按投资项目规模分(不含房地产),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增长31.3%,5000万以下项目投资同比下降42%。
工业投资结构趋优。全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51个,完成投资增速为18.1%,占工业投资比重为35.9%。其中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及智能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279%和15.1%,占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为40.6%和33%。随着环保“263行动”及排污减排整治工作的实施,高耗能行业投资持续回落,全区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26%,项目个数与同期相比减少了6个。
房地产投资贡献提升。到2018年底,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为9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比2017年年底增加3.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为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2018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5.2亿元,同比增长56.3%,占全社会投资比重比去年提升14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321%。房地产在建项目75个,较上年增加37个。
【国内贸易和服务业】
消费市场稳健发展。2018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3亿元,增长7.6%。分规模来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6亿元,同比增长11.3%;限额以下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3亿元,同比增长1.1%。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25.1亿元,增长7.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1.2亿元,增长2.8%。
高品质消费引领增长。2018年,26类商品中,有11个类别呈同比增长,其中,汽车类、化妆品类等8类商品增速迅猛,化妆品类全年限上销售额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21.1%。汽车类商品限上销售额达到23.6亿元,同比增长21.7%。
服务业快速发展。2018年,全区21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9.5%。全年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113家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2.5亿元,同比增长27%。
二、 改革开放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稳中转型。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221.5亿元,增长3.6%。其中出口183.8亿元,增长1.1%,进口37.7亿元,增长17.7%。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全年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出口62.2亿元,增长1.7%,占全区出口总额的33.8%。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全年一般贸易进出口173.2亿元,占比7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3亿元,占比5.1%,增长2%。
利用外资提质增效。全年协议注册外资项目新设27个,增资13个,累计新增协议注册外资5.3亿美元,增长33.1%。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个,超亿美元项目5个。全区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0亿美元,同比增长29.0%。
三、社会事业
【科技和人才】
科技实力稳步增长。2018年,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5.2亿元,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9.0%。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2家,科技项目立项34项,获得各级拨款2054万元,其中:省级项目9个,争取经费1147.9万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其中年内新增市级7家。2018年申请专利3917件(其中发明专利1221件),专利授权1598件。组织科技对接活动9场,新增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成功引进各类紧缺人才4192名,其中高层次人才225人,建成企业博士后工作站4个,在站博士后4人;入选省“双创人才”市推荐上报数2人;对接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80余人次,实现领军型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落户达15个,引进“龙城英才计划”C类项目23个;新增高技能人才888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921人以上。
【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至年末,全区现有学校71所,其中四星级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4所,小学25所,幼儿园37所,省级社区培训学院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非校事业单位4所。全区中小学在编教职工2563人;幼儿园在编教职工1820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4711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321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区有1个区级全民健身中心,6个街道级全民健身中心,近30个中小型场地,约580个全民健身路径、16个社区体育公园,109.29公里健身步道,“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覆盖,每万人拥有体育面积为3.43万平方米。
卫生事业不断提升。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2个,执业(助理)医师957人、注册护士768人,全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5人。全区人均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提高到81元。全区出生人口总数总体平稳,二孩占比达40.42%。
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数108万余人次。全区家庭医生累计签约居民229673人,签约率35.8%,重点人群签约率77.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落实。切实保障14大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效实施。至年末,全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76.6%,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78.5%。
四、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7.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0.02%。全区户籍人口47.67万人,增长0.78%。其中,男性23.19万人,增长0.55%;女性24.48万人,增长1.0%。户籍人口出生率8.1‰,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长率0.9‰。
就业创业工作不断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332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622人,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15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实现创业培训811人,扶持成功创业1982人,引领大学生创业303人,创业带动就业7542人。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508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1386人。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21元,增长8.0%。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584.5元,增长7.0%。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6.1%,较上年持平。
【社会保障】
社保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天宁区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3.37万人、14.8万人、11.12万人、11.27万人、11.27万人。社保扩面累计新增1.62万人,其中净增9145人,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0.84万人、12.57万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基本完成,审核登记单位179家,申报在职人员5104人,退休人员3985人。有序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第四轮免费体检,安排6.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健康体检。
福利事业持续推进。全区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到800元/月,年末全区1791户、2407人享受低保,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526户、2071人,农村对象265户、336人,全区累计发放保障金2365万元。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2个,养老机构床位数3184张。
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建设统筹协调。雕庄生命科技园(二期)地块、兰陵二职高周边地块等34个项目启动征收,汤家头地块、金三角片区(常青村地块)、二五三厂地块等23个项目全面清结,全年完成征收拆迁面积150万平方米。火车站南广场、刘塘浜、水投一号、常高技等地块溢价出让,全年出让土地17宗,1360亩,创历史之最。
美丽乡村建设加速。查家湾美丽乡村正式开园,获评全国美丽乡村50强,入围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黄天荡片区、牟家村成功入选第二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项目。
城市功能更趋完善。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盾构区间全线贯通,铺轨工程全部完成,凤凰新城优胜路(北段)、凤凰岛北路、汇安路等道路建成使用,和平二路、永武路、新堂路等一批道路加快施工。
【生态建设】
环境保护全面加强。“263”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全区4方面、11大类、457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高标准完成龙溪河综合整治工程,郑陆集镇区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5个工业集中区50家企业完成接管,主城区生产型化工企业全面关停,签约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3家,关停1家。散乱污整治、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加快推进,168项年度废气治理任务全部完成。
生态绿城建设加快。横塘河体育公园、金安家园体育公园、凤凰浜体育公园等7个社区体育公园建成开放,东园、舜山、新沟河生态修复等一批修复工程深入推进。全年新增绿地900余亩。天宁区第三届梨花节、凤凰公园杜鹃花展、紫荆公园月季花展成功举办,青龙潭水利风景区顺利通过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现场考评。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