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民互动 > 结果反馈 > 内容
为进一步了解广大市民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现状,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和开展相关培训提升市民应急救护能力,天宁区红十字会于2020年7月16日至8月15日开展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一、问卷调查结果
1、您的年龄?
A.10-25岁(8.6%)
B.26-40岁(47.4%)
C.41-55岁(32.8%)
D.56岁及以上(11.2%)
2、您的性别?
A. 男(16.4%)
B. 女(83.6%)
3、您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急救事件?
A. 是(31.0%)
B. 否(69.0%)
4、遇见急救事件,您会伸出援手吗?
A. 会(94.0%)
B. 不会(6.0%)
5、您认为自己的急救水平如何?
A. 急救知识储备完善,急救技能高,可以救人(17.2%)
B. 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但不敢救人(39.7%)
C. 关于急救只有一点概念,不会实际操作(41.4%)
D. 完全不会急救相关知识技能(1.7%)
6、您希望学习到应急救护相关知识吗?
A. 是(98.3%)
B. 否(1.7%)
7、您平时是否注意学习和收集有关应急救护的知识?
A. 经常(38.0%)
B. 偶尔会(60.3%)
C. 从来不会(1.7%)
8、您以前是否参加过应急救护培训活动?
A.从未参加过(13.8%)
B.参加过几次,但很少(59.5%)
C.经常参加(26.7%)
9、您觉得参加应急救护培训活动有意义吗?
A.非常有意义(94.8%)
B.意义不大(4.3%)
C.毫无意义(0.9%)
10、您所知道的应急救护知识有哪些?(多选)
A.心肺复苏(34.1%)
B.心脏除颤(13.8%)
C.骨折急救(19.3%)
D.烧伤急救(18.7%)
E.其他(14.1%)
11、您了解应急救护知识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多选)
A.课外读物(16.5%)
B.课堂教育(17.1%)
C.网络知识(24.5%)
D.亲人朋友诉说(5.3%)
E.相关公益组织的宣传(28.0%)
F.其他(8.6%)
12、应急救护课程包括理论知识讲解和实际操作练习,您希望在哪一方面多学习一些呢?
A.理论知识(11.2%)
B. 实际操作(88.8%)
13、您认为造成现在急救知识普及率较低现状的原因有哪些?(多选)
A.公众学习意识淡薄(36.8%)
B.硬件设施配备不足,如社区没有假人可以进行实际心肺复苏操作(28.9%)
C.政府重视程度不够(10.0%)
D.没有相关组织来引导群众学习(17.7%)
E.其他(6.6%)
14、如果您所在的村/社区打算进行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您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进行?
A. 应急救护知识相关读物(7.8%)
B.社区现场教学课堂(36.2%)
C.微信公众号推送及微博公众号推送(3.4%)
D.急救的模拟演练(42.2%)
E.创办社区急救知识网站学习(8.6%)
F.其他(1.8%)
15、为了提高急救知识的普及,您觉得应该往哪几个方向努力?(多选)
A.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22.8%)
B.各教育机构开设相关必修课程(25.4%)
C.社区开展相关宣传活动(23.4%)
E.呼吁全民主动学习(23.7%)
F.其他(4.7%)
16、对区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您的建议?
略
二、总结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应急救护能力方面:31%的市民在生活中遇到过急救事件,94%的市民愿意在急救事件中伸出援手。但是,仅有17.2%的市民掌握完善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可以救人,其余的不具备救人技能。应急救护技能培训方面:98.3%的市民愿意主动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并在平时注意学习和收集相关的知识。38%的市民参与过应急救护培训,94.8%的市民认为应急救护培训非常有意义,88.8%的市民希望在应急救护培训过程中多进行实际操作的学习。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市民了解应急救护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分别是相关公益组织的宣传、网络知识、课堂教育、课外读物,公益组织的宣传是最重要的途径;二、市民认为造成现在急救知识普及率较低现状的原因有公众意识淡薄、硬件设施配备不足、没有相关组织来引导群众学习,公众意识淡薄是最主要的原因;三、市民认为加强村/社区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可以通过急救模拟演练、社区现场教学课堂、应急救护相关读物等方式,急救模拟演练是最受欢迎的普及方式。为了提高急救知识的普及,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各教育机构应开设相关必修课程、社区应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同时应呼吁全民主动学习。
三、下一步举措和计划
根据调查结果,提高区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应急救护知识相关读物印发等方式拓宽宣传途径,提高应急救护学习的公众意识,帮助市民掌握最基本的应急救护常识。此外,开设相关应急救护培训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市民掌握必要的应急救护技能,以备突发事件发生。二是规范救护培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对于资源欠缺的社区积极主动寻求上级的支持和帮助;提升软件条件,定期组织师资培训和考核,加强师资能力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为应急救护更优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三是加强相关公益组织应急救护宣传能力的建设,创新宣传方式、扩大宣传人群,在全区形成“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