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茶山街道龙游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因临时道路开挖,周边的30户居民停车成了“大难题”。专职网格员吴晓燕在日常巡查中,收集到居民反映后,当即决定启动“吹哨”程序,上报天宁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区中心受理后,区城管、建设等部门当天就派出人员到基层报到、实地勘察论证,3天之内就拿出了整改方案,仅用7天就解决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
这是天宁“街镇吹哨、部门报到”的实例之一。
今年以来,天宁区委组织部和政法委联合推进党建引领“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着力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重心下移、力量下移,聚焦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将未解决的家门口的问题通过“吹哨”得到解决,以问题为导向,变被动为主动,为“像绣花一样”精细治理城市作出有益探索。
在天宁,首先建立了一支“吹哨人”队伍。通过优化调整网格配备,在第一批招聘70名专职网格员的基础上,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第二批548名专职网格员。目前,天宁区网格党建覆盖率已达100%,“红网格助力社会治理创新”被评为天宁区区级机关党建服务品牌。
接着,是构建了“吹哨人”与“报到人”之间的桥梁——成立天宁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今年6月启用。指挥中心共进驻了区网格中心、区城管中心、区12345等9个部门,运用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等系统平台,努力探索和实现跨部门数据信息统一归集,综合分析。
当遇到职责交叉、多部门协同、处置权限不足等情形的难点和阶段性突出问题时,启动“吹哨”机制,同时明确报到时限。对于启动“吹哨”的事项,按重要度、紧急度等因素,划分为“一般事项”“较大事项”和“重大事项”三类。
据了解,“吹哨”事项一般应在7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事件处置完成后需及时反馈问题处理结果,形成“问题收集——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处理反馈——综合评价”闭环管理。
天宁区建立了联席工作例会制,定期组织进驻部门召开疑难事项分析会,综合研判事件信息,破解困扰基层治理的疑难杂症,努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这两月以来,已相继解决了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占用盲道,车行道损坏,影响环境安全等各类问题379件。
此外,天宁区还对“报到”部门督查考核,坚持“干得好不好,吹哨人说了算”的基本原则,由专职网格员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回访,保障“吹哨报到”机制有效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