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区发改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五大明星城市”建设,聚焦“我为天宁献力量,全力冲刺五十强”工作目标,扎实开展“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活动,全力打造“三新”经济新高地,认真落实“六保”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成效,现作如下总结:
一、聚焦重点,创新思路打造新亮点
1.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制定并形成《2020年天宁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推动我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对接上海临港(集团)有限公司,推进郑陆镇合作园区共建事宜,开展合作园区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加速推进两地产业联动发展,努力将合作园区建成沪苏两地新型“长三角洲一体化合作”示范区。深入剖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及时开展经济运行分析,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发展政策。
2.发挥目标导向作用。2019年,共评选出“年度综合考核优秀地区(单位)”21个、“年度综合考核优良地区(单位)”16个。对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13项工作的主要参与单位授予“2019年度突出贡献奖”,对焦溪古镇加入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项目等16项创新成果(优秀改革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授予“2019年度创新成果奖”。对标省、市考核办法,积极融入区重点工程、工作专班、“对标滨湖区 冲刺50强”等全区年度重点工作,完善考核体系。
3.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制定区《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高标准严要求下达100亿元、50亿元和30亿元招引任务和新增市、区两级重点产业项目任务。全面梳理区重点项目,印发下达《天宁区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全面制定《常州市天宁区“重大项目强化攻坚年”考评办法》。落实区领导挂钩推进制度,出台《区领导挂钩推进重大项目暂行办法》。坚持“发改、住建、行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项目牵头单位”5+X联席会议制度,化解项目建设矛盾。
4.提高政府投资管理水平。编制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年度政府投资。年初下达年度计划41个,总投资27.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55亿元。共开展三年滚动计划调整1次,提报增补年度计划项目2次,共调整15个项目。目前,完成335项立项审批,其中政府投资建设项目80个,备案项目255个。在完善项目评价机制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开展财评项目19个,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项目16个。
5.营造清朗营商环境。加强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明确失信信息修复的条件、标准、流程等。实现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积极响应省信用办、市信用办的要求,完成全省信用知识竞赛大比武。及时将对上级部门发布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和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对外公布。全面、及时落实上级出台的降费减负政策,跟踪政策实施效果。
6.聚焦职能惠及民生。今年1至4月份已累计发放价格补贴总额273.0314万元,争取市级资金134.7795万元,惠及累计人数19034人/次,稳步落实动态补贴机制。联合区教育局制定《常州市天宁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育收费核定暂行办法。完成香溢紫郡幼儿园拟定价方案,推进天成幼儿园定价成本调查。组织各部门做好关于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工作,牵头做好“更满意的收入”专项小组相关工作。
7.加强安全生产力度。深刻汲取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教训,定期组织相关人员专题学习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开展油气输送管道、电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和危化品综合治理工作,高标准编制《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电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天宁区发改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成立天宁区电线私拉乱接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小区私拉乱接专项整治工作。
8.加强对口支援工作。疫情期间,组织爱心企业捐赠口罩50000只和价值16.8万元的防疫药品。截至5月,共捐赠旬阳县财政资金410万元,募集社会捐赠82.23万元,共实施171个脱贫攻坚项目,确保旬阳县当地企业复工复产和学校开学后有充足的物资保障,打响了苏陕扶贫协作的爱心品牌。积极动员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卫健局、农业农村局的20名相关技术人员和社会干部投身到扶贫的队伍中去。
9.强化各类政策引导。组织丽华一村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成功申报中央预算内项目3660万元,组织百步塘南闸等2个水利项目及河横路管网建设申报新增中央投资项目,报送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需求14个,涉及总投资35.44亿元。全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获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东南大道(劳动东路-中吴大道)道路建设工程和优胜路延伸(劳动东路-光华路)道路建设工程项目,成功获得2020年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723万元。组织竹韵名居成功申报2020年第一批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改)中央预算内资金2556万元。推荐人才交流大厦项目申报新增中央预算资金。推荐凤凰世纪广场项目申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重点园区建设专项2020年第三批中央预算内资金。
二、明确目标,推进专班实现新跨越
1. 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定位等研究专班。印发了《天宁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基本思路》编制,反复征求区领导及各部委办局修改意见与建议,形成最终文本通过政府常务会讨论。开展全区“三个重大”摸排梳理工作,整理形成全区重大工程项目252个、重大工作任务77个、重大政策(改革)举措12个,积极整理重大项目,争取纳入省、市“十四五”规划。
2.“三新”经济研究发展推进专班。对接区统计局按照国家统计局“三新”经济分类标准,对天宁区“三新”经济基础数据库进行全面建库、分类。制定“三新”经济板块调研方案,牵头启动《“三新”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起草工作。走访区域内各板块,了解属地发展重点领域和方向,挖掘板块特色和园区载体、产业方向和发展趋势。
3.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专班情况。一是省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常州国家商用车智能驾驶研发认证中心项目、常州焦溪季子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常州网博视频进出口溯源数字化产业基地项目,3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实现天宁区入选省重点项目的历史性突破。年计划投资20亿元,1至5月完成投资3.69亿元,占年计划的18.45%。列入市重点项目17个,其中结转项目11个,年计划投资12.8亿元,1至5月完成投资5.36亿元,占年计划的41.9%;新入库产业项目6个,分别为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网博视频进出口溯源数字化产业基地、仁千5G通讯射频器件、季子文化传承基地、泰格尔特种金属基复合材料研发生产、普偌迈流体抛光机项目。二是区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区重点项目105个,总投资1002.76亿元,年内计划投资224.4亿元,1至5月份完成投资100.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4.7%。其中,新建项目48个,年内计划投资65.7亿元,完成投资9.6亿元,占年计划的15%;续建项目57个,年内计划投资158.7亿元,完成投资90.7亿元,占年计划的57%。新增区重点产业项目12个。
4. 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专班。优化完善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新一轮产业规划修编,向省、市发改委汇报新一轮修编成果,争取省发改委给予集聚区扩容提升批复和相关政策支持。进一步与多家央企进行洽谈,借助央企的经验和资源赋能,帮助产业核心区尽快成形。
5.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工作专班推进情况。开展新增棚改专项债券申报工作,上报竹韵名居、青竹苑B地块二期安置房2个项目,申请债券额度6.1亿元。组织梳理高标准农田等现代农业设施、农村安全饮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目前在库项目98个,涉及总投资232.35亿元。截至目前,第一批通过公卫中心、丰收路、舜新路3个项目,总投资3.91亿元,下达债券额度3.14亿元;第二批通过天宁区兰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饰改造工程项目、常州市天宁区红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舜新路东延、天宁城市共享停车场4个项目,总投资5.12亿元,下达额度2亿元;第三批通过江苏省大运河常州龙游河文化休闲旅游提升工程、青竹苑幼儿园建设项目、天宁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陈巷河生态修复工程)3个项目,总投资5.41亿元,下达额度3.5亿元。全面摸排组织17个项目填报国家重大项目库储备,上报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天宁区老旧小区改造等4个项目争取特殊国债额度共计1.28亿元。
6. 智能驾驶项目建设推进专班。围绕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7月底开工建设,年度完成5亿元投资等内容,有序推进项目顺利实施。目前已经完成建设总平设计;正在组织方案总图联审及单体建筑图预审。
三、突出主动,助力企业展现新作为
1.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制定印发《疫情形势下企业节后复工方案及注意事项》等宣传资料,落实“领导挂钩+驻厂员”(项目专员)制度,派驻7名发改局工作人员和62名志愿者组成驻点员队伍,精准指导企业开展复工复产工作。累计帮助624家规上服务业企业58个重点项目完成复工指导工作,总复工人数16000余人。指导江苏政成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和常运供应链管理(常州)有限公司成功申报江苏省疫情防控期间承担重要防控物资保供物流企业财政补助共11万元。为华利达、特莱西、信良环保3家企业成功申请疫情防控税收减免。鼓励企业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工程研究中心等资金与项目,常州进出口工业及消费品安全检测中心成功申报化学品及消费品安全评估与检测市级工程研究中心
2.提升产业集聚质量。旭荣针织、黑牡丹纺织、华利达、武进不锈4家龙头企业、中国常州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产业集群、天宁经济开发区区域集聚发展成功获批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常州恒生科技园、江苏常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功获评“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常州市千家万铺商贸有限公司、常州找纱科技有限公司获评省级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重点企业,常州市天宁区锦园生态养老中心进入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公示名单。华利达服装制造与运营管理融合项目获取参加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答辩评审资格。组织任千科技、佳尔科、船用电缆等军民融合企业申报军民融合省级引导资金。推荐江苏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申报常州市级军民融合示范园区。
202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局将紧紧围绕全年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加强计划规划编制。一是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积极梳理摸排“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计划8月形成《纲要》初稿,征求各部门及区领导意见,并修改完善,于12月形成《纲要》最终稿。二是长江经济带年度目标任务按计划推进,完成年度任务。
2. 不断完善年度考核体系。一是紧抓市对区考核工作不放松。将市对区考核共性指标、监测指标及个性化目标任务进行逐项对标分解,压实分管区领导和责任部门主体责任,积极开展监测分析,完成市对区考核任务;二是制定出台区高质量考核办法。完成考核框架调整、板块共性指标分解、板块个性化考核制定、部门目标任务书制定。积极开展考核培训,做好考核办法解读。年底开展对镇(街道)的考核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用好考核的指挥棒,推动板块工作开展。
3.持续抓好“三新”经济发展研究。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三新经济产业高地。启动“三新”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出台《推进“三新”经济发展年度计划》及“三新”经济配套政策,建立全区“三新”经济企业、项目动态培育库,分门别类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等领域涉及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开展跟踪研究和部署推进。
4.持续抓好项目管理和推进。以产业项目和科技项目为重点,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努力挖掘项目储备。狠抓重点项目推进,针对每个重点项目逐一制定详细有效的推进方案,确保新建项目年内全部开工。再次细化序时进度计划表,明确街道和企业各自职责和时间要求。落实“5+X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项目有效推进、问题高效解决的新机制。省重点项目开工率和计划投资完成率均100%,市重点项目新入库项目8个以上,投资增幅8%以上;年底区重点产业项目增加至80个以上,投资增幅超10%以上。
5.持续抓好政府投资管理。联合区财政局开展2021年政府投资年度计划编制工作。组织项目单位全面排查项目,确保应列尽列。严格执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制,有针对性开展后评价工作,委托专业咨询机构,联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选择有代表性的已建成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开展后评价。对照国家申报方向调整要求,积极对接组织开展农业农村等新开方向项目储备,做好申报准备。梳理第四批政府专项债券拟申报项目,做好国家重大项目库入库、立项审批等申报准备。
6.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落实社会重点领域治理方面相关文件的出台,从跨领域跨部门的角度联合进行。组织企业和失信主体积极参加企业信用培训会。加快推进“信用+园区”,让社会信用惠及更多的企业,打造天宁区“信用示范园区”。组织企业参加省、市信用贯标、示范项目的申报,完成年度考核任务。
7.持续抓好“两业”融合试点工作。推进现代服务业品质发展,争创省、市现代服务业示范品牌2-3家,推动“两业”深度融合,争取省级融合试点单位通过省级评价,争创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联合天宁经济开发区和检验检测产业园,举办天宁区“两业”融合创新发展大会。制定《天宁区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积极鼓励制造企业将以产品制造向“产品+服务”增值延伸,选择有潜力的行业和企业重点突破。
8.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要求和文件精神。通过微信、横幅、宣传单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人员安全意识。积极研究并争取联合多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各部门在管道保护工作的权限和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程序规范。强化油气输送管道和电力安全检查工作,加强风险隐患的排查与整治,对已发现的隐患进行及时有效的整改,对已整改完毕的风险隐患持续进行回头看工作。
9.持续抓好专班推进工作。结合天宁区“对标滨湖区 冲刺五十强”两年攻坚计划,针对发改局牵头负责的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政府专项债申报工作、“三新”经济研究发展推进等6个专班工作任务,召集和组织相关单位制定出台实施方案,全面对照重点举措内容,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对标赶超总目标要求,确保各项任务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