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在一些人眼中,挂职干部只是到基层挂个名、镀个金,走走形式而已,并不开展具体工作。但天宁区的一位“第一书记”却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下乡“挂职”不是“挂名”,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干实事、谋福利。
“潘婆婆您辛苦了,一个人种了这么多梨子,真不容易,我们帮您一起采!”
这位身穿红马甲,弯着腰行走在泥泞不堪的梨园里的年轻人名叫吴兴华,是天宁区天宁街道党政办主任,也是挂职天宁区郑陆镇省岸村的第一书记。7月29日上午八点不到,吴兴华就带着村委的工作人员前来帮梨园的主人潘婆婆摘梨子。潘婆婆名叫潘珍秀,今年已经79岁了,由于长期患有胃病,身体一直不太好,老人家的儿子是个残疾人,家里的二亩梨园主要靠老人家打理。七八月份,正是翠冠梨成熟的时候,看着满树的梨子,潘珍秀却犯了愁:“儿子劳动力不强,我自己又采不了这么多,就是采了也背不动。”
吴兴华在得知了潘婆婆家的情况之后,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卷起裤腿,顶着36度的高温,一头扎进了低矮闷热的梨园里,干起了自己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农活。
“一般本村的女孩都不愿意进去,因为田里全是烂泥,虫子又多,吴书记确实不容易。”省岸村党总支副书记高永伟告诉记者,吴兴华是五月份到村里来做蹲点书记的,本以为这个城里来的挂职干部只是在村里挂个名,到基层转一圈,没想到她一来就是动真格的。 “村里的边缘户、贫困户、低保户,她一个一个了解过去,就是想为他们做一点实事。”
仅仅花了一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吴兴华就已经掌握了省岸村的大致情况,特别是针对村里的贫困户和困难群体,吴兴华一家一家地上门,一户一户地走访,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并想方设法第一时间解决。
村民高瑞平的母亲身患癌症,父亲前阵子又突然中风,家里仅剩他自己一个劳动力。今年由于疫情和暴雨的原因,梨子产量不多,而且销路也不好,自己一方面要照顾两位老人,一方面又要为梨子的销路犯愁,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一度让他喘不过气来。吴兴华在了解了高瑞平的情况以后多次上门,一方面通过聊天对高瑞平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带领村委工作人员帮着采摘梨子、联系买家,解决高瑞平的后顾之忧,这样的举动让这名七尺男儿感激不已。
高瑞平说:“吴书记人特别和气,处处关心我们家,特别感谢她帮助了我们,今年天气不好,这么多梨我也没法销,没有吴书记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短短两个多月,吴兴华凡事亲力亲为,她肯干、实干的工作作风,让省岸村的同事对这位“第一书记”刮目相看;她行走在田间地头,也走进了村民群众的心里。
省岸村党是到基层来转总支副书记高永伟表示:“本以为挂职就一圈,镀一下金就回去了,没想到她确实是沉下心来,实实在在地我们村做事情,就是响应我们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觉得像吴书记这样的干部越多越好,我们老百姓举双手欢迎!”村民阚建国乐呵呵地说。
面对同事和村民的赞许,吴兴华谦虚地表示,这是当初自己来挂职时给自己定下的一个小目标:“身入”、“深入”、“心入”。
“我想真正为村民做点事情,实打实地为他们服务,不是说来挂职一年就回去,而是真正能够帮我们村的一些有困难的村民排忧解难。”吴兴华坚定地说(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