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18年,我局紧紧围绕“重大项目增效年”工作要求,在利用外资形势依旧严峻,外贸进出口、商贸提升等仍旧面临繁重的工作压力形势下,全局上下克服各项不利因素,咬定目标不松劲,持之以恒抓进度,全区商务发展呈现稳中有增、结构趋优、质量向好的态势。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注册实际到账外资:1—9月,完成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9041万美元,完成市计划的100.2%,预计全年完成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9041万美元。
2.新增协议注册外资:1—9月,全区累计完成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2247万美元,完成市计划的107.48%,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完成4个,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完成3个。预计全年完成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2247万美元,产业类占比达40%。
3.外贸进出口总值:今年我区外贸指标为实现进出口总值220.7亿元。预计全年能完成进出口总值221亿元,同比增长5.54%,完成年计划的100.14%。
二、外资外贸工作呈现新亮点
1.实际到账注册外资提前完成。截至今年8月底,全区即累计完成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5081万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00.5%,在各辖市区中率先完成外资总量考核指标,且连续三年提前完成了实际到账注册外资任务。
2.外贸进出口总额总体平稳。面临中美贸易摩擦的严峻形势,我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发展总体平稳,单月未有较大幅度波动,预计全年能完成进出口总值221亿元,同比增长5.54%,完成年计划的100.14%。
三、2018年工作总结
(一)加大力度,“招大引强”持续升温
一是更新理念创新引资方式。围绕新一轮“十大产业链”,积极探索规范、协调的外资项目招引办法,合理规划、提升现有土地利用效率,强化外资工作全区“一盘棋”的认识,创新“共引共享”的招引体系,着力放大天宁经济开发区融合发展区的“飞地”效应。全面梳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产业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关键企业,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业纵向专业分工和横向竞争合作,由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集群招商转变。瞄准“园、楼、文、云”四个时代,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二是突出主题开展系列招商。“上海经贸合作活动周”期间,密集拜访红星美凯龙、欧姆龙、宜家家居、瑞慈集团等4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深入挖掘信息和推进项目进展。9.28期间,全区成功举办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常州论坛、第二届东经120°常州金融峰会等6场专题活动。总投资10亿元的国王南外国际学校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焊接机器人项目和总投资1.5亿美元的Unipixel触控膜项目等3个项目顺利签约。逸德汽车智能科技、保时捷控股集团常州奥迪4S店项目等6个项目开工。青洋塑业、深兰机器人以及正文印刷等3个项目竣工。
(二)真抓实干,打造利用外资“升级版”
围绕行业扩展、方式多元、来源多样,放大外资结构“再造”效应,发挥“引进来”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的支点作用。一是以目标抓外资。通过严格落实外资考核“一票否决”及捆绑考核制度,层层压实责任,形成推进合力,对外资项目进行精准考核,调动引进外资、推动企业增资扩股的积极性。二是以招商优外资。积极推进共同招商机制,将区内现存载体作为各板块的招商共用资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产业共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同时强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有的放矢地开展招商引资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增资扩股,促进外资项目优质优化。三是以管理挖外资。规范工作流程,组织企业做好2017年度外资企业联合年报工作。充分利用今年外资企业联合年报的数据,进一步摸排我区企业的到资情况,对应出资但目前资金仍未完全到位的企业,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按时出资,全面提高项目的资金到位率,对资金到位、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鼓励企业增资扩股或进行利润再投资,实现存量基础上的扩张。四是以服务促外资。及时解读2018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以及《关于扩大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适用范围的通知》,为外资引入、企业并购、利润转增资等明确方向。同时完善项目协调帮办机制。畅通外资项目备案帮办“绿色通道”,建立项目推进全程跟踪机制,明确专人对项目从信息获取、洽谈、签约、注册等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跟踪服务。做到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协调服务,主动帮助项目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营业执照、到市商务局协调外资备案事宜、联系银行快速办理开户,迅速推进项目早落地、早到账。
(三)积极应对,确保外贸平稳发展
面对人民币汇率持续大幅波动,以及不断升级的中美经贸摩擦,主动积极应对,多措并举,强化企业服务,着力确保外贸平稳发展。一是强化服务职能。助力为40家加工贸易企业做好生产能力证明工作,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生产经营保障;宣传推介外贸贷、退税贷的相关政策,已有5家企业成功申请退税贷,35家企业成功申请外贸贷。二是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在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对外贸易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走访区内涉税外贸企业,了解企业涉税情况、应对措施等,宣传外贸稳增长政策,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力促企业对外贸易持续稳定。三是主动拓展市场。组织区内外经贸企业参加广交会、意大利米兰国际服装及面料采购展等境内外重要展会,帮助企业更好的开拓国际市场。四是推进平台建设。继续发挥好我区外贸风险信息服务平台的作用,让更多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免费享受到海外客户资信调查、海外市场风险预警等服务。今年共有28家企业利用该平台获取了国外客户的资信报告。恒生科技园有限公司作为我区唯一一家常州市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发挥了跨境电商企业招引和人才培训的功能。五是做好资金申报拨付工作。做好省、市各级扶持资金的申报及拨付工作,截至10月,共拨付各类扶持资金共860.24万元。其中,拨付省、市级下达的外贸资金597.54万元。此外,联合区财政局拨付了2017年度天宁区外贸稳增长扶持资金262.7万元。指导、帮助外经企业申请省、市各级“走出去”扶持资金,今年我区企业共获得“走出去”扶持资金261.17万元。
(四)深入服务,力促商贸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商贸领域运行调度、内贸管理,进一步搞活流通领域、扩大市场消费,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一是做好市场监测分析。督促全区15家重点流通样本企业、5家生活必需品样本企业和3家重要生产资料样本企业上报市场运行监测数据。督促我区20家商贸流通典型企业在商务部网站上报送年报和季报。制定了《天宁区商务局关于下达市场监测统计资金的实施方案》,向样本企业信息员发放补助资金。二是加强商贸领域管理。为2018年6月30日前注册的7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办理年检,换发新证。及时完成辖区27家加油站(点)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证年检工作;对35家加油站(点)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抽查;对流动加油车非法销售成品油开展了多次联合整治;大力推进加油站地下油罐更新改造工作,确保年度改造完成。对15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共计50次。联合区纪委、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对9家大型商场超市进行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专项检查”,累计检查27次。完成调解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退卡事宜100多次。三是开展活动促进消费。鼓励老牌企业积极申报常州老字号,及时做好指导服务工作,为申报企业开启绿色通道。常州饭店和郑陆炮仗羊肉馆成功申报常州老字号,使得我区常州老字号企业增加至5家。成功举办了首届“天宁好味道”美食评选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天宁餐饮发展成果展活动,共评选出10道“天宁十大名菜”、20道“天宁经典菜肴”、17道“优秀菜肴”。四是全力保障菜市场运行。对辖区菜市场开展常规化巡查,定期召开全区菜市场管理人员会议,及时通报长效管理中、文明城市检查及日常市民巡访团的检查情况,督察菜市场加强管理。为3家菜市场申报省级公益性菜市场。
四、主要问题和困难
天宁区商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新的突破,但也面临着一些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受用地问题、规划等制约因素,造成项目无法落地或进度缓慢。二是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外贸出口增长乏力,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出口成本不断攀升,利润率不断降低;外贸进出口及利用外资涉及国税、人行、海关等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推进工作机制缺乏。三是电子商务产业基础较薄弱。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推动企业再发展意识不强,纯电商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五、2019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我局将紧紧围绕“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的目标,以创新方式、优质服务为抓手,全力做强招商引资,优化外资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工作举措
1.以产业招商为抓手,着力引进产业带动型项目。盘活全区载体资源,着力推进共同招商机制,围绕产业龙头企业和高关联度的项目,继续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建立客商投资信息网络,扩大信息渠道,加强与商会、协会的联系,全力推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深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召开招商推介活动。针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加大产业招商力度,积极对接500强、央企、国企、上市公司、龙头企业等,重点引进具有产业带动能力的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2.以重大项目为依托,着力优化外资产业结构。一是加大先进制造业引资力度。依托Unipixel触控膜、焊接机器人等制造业龙头项目,聚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重点产业,全力引进一批标杆企业,带动核心技术、先进管理、高级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的集聚,提高先进制造业的结构占比。二是加大高端服务业引资力度。把积极引导外资发展高端服务业作为优化外资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围绕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引导外资投向金融保险、融资租赁、检验检测、医疗养老、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领域,引进一批好项目,培育形成新的现代服务业主体;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财务中心、共享服务中心、营运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引导外资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3.以平台建设为核心,着力提升外贸发展潜力。2019年,外贸工作将以服装出口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进口交易中心为抓手,着力打造有我区特色的进出口外贸服务平台。完善和提升常州外贸特色产品进口交易中心和化轻公司化工产品进口交易中心服务功能,争取创建千家万铺母婴用品进口交易中心。通过出口基地和进口交易中心的建设进一步优化我区进出口产品结构,巩固我区进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和“招商引贸”,配套合理鼓励政策,在我区推进“外贸特色楼宇”建设,使有条件的楼宇成为外贸公司的集聚区,有效挖掘楼宇经济中外贸发展的潜力。
4.以市场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建设,搭建电子商务营销和服务平台,大力培育一批电商企业。深入挖掘“老字号”,多举措促进“老字号”创新融合发展;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推进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建设,巩固和提升菜市场“优美摊位”建设;加大打击非法流动加油车、加油站(点)的工作力度,维护成品油流通市场秩序;加强商贸行业指导、调度,促进全区商贸业健康发展。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