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天宁区人社局以区委区政府“重大项目增效年”为主题,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坚持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作风行风建设,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一、2018年重点指标完成情况
(一)两高人才加速集聚。成功引进各类紧缺人才4192名,完成年度目标的104.9%;其中高层次人才225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2.3%;建成企业博士后工作站4个,实现在站博士后4人;入选省“双创人才”市推荐上报数2人;对接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80余人次,实现领军型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落户达15个,引进“龙城英才计划”C类项目23个;新增高技能人才888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8.4%;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921人以上。
(二)就业创业稳步推进。全区新增就业1.9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7.9%;失业人员再就业1.1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81.6%;援助困难群体就业1596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25.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 8%以内;实现创业培训810人,扶持成功创业1982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65.2%;引领大学生创业303人,创业带动就业7542人。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508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1386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5.5%。
(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参保核查7.39万人,社保扩面累计新增1.3万人,其中净增7155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38.5%;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推进全市首家退休人员“党员之家”建设,创新举办企业退休人员道德讲堂活动。组织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免费健康体检。
(四)人事工资改革持续深化。公开招录225人(机关公务员(含参照)28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6人,编外人员151);按时足额发放47名企业军转干部大病医疗救助金、失业补助金等合计110万元。实施“赢在中层”计划,建立中层干部后备库和培养方案,组织开展中层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3期,举办首届天宁区“金牌科长”、“银牌副科长”评选活动。出台《区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暂行)》。组织43名优秀公务员赴云南参加健康休养。
(五)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受理并处理各类投诉、举报案件522件,组织300余家单位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调查工伤案件1215件,办结特殊工时制行政许可审批50件,按时办结率均达100%。劳动争议仲裁立案1148件,结案1060件,按期结案率达100%。
(六)产业园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优化产业园“指挥部+管委会+运营团队”管理模式,在延续原有政策的基础上,修订出台产业园新政,进一步提升园区竞争力。全年引进智联招聘、苏州赛沃等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8家(累计达38家),产业园总产值预计超12亿元,税收超2千万元,服务人次达6万人次;组织培训1.2万人次,成功实现人才寻访150多人,其中引进中高端人才(年薪30万以上)12人,培育省人力资源服务领军人才1名,省级骨干人力资源机构1家,省级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家,“才富空间”众创孵化平台获批市级众创空间,目前产业园正在申报常州市三星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同时,产业园二期天宁人才交流大厦建设项目已顺利启动。
二、特色创新工作开展情况
(一)实施“赢在中层”计划,干部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探索全区中层干部队伍培养的有效途径,建立中层干部后备库和培养方案。全面实行岗位预审制度,进一步规范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建立中层干部评估考察制度,完善中层干部研判优选制度。鼓励项目练兵,加大中层干部挂职、交流力度,落实导师结对辅导制度。组织开展中层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3期,通过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和提升技能,全方位提高年轻中层干部队伍素质。开展天宁区首批“金牌科长”、“银牌副科长”评选,表彰勇于担当、务实有为的科长和副科长各10名,树立了正面激励典型,营造了干事创业氛围。
(二)建设“党员之家”阵地,创新退管服务有声有色。以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为目标,依托朝阳花园社区“夕阳如丹”支部党建品牌和“刘琦东孝德工作室”,创新打造了“红氧吧”——天宁区企业退休党员活动中心。建立活动中心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党员讲习所、党员宣誓厅和先锋工作室等作用,定期开展党员学习活动、文体活动和走访活动,注重延伸和带动周边社区,形成退休人员党员辐射效应,逐步将“党员之家”建设成为退休人员的学习课堂、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阵地和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战斗堡垒。
(三)打造“三优”服务窗口,经办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大力推进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以“职责明、能力强、作风硬”为目标,提升标准化水平,增强标准化供给,释放“标准化+”效应。积极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以改革促进窗口绩效提升,努力实现“不推一扇门,不见一个人,事项都办成”,释放“集成化+”效应。深入倡导“你来我就办,服务不下班”的服务理念,推进人社窗口服务的品牌化建设,打造“精心、精细、精准”的服务特色,释放“品牌化+”效应。
三、2019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围绕强化党建引领,着力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下功夫。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体系。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化知行合一,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构建以党组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以开展“优质服务、优秀窗口”的“双优”窗口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将“服务更加优化、队伍更加优秀、作风更加优良”的“三优”党建品牌做强做响。
(二)围绕拓宽发展之源,着力在强化人才支撑上下功夫。紧盯“集聚程度最高”目标,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引才育才用才新模式。深入实施第十一批“龙城英才计划”,力争入围项目达到20个以上。围绕全市新十大产业链,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开放的理念、更良好的环境和更尽心的服务吸引更多领军人才落户天宁。大力推进“名校优才计划”、“职场精英对接会”和“研究生社会实践引育计划”等工作,成功引进各类紧缺人才4000人以上。全面实施“技能龙城”建设行动计划,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全年新增高技能人才750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再创新高。
(三)围绕夯实民生之本,着力在提高就业质量上下功夫。 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多措并举促进新政落地见效。持续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和“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行动计划”,展天宁“创业之星”评选,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创业精准扶贫”专项行动为依托,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和精准帮扶。以“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目标,大力推行“企业点单、机构出单、政府买单”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适时举办第三届“天宁工匠”评选活动和“天宁杯”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形式,形成天宁特色。
(四)围绕托牢民生底线,着力在织密社会保障网上下功夫。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资源共享摸清底数、精准目标分类施策,稳步推进社保扩面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平台优势,举办系列特色的退管活动,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立足基层服务平台,增加社保业务经办点,加大社保业务下沉力度,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社保经办服务。稳步提高2019年度养老年龄段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待遇。
(五)围绕激发创业活力,着力在深化人事改革上下功夫。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开展好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创新平时考核方式,全面推广公务员平时考核管理系统,在区机关事业单位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继续实施好“赢在中层”计划,锤炼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基础牢、业务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工作作风硬的中层干部队伍。深化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稳慎开展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有序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力争通过考核实现晋升60人以上。
(六)围绕共建共享共赢,着力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下功夫。持续推进双随机执法检查,制定年度执法工作规划,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与法院的联动对接工作机制,强化与司法部门的沟通协调、良性互动和有效衔接。继续加强治欠保支督查力量,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别开展劳动用工情况专项检查。加强“两网化”管理,健全企业欠薪防范预警机制,注重预防,加强排查,全面压降劳资纠纷发案数量。以“劳动保障诚信企业”评比活动为契机,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落实重大违法行为联动惩戒机制,建立严重失信用人单位黑名单制度。强化工伤预防指导,规范工伤认定程序,探索建立疑难案件研判机制,全面压降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完善劳动保障监察维权调度指挥中心建设,积极发挥移动平台实效。
(七)围绕产业能级提升,着力在优化服务生态上下功夫。加快产业园二期载体建设,抓紧建成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有序、服务规范的人力资源产业服务载体升级版。坚持“双招双引”理念,深入开展紧缺人才专题交流会、服务机构品牌推介会、企业恳谈会等活动,变招商、招才为“人才、项目、技术、资本”一体化引进,实现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同频共振。全年引进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8家,实现园区总产值13亿元,税收2500万,年服务人次达到7万人以上;举办各类品牌活动不少于25场。
(八)围绕务实担当廉洁,着力在系统队伍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开展行政服务“提速增效”活动,全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权力事项再次进行梳理,形成权力清单和办事指南标准化入库。深入推进人社“五能”干部队伍建设,实施青年干部成长计划,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机制。积极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培训,统筹整合各类资源,提升人社“紫荆讲坛”品牌效应,扩大讲坛辐射面,推动干部教育提质增效。切实完善局机关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反馈与运用,力争建成一支发展能谋、提笔能写、开口能讲、放手能干、规矩能守的“五能”人社干部队伍。
(九)围绕政风行风建设,着力在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全面梳理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通过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事项流程再梳理,按审批最少、流程最简、办事最快、服务最优的“四最”要求,推进服务标准化。按照“最多跑一次”、“最好不用跑”要求,实施“互联网+人社”建设,提升信息化总体建设水平,推进人社业务“全域通办、一窗受理、一网办结”,纵向实现区、街道(镇)、社区(村)互联互通,横向实现人社业务领域全覆盖、经办过程全覆盖、服务范围全覆盖,最大限度的便民便企。强化部门内控机制,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大力推动“双优”窗口建设,打造群众满意的人社服务。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