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18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原则,以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升标准,狠抓落实,纵深推进“以区为主,条块结合”的统一协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新机制,实施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采购、统一绩效考评、统一卫生信息化的“五个统一”管理,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内在活力。
一、2018年工作总结
(一)扎实开展卫计党建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加强党建品牌建设工作。聚焦聚力“六个最”,以基本医疗、基本公卫、计生帮扶为主线,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核心,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载体,通过创建“健康卫士你我他,争创党员示范岗”卫计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将建设“健康天宁”与党员创先争优相融合,打造卫计党建工作特色和品牌,围绕“医片丹心·才聚天宁”、“精医求精·优服天宁”、“计续前行·情暖天宁”主题,开展好系列党建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和服务“健康天宁”建设工作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意识形态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水平。严格执行重大事项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特别是在“三重一大”问题上,坚持做到集体讨论、民主集中、科学决策。认真落实廉政风险各项防控措施,加大对行政审批、专项项目资金、药具经费使用、以及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招录等督查力度,避免或杜绝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加强行业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医护从业人员恪守医德、廉洁行医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营造卫计系统风清气正的廉洁环境。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累计选送35名本科生参加为期三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吸引中高级专家和成熟型适用人才定期或长期到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引进高层次卫生专技人才10人。采取“基层推荐、公开遴选、择优上报”的方式,遴选出31名政治素质好、医德医风优良、工作实绩优秀、业务能力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区级基层卫生骨干人才,择优推荐14名省级基层卫生骨干人才。健全卫计人才激励政策,建立高层次专业型、紧缺型、管理型专家人才库,并设立“康益基金”、“青苗基金”等人才专项基金,分层分类对引进人才给予补助和奖励。
(二)持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统一人事管理。制定下发《天宁区卫计系统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建立包括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干部培养选拔交流机制,加强卫计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的统筹规划。制定下发《天宁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外职工管理办法》,坚持宏观调控和用人单位实际管理相结合,按照“从严控制,计划管理,先批后用”的原则,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外职工的聘用与管理。改革原有招聘模式,实行区卫计局统招统配,2018年,全区统一组织招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11 名。统一财务管理。先后下发《天宁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清核工作实施方案》、《天宁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资金拨付办法》、《天宁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管理相关要求(试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买仪器设备以奖代补办法》等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和设备采购,强化财务监管。结合相关工作每半年对各机构进行财务督查一次,并要求对督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统一药品采购。出台《天宁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供应链管理办法》,探索运用一个平台、上下联动、公开透明、全程监控的方法,建立了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集中谈判、监管和平台统一采购有机结合的药品集中采购新机制,为实现药品质量可靠、供应及时、降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成本,预防和遏制医药购销领域腐败提供了新的路径。形成天宁区药品使用目录共1287个品种,圆满完成既定目标,资金全部上缴区级财政专户,将全部用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统一绩效考评。制定下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绩效考核办法》等相关绩效考核文件,区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牵头,由纪委、人社、财政等部门组成绩效考核小组,对各机构进行综合考核。坚持定期考核与不定期督查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与各机构财政补助、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水平和领导干部奖惩任免相挂钩。统一卫生信息化。在整合已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了涵盖基本药物使用、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综合管理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数据统一管理,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信息技术支撑。目前,已完成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切换,实现平稳运行。联手阿里健康技术团队,运用区块链技术,探索实施互联网医联体项目,利用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模式,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不同信息系统、不同平台间健康信息互联互通。联手辉瑞研究人工智能机器人随访工具,有效提高家庭医生工作效率。
(三)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扎实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精医求精·优服天宁”为主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5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提升年主题宣传系列活动。探索“1+1+X”签约模式(即一个居民,签约一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并配备各类上级医院优质资源)。深入开展特色科室创建,逐步形成有特色、个性化的签约服务,如茶山中心与常州三院眼科合作糖网筛查项目、红梅中心与常州二院合作脑卒中精准化管理项目、青龙中心产科和市二院共建病区、风湿免疫专科是全国第一家社区风湿病专科等。继续开展“优服100+”项目试点工作,重点培养慢性病防治首席医生,共开展6次培训课程并组织培养对象赴苏州九龙论坛参加学术会议,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全区家庭医生累计签约居民229439人,签约率35.81%,重点人群签约率79.67%,特殊人群签约率100%。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成立常州二院-天宁区“卒中专病医联体”,“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常州天宁区社区慢病管理工作站”在天宁分院揭牌成立,省人医医疗资源落户天宁“家门口”医院。充分发挥天宁区区域型医联体远程培训中心的作用,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及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能力及医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防病治病的能力。建立长效机制,并将培训落实情况作为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基本医疗日常考核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截至目前,开展各类培训11期,共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530余人次。
(四)不断健全卫生计生服务体系
优化卫计资源配置。与规划分局密切配合,制定《天宁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2018-2020)》,围绕三城一镇发展规划,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以及数量、规模及布局。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优先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注重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推进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改革,探索符合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特点的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模式。实施全区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工程。完成天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基础改造,推进兰陵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大楼装修进程。启动天宁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项目、郑陆镇卫生院病房综合大楼新建项目、青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楼改造血透中心、雕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危房改造项目。开展基层特色科室创建工作。郑陆镇卫生院儿科成功创成省级基层特色科室,雕庄中心烧烫伤专科列为省级基层特色科室重点建设单位。郑陆镇卫生院呼吸内科、青龙中心风湿关节病科和妇产科、茶山中心整脊科创建成功市级特色科室。持续推进示范村卫生室建设,梧岗村卫生室创建成功省示范村卫生室。
(五)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落实。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64.08万常住人口落实81元的人均基本公卫补助标准,切实保障14大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效实施。截至三季度,全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77.47%,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规范管理率分别为63.2%和66.1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61.65%,居民项目知晓率、满意率均达95%以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开展。截至目前,辖区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总数6524例,辖区学校及托幼机构共发生聚集性传染病疫情78起,均及时调查处置并得到有效控制;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118088人(次),接种率均超过95%。推进儿童口腔干预项目,累计完成口腔健康筛查4044人,窝沟封闭儿童3733人,窝沟封闭牙数11048颗,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妇幼健康服务有序实施。开展适龄妇女“两癌”检查,截至目前,全区筛查点共完成“两癌”检查31461人,确诊乳腺癌5例,宫颈癌1例,卵巢癌1例。做好托幼机构儿童体检工作,完成17338名儿童视力筛查和15789名儿童听力筛查,新拓展声导抗听力检测项目,切实保障在园儿童身心健康。对辖区197名新上岗保育员进行上岗培训、发放培训合格证,全面提升辖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队伍素质。
(六)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制定《天宁区基本医疗考核办法实施细则》,包括依法执业、医疗质量与安全、中医工作、护理工作、药事管理、院感管理、费用控制以及分级诊疗等共12大类,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落实政府办医疗机构公益性。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齐重,强化考核及考核结果应用。截至目前,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数约77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4%。促进中医药发展。成功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评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省级中期评估。成功举办2018年常州市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中医药发展理论与实践”研修班。推进中医馆建设,焦溪卫生院、天宁中心申报中医馆建设项目,开展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饮片采购验收专项清查。鼓励各机构开展试点,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群范围扩大到其他重点人群,如孕产妇、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等。
(七)统筹推进“健康天宁”建设
成功通过国家级健康促进区省级评估。天宁区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建设被省爱卫办作为优秀案例推荐至国家爱卫办。健全工作网络。成立以区长任组长的天宁区建设国家级健康促进区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单位部门职责,落实经费保障。召开国家级健康促进区推进会,政府牵头、多部门开展联合督导,各责任部门按照时序进度有序推进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各项任务。联手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高校,借力专业化过硬科研平台,加大技术指导。健全“横到边、纵到底”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提升健康教育人员业务水平。全区有健康促进专兼职人员的机构254个,网络覆盖率100%。创新资源整合。以健康问题为导向,部门职能为基础,在全区建立“健康桥—手携手”活动机制,联动发现健康问题,联动解决健康问题。大力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策略,依托“大联动”体系,找准切入点,建立了区级部门、街道社区和专业网格三级联动运转机制,实现了“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健康服务新格局。多部门联合开展了科普宣传周、乐动天宁、近视干预项目、健康适老化社区改造、残疾人体检、白内障防治、健康促进企业建设、流动人口健康促进、阳光厨房餐饮一条街建设、绿色健康农业等健康促进活动。丰富细胞创建。建设健康主题公园9个,重新规划建设青龙烟雨横塘河、郑陆季子健康主题公园,新建兰陵街道五一健康主题公园、红梅街道翠竹健康主题公园。打造健康步道26条,结合郑陆镇50公里慢行道建设、城市长效管理“9313”工程、健康适老化社区、健康养老服务业核心区绿化改造,设置健康教育宣传牌,融合健康元素,将健康融入我区各项建设工程中,打造了一批特色健康步道。截至目前,全区建成省级健康社区40个、健康村11个、健康家庭320户、健康学校25个、健康促进医院7家、健康促进机关7个、健康促进企业4家。
(八)大力加强卫计综合执法管理
做好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扎实推进“一张网”审批工作。优化许可流程,以“进一门、集中办、高效批”为目标,对卫计系统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梳理。截至目前,完成医疗机构设置审批25件,医疗机构执业登记18件,中医诊所备案登记5件,医疗机构注销登记17件,医疗机构校验111件;医师执业注册(含变更)352件,医师多机构备案47件,注销49件,首次注册66件。做好“双随机”抽查工作。完成国家“双随机”抽查任务118家,对35家公共场所单位进行监督抽检,抽检样品合格率98.59 %,抽检结果在区政府网站公示。同时,按照“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罚”的原则,做好检查结果的录入和管理,对执法过程进行全程纪录、全程留痕,实现责任可追溯,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同步做好“常州市双随机抽查系统”工作,全年按时完成抽查任务10个共173家监管单位,多重举措提升监管效能。启动医疗机构信用等级管理评价工作,完成首批87家医疗机构集中评价。做好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把集中整顿和日常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重拳打击非法行医行为。开展2018蓝盾2号——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监督检查,开展联合执法5次,其中监督检查医疗机构32家,生活美容场所305家、医疗美容机构1家。共排查非法行医场所188处,出动监督检查人员800余人次,取缔50户,立案处罚12起,已办结11起,罚没款61080元。2018年共监督检查各类单位12100余户次,出动监督检查人员4800余人次,责令整改310余户,监督覆盖率达100%;立案处罚34起(公共场所7起,医疗机构7起,无证行医20起),目前已结案22起,共计罚没金额94420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起。
(九)持续提升人口发展服务水平
落实计生法定惠民政策。成功建成江苏省首批“幸福家庭建设”示范区;常州市唯一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优秀单位”;常州市首批“省级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区”。稳妥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规范新增特扶、奖扶审核和资金核算的工作,重点做好年满60周岁特扶的提标工作,落实市、区级公益金审批和发放工作(其中市慈善救助对象8人,市级公益金29人,区级公益金216人),增强政策内生育困难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截至目前,奖扶对象5304人,特扶对象1444人;兑现2018年企业持证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对象7911人;城镇非从业居民一次性奖励对象102人。全区照顾再生育对象72例,办理生育服务联系单4135份。深化“春晖家园”专享平台作用。紧扣“计生特殊家庭”实际需求,新建红梅街道北环南村社区“春晖俱乐部”,兰陵街道“志华春晖俱乐部”通过省级“连心家园”验收。拓展已建春晖俱乐部服务内涵,继续推行“三位一体”的帮扶模式和“六大”区域利导服务。开展“情暖冬季、共享健康”计生特殊家庭冬季养生沙龙、“益家人来敲门、齐欢乐度佳节”计生特殊家庭迎新会、“梨花香漫樱花道”——计生特殊家庭踏青活动、“鸢飞蓝天、情漾春晖”——天宁区第六届家庭风筝节、“花样年华、乐活人生”——计生特殊家庭花艺沙龙等公益活动20余场次。启动“新家庭计划”。围绕“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主题,积极探索提升家庭全面发展新路子,雕庄街道通过省级“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试点。以“5.15国际家庭日”为契机,开展“幸福家庭活动月”集中性宣传活动,承办“同建幸福家庭 共创健康常州”——纪念5.15国际家庭日暨常州市“幸福家庭活动月”启动仪式,举办“2018紫荆公园玫瑰婚典之百名女神婚纱跑”活动,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理念,营造和谐幸福家庭氛围。深化“科学育儿项目”。全面推进母婴室设施建设,新建9家爱心母婴室。成立2家常州市儿童早期发展实践基地,新建“宝贝盛宴”——天宁区托育服务中心。针对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和规律,借助社会科学育儿教育机构资源,制定天宁区0-3岁婴幼儿年度活动方案,举办“童心童趣、健康成长”亲子运动会、“萌宝运动会”——0-3岁亲子教育、“陪伴是最好的爱”等多种类型亲子互动活动27场次,惠及家长和孩子共计5200余人次。
(十)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健全组织架构,完善工作机制。最大化发挥集聚区指挥部成员的资源优势,成立综合协调、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及土地征收四个小组,设顾问和专员,明确责任到人、任务到岗。建立健全“集聚区工作周报制”、“指挥部例会制”等制度,确保集聚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有序。打造区域优势,招引优质项目。园区2018年月工商登记24家,从业人员1123人,纳税销售22598.3万元,企业税收1261.3万元。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投运为契机,结合区域“地理位置优越,配套功能齐全,优质医疗资源丰富,健康需求市场大”等多重优势,持续推进招商工作。特别邀请费森尤斯、韩国AKC集团、飞凡医药、上海细胞、美国CARF总部等健康产业公司及机构召开座谈会,寻求合作;赴省人民医院钟山康复分院实地考察学习,深入对接合作。围绕整体建设,做实基础工作。根据区域整体规划建设,加强与辖区涉及企业及平台公司对接协调,重点在征收及地块出让方面做好服务工作。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分步征收”为原则,年内重点实施前采菱村、印试中心、毛条厂三个地块的征收和收储。围绕区域涉及地块,主动对接交投公司和天宁建设,及时掌握地块出让信息。
二、2019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行体制改革。围绕“四个统一”目标,实现班子建设和人才培养“双促进”、区院绩效评价“双考核”、资产和财务管理“双统一”、药品和耗材采购“双集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二)实施健康天宁提升工程。制定《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三年规划》,优化城乡卫生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引入社区智能化高血压、糖尿病综合管理系统(CDSS),辅助家庭医生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筛查及评估,实施基于智能化慢病管理的精准健康扶贫工程。在郑陆镇牟家村开展糖尿病精细化管理试点,借助互联网+糖尿病管理平台工具,实施“筛查、诊治、预约、转诊、康复”五位一体化综合管理。天宁分院作为省级试点,建成卓有成效的紧密型医联体。
(三)推进智慧健康“三中心两平台”建设。以实现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实时同步为基础,加强基本公卫数据和医疗业务数据的相互应用和支撑,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为辖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更加精准有效,提升以分级诊疗为目标的医疗能力。探索实施智慧健康工程,以基层医疗机构HIS系统、基本公卫系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区域检验为重点,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系统,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并为全系统行业管理、行风监管提供支撑。
(四)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坚持“人才强卫”战略,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基层卫计人才工程,建立选才、育才、留才的“三才”工作机制。通过“上挂”和“下沉”的形式,建立局机关、直属事业单位、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向”干部人才交流机制,促进全区卫计系统干部人才队伍资源有机融合;启动天宁区名中医评选及培养工程,设立“康益基金”、“青苗基金”,全力培养名院长、名专家。
(五)深入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系统推进,全面实现医养三项“融合”,着力推动养老与医疗相融合、事业与产业相融合、传统模式与新兴业态相融合。探索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与体育健康产业园融合发展模式。聚焦大健康产业,着力强化功能定位、完善产业链、提高知名度,全力推进集聚区成形成势。结合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化完善核心区规划,强化集聚区“健康、养老产业与事业融合发展”的功能定位,重点打造“居家养老、社区为老、候鸟式养老、医康养惠老、智能助老”“五位一体”的服务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切合集聚区“康养”主题的建设和服务标准,形成园区建设规范。将集聚区建成资源开放共享、辐射范围更广的康养服务业示范区、先行区。
(六)开展人口素质提升工程
拓展国家科学育儿项目区服务内涵,开展“新家庭计划”,为天宁区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提供公益性科学育儿咨询、指导、体验等便民服务,完成儿童早期发展免费体验3000人次,组织科学育儿主题活动1-2场,儿童早期发展进村(社区)活动30场。采取综合手段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为待孕及怀孕夫妇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前和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唐氏筛查等免费服务。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