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局属各中小学:
根据国家教育部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合编我区2019—2020学年度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安排(附后)。请各校结合学习常教基〔2019〕16号文件精神,执行好计划安排。
一、小学有关计划安排的补充说明
1.我区仍采用长短课相结合的方式来编排课程计划,各小学每天1节20分钟短课,具体安排为:一、二年级每周心理健康教育1节,体育活动1节,写字3节;三、四、五年级每周英语2节,心理健康教育1节,体育活动2节;六年级每周体育活动2节,心理健康教育1节,写字2节。
2.外语课程从三年级起开设,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小学六年级英语每周可安排4课时。
3.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活动性质,与并行开设的小学其他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一至六年级使用现行教材。
4.小学体育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不得将课时挪作他用。体育活动课与体育课不安排在同一天,每周的体育活动课内容学校要有具体安排。为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本学期仍每天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各校认真组织学生的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并确保活动场地、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指导教师四落实。
5.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三年级起开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安排课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每学年至少35课时,总量不得少于140课时(包括基础模块100课时,拓展模块40课时);劳动技术教育每学年至少35课时,总量不得少于140课时,可以集中安排,以主题教育的方式开展,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
6.关于少先队活动及各种专题教育排入课表的说明:根据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将少先队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总体格局的要求,学校要把少先队活动排入课表。另外,各校要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等各种专题教育纳入到生命教育课程中,每学年安排6—8课时。生命教育课程要有固定的任教教师,期初制定课程教学计划,认真贯彻实施。国防专题教育应渗透到相应课程中予以落实。本学年新增的金融知识课程,各校必须排入课表并确保上课和活动时间。
7.晨(夕)会是班级建设的重要阵地,各校要充分重视晨(夕)会的重要性,要上足上好十分钟晨(夕)会课,要对晨(夕)会课的内容进行整体规划。
8.关于开设书法课的说明:根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精神,学校通过开设书法课程和相关课程实施推进书法教育。一至六年级要在语文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学校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二、中学有关计划安排的几项说明
1.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属于全省的地方课程,原文件在“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中安排课时。为便于落实,市文件将初中信息技术课时抽出单列。初中信息技术教育120课时(包括基础模块60课时,拓展模块60课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适当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学校课程的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2.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各校要切实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在开足规定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活动需要,把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特点和需要,灵活安排、有效使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学校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时空环境,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和长期性。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并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与学习场域。活动中既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界限,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密切合作。
3.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三项专题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三项专题教育的课时原则上从地方课时和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毒品预防教育主要在7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可利用教学挂图进行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借开展三项专题教育活动,加重学生负担,强行向学生推荐学习材料。
4.高中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
(1)表中“必修1”表示该学科必修模块1,其余类推。斜杠后的数字(如“/4”)表示周课时数。“学分”栏中无星号数字为必修学分,带星号数字表示选修学分。本方案按每周5天工作制、每天7节课安排。
(2)本方案的课程安排有两种情况,语文、英语、数学以及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必修模块,学习的内容和时间都由学校统一安排;研究性学习、艺术(本方案选择分科学习的美术和音乐)和体育与健康三个领域的科目,学校只统一安排学习的时间,学习内容可自主选择。
此外,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如果学生以高中毕业为目标,可以只学习必修课程,参加高中毕业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如果学生计划通过参加高考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数学高考。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所有学校都应保证开设选修6—选修8的课程。同时,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选修9—选修11的课程。
(3)本方案对不同科目的模块,用不同的时间去完成。用1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4课时/周),包括语文、英语和数学;用2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2课时/周),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用4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1课时/周)是通用技术。这种灵活的安排,既保留了新课程“领域——科目——模块”的课程结构,又充分体观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如高一生物,是第一学期开设或者第二学期开设,是否集中l个学段学习1个模块,由学校自主决定。
(4)从第3和第4学段开始,在部分科目试行开设“选修Ⅰ”的课程,每周2课时,排课时应全年级各班同时开设,学生不按行政班上课。
(5)选修Ⅱ为地方和校本课程,学生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8个学段中,至少应完成6个学段“选修Ⅱ”的学习(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一般8个学段都应选择)。选修Ⅱ的课必须独立开设,单独计算学分,不能成为变相的加课时或者变相的补课。排课时,“选修Ⅱ”的课必须全年级各班同时开设,以方便学生走班。
(6)在高二上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家长、老师的意见,开展选择性学习,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等学科是必学科目。在物理、历史两科中选择一个科目,同时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选择2个科目。除此以外,还应在艺术、体育等其他领域或科目自主修习一定的学分,以保证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
高中阶段原则上每课时45分钟。
5.关于开设书法课的说明:根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精神,学校要通过开设书法课程和相关课程实施推进书法教育。初中阶段可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要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教育有关的选修课程。还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6.理科实验教学:各初、高中学校要重视理科实验的教学,确保教学课时,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校在制定课程计划的同时应根据局有关安排制定理科实验考查的时间、工作要求及落实措施。
7.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习为主要内容,重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初中阶段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共计11学分,高中一、二年级学习8学分,含田径类项目必修1学分,高三年级学习2学分,三年中完成健康教育专题必修1学分。中学各年级必须按规定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同时还需开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各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应充分体现体育实践活动特点,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身体练习要有适宜运动负荷。
8.关于少先队活动、班(团)活动及各种专题教育排入课表的说明:根据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将少先队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总体格局的要求,学校要把少先队活动(七、八年级)排入课表。同时,班团(队)活动(九年级)、文体活动、科技教育活动、金融知识课程等各项专题教育活动也必须排入课表并确保上课和活动时间。
9.关于劳动教育课程的说明:各校要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初中各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另外,各校要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等各种专题教育纳入到生命教育课程中,在地方课程中开设,每学年安排6—8课时。
三.其他有关计划安排的几项说明
1.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教学说明: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加强和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管理,省教育厅从2016年秋学期起,向全省中小学推荐使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未经审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一律不得再使用。我省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为小学一至六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高中一至三年级每学年一册,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提供。各初中、高中须利用地方课程时间,每两周开设不少于1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各校要高度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要制定课程实施及评价方案,确保课程的开设及质量。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4到6年级、7到8年级,研学旅行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学科统一使用统编教材。七、八、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全部统一使用统编教材,原选用出版社的教材停止使用。
4.各校安排作息时间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中午时间是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学校、教师不得组织集体辅导、午读、默写、限时训练等活动,学生中午自主室外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教师上下班时间由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进行安排,但教师上(下)班时间应早(迟)于学生作息时间。各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开学一周内以书面形式报教育科备案。
附件:1.二○一九学年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2.小学短课安排建议
3.二○一九学年初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4.二○一九学年普通高中一年级课程指导方案
5.二○一九学年普通高中二、三年级课程方案
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
2019年8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二○一九学年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附件2:
小学短课安排建议
附件3
二○一九学年初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使用统编教材。
附件4
二○一九学年普通高中一年级课程指导方案
附件5
二○一九学年普通高中二、三年级课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