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局属各单位:
现将《天宁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天宁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常州市天宁区教育局
2019年3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天宁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进一步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依据《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天宁区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天宁区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在广泛调研、认真总结、科学分析全区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现制定天宁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切实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摆在重中之重位置,聚焦“高水平、高均衡、高质量”的目标要求,加快建设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品质,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主动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目标任务
进一步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区教育迈向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优质量的有效机制,深入推进集团办学,优化“一体化”“联盟式”集团办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集团办学内涵发展,促进各学校的主动发展;构建区域整体推进集团办学模式,形成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的有效策略和经验;梳理明晰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现阶段新的优质均衡状态与新的发展点,牢牢把握“高水平、高均衡、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加快建设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区域教育布局结构与资源配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创新教师编制配备,加强队伍建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集团优质师资的辐射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地给予成员校教师队伍发展常态化指导,大力发展适合的教育,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工作举措
1.均衡办学条件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统一要求、统一配置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装备,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力度。
根据《常州市主城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科学制定学校建设计划,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资源优化的原则,我区将加快新建学校、改扩建学校的进程,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优化集团办学
在集团背景下组织部分集团成员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总结性评估及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论证,关注集团实际发展与既定规划的匹配度,把握动态发展资源与实际发展进程,提升发展规划的适切度。
充分发挥集团优势,科学分析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创建集团“研发中心”,创新思维,拓展共享时空,打造集团发展平台。通过打造集团文化融合共生平台、集团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集团队伍研修培养平台、集团学生活动发展平台等,进一步强化集团发展合力,确保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促进教育集团文化融合,大力塑造教育集团的文化品牌,积极梳理提炼,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集团办学经验。
3.深化课程改革
深化学校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区域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新基础教育”研究、“全课程”研究等课改项目。各校积极推进课程建设,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努力在学校课程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
加强课程基地建设,推进瞻性教学改革项目,体现先进理念和有效实践结合,破解难点与载体创新结合,先行先为与分享共享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共享平台,体现行政推动和学校主动发展结合,主动规划、联合开发、加快建设、创新发展。
4.促进特色发展
大力推进“一校一品”现代学校特色建设。加大规划引领,深化学校特色内涵,引导学校在制度管理、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等领域形成个性化的发展,以学校的特色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
着力提升区域教育国际化水平。推进与海外教育合作项目的实施,以缔结海外友好学校、开展国际夏令营活动等形式加强友好互访和课程开发,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多元文化交流能力,促进区域国际教育的合作共赢。
5.强化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三支队伍培养。按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团队培育、个性发展的思路,实行区校联动、分层培养,注重规划引领和方式创新,不断加大三支队伍的建设培养力度,形成一定数量的名校(园)长、名师和名班主任队伍。一是校(园)长队伍。依托知名高校和名校长培养基地,组织青年校(园)长开展校长讲堂、挂职研训、名师指导、专题研修等活动;发挥市级教育领军人才、教育管理拔尖人才和常州市特级、高级、骨干校长的辐射引领作用,切实提高校长的教学管理能力和学校领导力。二是优秀教师队伍。通过“五级梯队”、“名教师工作室”、“青年教师英才”、“跟岗锻炼”、“青蓝工程”等项目组织培训、搭建平台、开展评比,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利用“教师发展工作室”和“学科中心组”平台,采用专题研修、名师导学、任务驱动、课题培训、教学展示等方式,通过动态遴选、重点培养、规范考核等手段,加大优秀教师的培养力度;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优秀教师城乡牵手等活动,促进乡村骨干教师成长。三是班主任队伍。形成青年、骨干、品牌三级班主任(辅导员)成长营运作机制,搭建名辅导员工作室、班主任发展工作室等平台,带动班主任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为确保师资队伍建设成效,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缓解编制紧缺。推进中小学“聘用制”教师、幼儿园“员额制”教师管理体制改革,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缓解编制紧缺难题;按照生师比核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编制,完成编制重新核定工作;加大教师招聘和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积极化解教师结构性缺编矛盾。二是创新教师培养方式。鼓励教师通过在职培训、在职进修、挂职实训、境外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学历层次和个人素养,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三是加强教师流动。推进“区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结合“优秀教师城乡牵手”活动,加强优秀教师城乡、校际轮岗交流,通过校际结对、人才输出等方式,推动优秀教师的流动,缩小校际间的差距,推动区域内师资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