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尊敬的毛伟如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进程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天宁区纺织行业现状
纺织行业是天宁区传统制造业支柱行业,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纺织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产业规模和低端化生产制造能力产生的矛盾,需要通过智能化产品和应用创新为企业提供新出路。近年来天宁区积极加强纺织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涵盖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管控一体化集成、电子商务平台、智能物流、生产过程自动管控等方面,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装备等软、硬件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纺织企业中得到深入应用,企业的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二、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等发展情况
工业互联网与传统纺织行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自2017年12月8日开始,天宁区政府和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联合启动“万企上云”、“设备上云”等专项行动,率先开启了中国工业互联网历史上大规模企业上云的行动,天宁区企业上云工作得到了国家及各省市的高度重视,省、市也在加大企业上云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企业上云积极性。天宁区以“一横多纵”和“五星上云”为核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常州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已基本完成对区内纺织企业的全面覆盖。2018年9月6日,天宁区政府与航天云网数据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对外发布,平台为纺织企业提供研、产、供、销、服等线上线下服务,并提供设备监控管理、仓储管理、智能验布、供需对接等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加快纺织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促进纺织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平台通过线上实现制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牵引线下智能化改造,进而实现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和云制造,打造线上线下结合、制造服务结合、创新创业结合的新业态。2018年10月,纺织服装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江苏省首批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的情况
1、研发设计协同化。完善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网络化环境,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设计创新体系,发展众创设计、众包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虚拟化产品开发网络和协同研发设计云服务平台,延伸服务领域和创新服务模式。比如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断运用互联网技术深度应用于牛仔产业链,建设布面疵点识别控制系统和缩率检测与控制系统,逐步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实施自动化、智能化的升级改造,提高了生产过程效率,致力于走“互联网+牛仔”之路,推行“智能牛仔生产”。
2、生产管控集成化。推进重点企业关键管控软件一体化规划设计及全覆盖应用,支持企业信息化升级改造,促进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系统(MES)、供应链管理(SCM)、产品数据管理(PD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关键管控软件的普及推广应用。比如常州旭荣针织印染有限公司通过技术研发,构建价值型流行行销服务平台,加强营销管理,使信息沟通便捷可靠高效。
3、个性化定制的销售模式。引导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用户个性化需求,发展设计定制、生产定制、方案定制、服务定制等个性化定制新模式,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生产体系,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比如常州艾贝服饰有限公司随着自动裁床的引入,实现了从设计到排料、到样板切割、到布料裁切的一体化方案,全方位业务的协作,做到精益研发、快速响应、精准定位。企业创建M2M(个性化定制平台),实现个性化定制,满足各类市场人群的需求。同时,在现有第三方平台的基础上,融入自有互联网销售平台,进一步强化电子商务平台。
4、物流集成智能化。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从而分析信息做出决策,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比如常州华利达服装集团有限公司建设智慧仓库物流项目,初步引入库容管理概念,以条码为基础,移动设备为辅助实现联动式动态化库存管理。建立对物流源头数据的监控体系,跟踪采购进程同时为后续的仓库收料及生产安排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实现信息一次录入多部门共享。
四、深入推进纺织行业智能化改造
当下,以消费者为中心,数据化驱动的全新产业生态正在快速构建之中,产业生态和产业价值正发生变化。无论企业大小,技术赋能、数据化思维、信息化应用程度,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赢得未来的必要条件。如今的企业生产过程中,设计软件、生产指导、产品监测、供应链整合中都饱含数字科技、软件支持,企业加大设备升级和技术革新力度,积极开展智能车间(工厂)建设。目前,天宁区已有黑牡丹纺织、艾贝服饰、旭荣针织等5家企业获取市级智能车间的认定。同时,天宁区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推动核心业务、生产设备等关键环节“上云联网”,集中招引巨细、智谷等一批专业纺织服装智能制造服务商,助力企业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向柔性化、个性化定制转变,不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1、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注入新动能,强化产品创新,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研发,提高相关成果在产品中的应用,提升产品开发能力;推进模式创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发展不断变革生产模式、运营模式,推动行业智能化、服务化转型;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既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要强化协同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产学研合作,定期组织企业与高校开展不同行业领域的产学研对接。
2、坚持绿色发展。着眼绿色智造,以绿色原料、绿色设计、绿色生产、循环应用为抓手,建立负责任的研发体系、采购体系、生产体系、物流体系,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深化人本责任、环境责任和市场责任,将绿色价值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行业新空间。有序推动一批纺织、印染行业高能耗、低产出的技术和设备退出,扎实做好清洁生产、能源审计、节能监察等基础工作,支持企业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加快节能技术改造,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率先跑出产业升级加速度。
3、促进两化融合。促使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服装产业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深入开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专项行动,继续推动设备上云。支持企业智能化升级,帮助企业做好技改备案,深入开展智能车间(工厂)、首台(套)等项目的申报。让更多纺织服装企业融入互联网生态圈,与云平台服务商开展对接交流,采取云平台服务商面对面指导、视频讲解、实操演练等方式,提升企业对平台操作的熟悉度,增强平台再开发能力,助力企业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赋能创新升级,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4、深化政策服务。准确把握国家、省、市各级产业政策导向,滚动完善重点纺织服装企业名单和重点项目库,加快落实省级综合奖补、市级“三位一体”专项资金等扶持政策,协助向上争取更多资源资金支持,促进企业转型创新。结合出台的《天宁区关于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行动方案》、《天宁区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基金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聚焦纺织服装企业用工难、融资难等瓶颈问题,实行政策、服务精准送达,持续提供能源、资金、人才、劳动力等要素支持,助力企业突破短板,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活力。政府部门也将继续围绕“工业50”做好相关服务工作,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创新的信心,帮助企业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签 发 人:杨 波
经 办 人:崔晋华
联系电话:69660585
2019年7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