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19年3月6日8时31分许,位于天宁经济开发区的常州天宏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宏公司”)内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1名操作工被飞出的模具碎片击中胸口,经送武进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成立由区应急管理局任组长单位,东青办、区纪委监委、总工会和公安分局为成员单位的事故调查组,对此次事故开展调查,并聘请1位市安委会专家对事故进行技术分析。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询问相关人员、查阅资料等,对该起事故进行了认真仔细地调查、取证和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相关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建议,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一、事故单位概况
天宏公司是常州光洋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洋股份”)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29日,注册地址:天宁区郑陆镇武城村,法定代表人:程上楠,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402752715017C。经营范围:金属切削机床、机械零部件制造、加工;金属材料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二、事故发生经过
2019年3月6日8时31分许,天宏公司锻造车间内,操作工沈国全在调整350吨棒料剪断机刀具间隙时,发现上下刀具间隙过大,未按照操作规程停机,直接用扳手调整缩小上下刀具之间的间隙,因调整幅度过大,造成上下模具碰撞,上部固定刀具的模具部分碎裂弹出,击中沈国全右胸,造成胸腔内出血,随后送武进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图一击中死者的碎片 图二下刀具存在被碰撞的痕迹
三、发生事故设备情况
涉事设备为沈阳建兴利锻压机床厂生产的Q42-350型棒料剪断机,出厂日期2004年12月,公称剪切力3500KN,功能包括对棒料进行上料、送料、剪切、下料收集,事故发生时加工的棒料直径为50mm。天宏公司制定的《Q42-350型棒料剪断机操作指导》第五节第1条中列出:“在棒料机使用过程中,发现异常,要及时停机,对上下刀片的受力刀垫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以防止刀片断裂或损伤”。
四、相关部件探伤检验情况
事故发生后,天宏公司将棒料机的切料刀座压块、切料上刀口和切料下刀口送至其母公司光洋股份进行探伤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上述3个送检件的尺寸检验、表面裂纹检验和外观缺陷检验均为合格。根据该检验情况,排除因设备部件质量问题导致事故发生。
五、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一)死者情况
沈国全,天宏公司棒料机操作工,男,1966年生,2004年入厂。户籍地: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武城村,身份证号:320421196608135****。
(二)直接经济损失:约129万元。
六、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
(一)直接原因
操作工沈国全违反棒料机安全操作规程,在未停止棒料机运行的情况下,调整上下刀具间隙,造成刀具碰撞,模具碎裂飞出,击中其胸部,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间接原因
1、棒料剪断机存在缺陷,危险部位无防护。棒料剪断机剪切部位无防护网,不满足《剪断机械安全规程》(GB6077-85)第2.13.4:“为了防止剪断机特别是棒料剪断机的剪切头或碎片的迸溅飞出,必须在其危险区加设防护挡板或防护网”的要求,造成碎片飞出后无任何阻挡,直接击中沈国全。
2、天宏公司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棒料剪切安全操作重视不够,未开展棒料剪断机安全操作安全培训,对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三)事故性质
经调查取证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组认为“3·6”一般机械伤害事故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七、对事故相关单位及相关人员责任认定和处理建议
(一)对企业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
1.沈国全,棒料机操作工,违反棒料机安全操作规程,直接导致模具碎片飞出引发事故。沈国全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鉴于其已死亡,不予追究。
2.戴建新,天宏公司安全主管,对员工的安全操作规程培训不到位,对本起事故的发生负有管理责任。建议天宏公司依据企业内部规定予以处理,处理结果报天宁区应急管理局。
3.孟松,天宏公司车间主任,对车间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对本起事故的发生负有管理责任。建议天宏公司依据企业内部规定予以处理,处理结果报天宁区应急管理局。
(二)对事故责任单位处理建议
天宏公司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员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到位,对车间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天宏公司对本起事故的发生负有管理责任。建议天宁区应急管理局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八、整改和防范措施建议
“3.6”事故教训是深刻的,东青办和天宏公司要认真反思,举一反三,通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教训分析,完成如下整改要求:
(一)天宏公司
1、大力加强剪切操作安全教育培训。棒料剪断机操作工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设备性能和维护保养常识。企业应对剪切操作工进行专门的安全技能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在日常的培训教育中,要常敲常打,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意识和技能。
2、完善剪切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要识别剪切作业存在的各类风险,细化剪切作业安全操作要领,尤其是刀具调整要求,要做到先停机,再微调,测量无误后方可开机。
3、棒料机增加安全防护措施,提高设备本质安全度。在棒料剪断机剪切危险部位处加装活动的防护网,该防护网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不易被操作者拆卸,并且具有关闭后设备方能启动,打开时立即自行停止运动的联锁结构。
4、确保棒料剪断机检修机制。根据GB6077-85《剪断机械安全规程》要求,企业应制定棒料剪断机维护保养制度以及定期检验与检修制度,每年不少于一次对棒料剪断机进行安全定期检验,定期检验应详细记录,归入设备档案。企业安全部门和设备部门必须参加棒料剪断机的定期检验工作,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东青办
东青办要加强对辖区内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认真反思,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地对辖区内同类型的设备、设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逐一排查,消除事故安全隐患。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