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2018年上半年,天宁区司法局坚持以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工作总抓手,加强基层基础保障、优化产品供给模式、提速平台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实现理念方法再更新、基层资源重整合、服务管理再规范、线上线下全覆盖。
(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实体与网络深度融合
一是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合理布局。严格落实省厅制定地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指南以及镇(乡、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指南的工作要求,提档升级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继续完善郑陆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二是平台覆盖范围有效拓展。天宁区司法行政服务站延伸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全区设“三官两师进社区工作站”7个,16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设立社会组织服务站16个,设校园法治宣传服务站1个,设法治文化示范厂区1个,成立全市首个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法律援助工作站。三是网络平台互联互通。目前,区司法局有效运作的系统和平台约18个,其中涉及公共法律服务的平台6个。自建微博、微信公众号号2个,关注人数和推荐量两个指标均列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第一位,某调解案例受到央视关注。统计与民生需求紧密相关的服务内容,编制天宁“便民大地图”中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点部分,已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天宁智能政务服务系统同步上线,“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初见规模。
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保障体系,多方位筑牢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力度,明确保障重点。按照政府主导原则,将法律服务纳入政府购买目录。积极发展和培育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给予其更大的帮助和扶持。二是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组织保障,广泛聚集人才。突破部门、地区界限,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司法行政主管、相关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机制。“三官两师进社区(村)”活动已经开展2年多,已成为全区切实推进基层的多元共治试点工作的成功案例之一。目前,全区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共计35家,覆盖全区60%的乡镇街道。三是健全考核、沟通等机制,切实履行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司法所统筹协调的作用,在村(社区)法律顾问管理,法润民生微信运行等方面有效衔接。联合文教局,打造天宁区青龙街道少儿艺术团,成为全市首个实体化运行的青少年普法社会组织。
三、提优公共法律服务方式,促进服务管理规范化
一是强调服务理念转变,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以均等普惠为方向,在服务技巧、服务方式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细化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标准,调整行风监督员名单,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二是强化服务有效供给,丰富公共法律产品种类。天宁公证处正式开展涉外公证业务,举行“党建进园区 送法进企业”、“法润郑陆普法日”活动等法律宣传咨询活动。与区法院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的实施意见》。三是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国家试点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自2017年9月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区司法局梳理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编制了服务指南。完成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政务公开目录,对公开信息的名称、编码、依据等要素进行标准化指引。制定公共法律服务政府信息公开规则以及负面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