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公开 > 三农服务 > 内容
近期大面积水稻搁稻复水后,田间小气候和苗情条件将有利于多种病虫齐发为害,潜在威胁较大。二代稻纵卷叶螟陆陆续续迁入;当前田间灰飞虱累积虫量高;纹枯病早栽田和老病田发病较重。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努力打好以“两虫一病”为主的第一次水稻病虫防治总体战,切实压低病虫发生基数,确保水稻安全生长。
一、当前虫情
1、纵卷叶螟:全区7月17日普查31块田,平均百穴虫量54.7(0—432.9)头,以中高龄幼虫为主,百穴卵量18(0—66)粒,虫卵合计72.6(0—432.9)头·粒,防治达标田块占25.8%。
1、稻飞虱:
(1)灰飞虱:全区7月17日普查31块田,平均百穴虫量147.5(16—426)头,其中成虫11.8(0—60)头,若虫135.7(16—400)头。
(2)褐飞虱:7月17日全区普查31块田,平均百穴虫量0.2(0—2)头,均为若虫,必须切实做好防控工作,压低田间基数,赢得后期防治主动权。
(3)白背飞虱:全区7月17日普查31块田,平均百穴虫量43.2(0—152)头,其中成虫2.6(0—16)头,若虫40.6(0—150)头。
3、纹枯病:目前水稻处于分蘖末期,搁稻复水后,田间高温高湿的小气候,有利于纹枯病病情迅速扩展。全区7月17日普查31块田,平均病穴率1(0—6)%,病指0.3(0—1.2),发病田块比例为22.6%,其中病穴率在5%以上的有3块,占9.7%。多草田和未及时搁稻的早栽田纹枯病偏重发生。
二、防治技术意见
1、防治策略:主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兼治螟虫、稻蓟马、叶蝉、稻象甲等其他病虫。
2、防治对象:所有水稻田。
3、防治时间:7月21—23日突击用药防治。
4、防治药种:亩用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2毫升+60%吡蚜·噻嗪酮可湿性粉剂30克+6%井冈·蛇床素可湿性粉剂60克兑水30—40公斤小机喷雾或兑水20—25公斤弥雾机弥雾。
三、注意事项
1、坚持统防统治,全面突击用药。目前正是水稻营养生长旺盛的关键时期,各地要高度统一思想,统一药种配方,加大技术宣传和防治发动力度,治上压下争取主动,全面控制病虫为害,要充分发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功能,提高防治功效和农药利用率。
2、提高喷药质量,保障防治效果。要做到先上水,后用药,用足水量,保证药液到达植株基部,并保水2—3天,提高药剂防效;未搁稻田块应先用药,严禁田间无水喷药。提倡傍晚用药。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尽量避开降雨时段,防治后4小时内如遇中等以上降雨须立即加大药量补治。
3、增强安全用药意识,减少各类事故发生。目前正值盛夏高温季节,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中午高温时段作业,防止人身中毒和作物药害事故发生;药剂包装物及时带离农田;药后田水严禁排入河塘,防止水生动物发生中毒事故;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及菊酯类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