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董奶奶,这是今天的午饭,您拿好。”上午十一点,家住茶山街道清凉一村的81岁老人董玉芳,在家里等来了一份营养午餐:番茄炒蛋、炒青菜、红烧牛肉、米饭和家常豆腐汤,而老人一共只需要支付10元餐费。
茶山街道是典型的老城区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为了解决广大老年人“用餐难”的问题,从今年8月以来,茶山街道正式启用了街道级“中心厨房”。
“中心厨房”完全按照食品卫生要求打造,严格执行生熟分离、制度上墙、48小时留样、工作人员全部持健康证上岗等食品安全规范要求,配有2名厨师,2名送餐员,设计日供餐能力可达400份,每位老人配有三套餐具,用以消毒换洗。街道每周五公布下一周菜单,确保菜品天天不重样。
茶山街道民政科副科长王鑫介绍:“我们一份助餐的标准是三菜一汤,收取10元的菜品成本费用,其他聘请厨师、水电等费用全部由街道提供补助。街道辖区范围内60周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自愿享受助餐服务。”
作为老厨师,街道“中心厨房”的高师傅对老年人的饮食习惯了如指掌, 老年人的伙食一定要依据老年人的胃口与消化功能,烹调出的菜既要色香味俱全,又要松软糯易于消化。既要荤素搭配,还要粗细搭配。菜肴烹饪后到上桌不超过2小时,以防止变质。
所有菜品统一在“中心厨房”完成烧制后,由送餐员第一时间送至各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老人们可以到离家近的站点自行领取。对于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街道专门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送餐队伍,由各个村、社区的社工和居民志愿者组成,每日义务为老人们送餐,确保在午饭前送到每位老人家中,以保证食品的新鲜与安全,两个多月来风雨无阻。
看着顿顿送到家门口既便宜又营养的饭菜,董玉芳老人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不但保证了我们老年人能按时吃饭,还保证了安全卫生,每天听到志愿者的声音,我就觉得很开心。”
“中心厨房”运行两个月多月以来,每天为全街道160余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订餐的老人人数还在持续增加中。
街道各个村、社区还积极主动收集老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把就餐意见反馈给“中心厨房”,例如送餐的时间、饭菜的分量、米饭的软硬、是否增加无糖餐等,街道“中心厨房”将不断改进饭菜质量,让老人尽享“幸福滋味”。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