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今年以来,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品质之区”总战略,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服务转型发展为抓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和人才强区两大战略,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与和谐劳动关系两大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两项改革,认真开展“三大一实干”主题活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一、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人才引育工作取得实效。成功引进各类紧缺人才3800名,完成全年目标的108.6%;其中高层次人才207名。深入实施第九批“龙城英才计划”,实现领军型创业人才优先支持项目注册落户14个。建成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个,实现在站博士后4人,组织设站单位与“万名硕博常州行”活动对接。推荐申报“省博士集聚计划”人才2人、“省双创计划”人才1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新增高技能人才1551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58.5%,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862人。
(二)就业创业工作全面推进。全区新增就业2.0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6.7%;失业人员再就业1.31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4.1%;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18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4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3833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7050人,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572人;创业培训803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4%;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95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68.1%;创业带动就业801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8.1%。
(三)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社保扩面累计新增1.5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217.5%,其中净增6223人,完成年度目标的622.3%,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工作,审核登记单位174家,申报在职人员5198人,退休人员3773人。第三轮免费体检工作已全面结束,本轮对7.5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体检率达80%。
(四)人事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公开招录公务员(含参照)34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56人,编外聘用人员23人。组织613名企业军转干部参加健康体检,按时足额发放51人次企业军转干部慰问、补助金等108.9万元。组织40余名优秀公务员参加健康休养。组织310名公务员参加“从严治党”主题活动,与团区委共同举办了第二届“青年干部素质提升班”,118名35周岁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全面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分别与季度考核奖和上浮地方性工作津贴收入挂钩。
(五)和谐劳动关系健康发展。受理并处理各类投诉、举报案件668件,随机执法检查用人单位260家。所处置案件中,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机关6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5件。快速处理群体性、突发性劳资矛盾13起,涉及劳动者550余人次。组织360余家单位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培训。调查工伤案件920件,办结特殊工时制行政许可审批40件,按时办结率均达100%。劳动争议仲裁共立案1042件,结案998件,处理经济标的2500万元,按期结案率达100%。
二、特色亮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有序推进大学生就业直通车项目。联合江苏常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同打造“大学生就业直通车”,积极探索“职业测评+就业培训+岗位推荐”的方式,帮助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与常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达成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职业能力测评合作意向,与诺姆四达开展大学生创业素质测评项目合作,对40名学生进行了性格和职业选择指导测评。依托省级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和现代服务业专业人力资源市场,先后承办了智能制造、“名企优才”等5场省级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3254人,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欢迎。
(二)积极创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指导天宁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督导组,制定出台《天宁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实施方案》,召开劳动关系诊断服务座谈会,举办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园区启动仪式。完成省督查组对园区创建的中期检查评估工作,各项工作均有条不紊地加紧推进。
(三)建立健全融合片区自愿退地农民保障制度。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郑陆镇融合发展区自愿退出承包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通过宣传引导、摸底筛查、人员建库等工作,成功将24个村民小组的3493名自愿退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指导郑陆镇妥善处理好了112家被拆迁企业3500余名职工的安置分流工作。
(四)稳步推进人社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属地管辖要求,厘清执法职责边界。贯彻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双随机”抽查制度,完成工商系统数据导入和抽查对象的初步筛选。强化劳动保障信用监管,加强信用信息归集,推进重大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工作机制。
(五)不断夯实基层人社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省级创业型街道、社区创建工作,雕庄街道办事处以及朝阳花园、富强新村等9个社区成功通过省厅考评。建成郑陆镇便民服务中心,启用“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专用章”,用于集中进驻郑陆镇便民服务中心事项的受理和办理,中心设立人社窗口6个,承接人社权力事项10项。
(六)深入开展“两进三送”专项行动。紧紧围绕区委“三大一实干”主题活动,广泛开展以“走进重大项目、走进重点企业,送人才、送政策、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两进三送”专项行动,先后走访曼淇威电器、佳尔科药业、常州四药等多家辖区重点企业,上门送用工、人才、社保等政策,着力帮助解决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三、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高精尖人才支撑力不足。我区人才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有差距,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总量相对不足,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结构分布不尽合理。高技能人才增速较慢,与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快速发展不相适应。我区第三产业占比较大,高精尖人才需求主体不多,需求量也较小,难以实现高层次人才的自我价值,导致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人力资源成本上涨对企业劳动需求的影响逐步加深,劳动者素质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困难人员中灵活就业占比过高,企业一线岗位、基层公益性岗位薪酬待遇缺乏吸引力。创业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创业存活周期较短。
(三)“案多人少”的问题亟待解决。现有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人员8名,承担了全区4万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与所承担的执法任务相比,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严重不足、执法装备落后以及执法力度不够、监察队伍素质有待加强等问题十分突出。此外,基层调解组织和人员配备也明显不足,调解仲裁能力难以满足维权需要,案多人少的矛盾比较突出。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坚持引育并举,继续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坚定实施人才强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好领军型创新创业项目的引进,开展“龙城英才计划”、“名校优才计划”等活动,力争实现领军型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落户达12个以上。进一步创新引才、育才、留才新机制,优化人才服务软环境,力争在人才招引、人才培育上实现突破。加强省留创园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质量建设,争取成功申报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省级留学生创业园各1家。
二是坚持政策引领,统筹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提高创业培训品质、强化创业载体建设、提升创业服务能力,推动创业主体多元化、创业形式多层次、创业服务系统化,实现生存型创业向发展型创业转变,打造“创响天宁”品牌。实施技能龙城五年行动计划,优化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做好“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探索学徒制培养的多元路径和模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大力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更好的服务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率达100%,实现成功扶持150名大学生创业;牢牢兜住困难群体就业底线,帮扶失业人员就业脱贫8500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大力开展“苏陕扶贫协作”,与安康市旬阳县建立就业创业合作长效机制。
三是坚持扩面提质,着力完善社保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十九大提出的“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着力构建高水平、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全民参保三年行动计划”,将扩面征缴与社保稽核工作有机结合,深刻把握就业新的增长点和就业形态的新变化,实施精准扩面,力争实现净增缴费12000人,确保法定参保对象应保尽保。全面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改革稳妥推进、落实到位。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作,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保养金水平。加强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创新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模式,不断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是坚持规范管理,稳慎推进人事工资制度改革。严格规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工作,继续抓好公务员四类培训,促进公务员队伍健康可持续发展。着力提升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健全中层干部选任机制,严格规范借用人员管理,逐步解决混编混岗问题。全面推广公务员平时考核线上系统,力争年内实现区机关事业单位全覆盖,不断强化平时考核结果的运用。扎实做好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及企业军转干部维稳解困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促进职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探索建立公务员工资地区附加津贴制。
五是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力提升“两网化”管理水平,注重预防,加强排查,全面压降劳资纠纷发案数量。适时开展劳动用工情况专项检查,对拖欠或克扣工资、欠缴社会保险等情况进行重点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清理。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立足预警疏导,坚持调解优先,实现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相结合。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和巡回仲裁庭作用,让更多的劳动争议直接化解在基层。全力推进劳动保障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梳理并下放执法权力104项。完善主办监察员制度和监察程序制度,规范监察执法行为,提升案件办理效能。
六、坚持改进作风,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主动适应新时代人社事业发展对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广泛开展推进四个“一线工作法”活动,不断增强服务基层意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业务水平。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从严管理,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确保党风廉政工作做到实处。通过开展党内法规教育、廉政文化建设、警示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陶冶道德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努力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举办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明实践和公益活动,着力营造出“你我携手文明同行”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