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局属各中小学:
根据国家教育部及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合编我区2018—2019学年度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安排(附后)。请各校结合学习常教基〔2018〕14号文件精神,执行好计划安排。
一、小学有关计划安排的补充说明
1.我区仍采用长短课相结合的方式来编排课程计划,各小学每天1节20分钟短课,具体安排为:一、二年级每周心理健康教育1节,体育活动1节,写字3节;三、四、五年级每周英语2节,心理健康教育1节,体育活动2节;六年级每周体育活动2节,心理健康教育1节,写字2节。
2.外语课程从三年级起开设,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小学六年级英语每周可安排4课时。
3.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活动性质,与并行开设的小学其他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科学课程起始年级为一年级,一、二年级学生使用审定通过的增编教材,三至六年级使用现行教材。
4.小学体育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课时,不得将课时挪作他用。体育活动课与体育课不安排在同一天,每周的体育活动课内容学校要有具体安排。为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本学期仍每天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各校认真组织学生的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并确保活动场地、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指导教师四落实。
5.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三年级起开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安排课时。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每学年至少35课时,总量不得少于140课时(包括基础模块100课时,拓展模块40课时);劳动技术教育每学年至少35课时,总量不得少于140课时,可以集中安排,以主题教育的方式开展,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的培养。
6.关于少先队活动及各种专题教育排入课表的说明:根据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将少先队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总体格局的要求,学校要把少先队活动排入课表。另外,各校要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等各种专题教育纳入到生命教育课程中,每学年安排6—8课时。生命教育课程要有固定的任教教师,期初制定课程教学计划,认真贯彻实施。
7.晨(夕)会是班级建设的重要阵地,各校要充分重视晨(夕)会的重要性,要上足上好十分钟晨(夕)会课,要对晨(夕)会课的内容进行整体规划。
8.关于开设书法课的说明: 根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精神,学校通过开设书法课程和相关课程实施推进书法教育。一至六年级要在语文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学校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二、中学有关计划安排的几项说明
1.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属于全省的地方课程,原文件在“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中安排课时。为便于落实,市文件将初中信息技术课时抽出单列。初中信息技术教育120课时(包括基础模块60课时,拓展模块60课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适当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及学校课程的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2.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是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各校要切实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在开足规定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活动需要,把课时的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特点和需要,灵活安排、有效使用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学校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时空环境,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和长期性。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并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与学习场域。活动中既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界限,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密切合作。
3.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三项专题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三项专题教育的课时原则上从地方课时和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预防艾滋病教育和毒品预防教育主要在7到9年级进行,按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学校可利用教学挂图进行教学活动,要充分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契机,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借开展三项专题教育活动,加重学生负担,强行向学生推荐学习材料。
4.高中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市方案仍是老方案,待新方案公布之后,再作调整安排,高一年级微调,高二、三年级不变。
5.理科实验教学:各初、高中学校要重视理科实验的教学,确保教学课时,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校在制定课程计划的同时应根据局有关安排制定理科实验考查的时间、工作要求及落实措施。
6.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习为主要内容,重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初中阶段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共计11学分,高中一、二年级学习8学分,含田径类项目必修1学分,高三年级学习2学分,三年中完成健康教育专题必修1学分。中学各年级必须按规定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同时还需开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各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应充分体现体育实践活动特点,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身体练习要有适宜运动负荷。
7.关于少先队活动、班(团)活动及各种专题教育排入课表的说明:根据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将少先队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总体格局的要求,学校要把少先队活动(七、八年级)排入课表。同时,班团(队)活动(九年级)、文体活动、科技教育活动等各项专题教育活动也必须排入课表并确保上课和活动时间。
另外,各校要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等各种专题教育纳入到生命教育课程中,在地方课程中开设,每学年安排6—8课时。
三.其他有关计划安排的几项说明
1.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地方课程教学说明: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加强和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管理,各校统一使用省教育厅推荐使用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地方教材,未经审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一律不得再使用。各中小学须利用地方课程时间,每两周开设不少于1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各校要高度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要制定课程实施及评价方案,确保课程的开设及质量。中小学要探索把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4到6年级、7到8年级,研学旅行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一、二年级统一使用统编教材。初中七、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一使用部编教材。其他年级使用原选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换版本。
4.各校安排作息时间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中午时间是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学校、教师不得组织集体辅导、午读、默写、限时训练等活动,学生中午自主室外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教师上下班时间由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进行安排,但教师上(下)班时间应早(迟)于学生作息时间。各校的作息时间安排开学一周内以书面形式报教育科备案。
附件:1.二○一八学年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2.小学短课安排建议
3.二○一八学年初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4.二○一八学年普通高中一年级课程指导方案
5.二○一八学年普通高中二、三年级课程方案
常州市天宁区教育文体局
2018年8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