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日前,“天宁区郑陆镇石堰村调解志愿者协会”等27家社会组织完成主管部门的变更,统一纳入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范畴,截至目前,天宁区司法行政领域除已成立的1家枢纽型、1家行业型社会组织之外,又新增基础型社会组织27家,另有1家枢纽型、3家专业型、1家行业型和3家基础型正在申报过程中。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基础。根据省厅、市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天宁区司法局扎实推进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工作,以加强领导、完善机制、规范建设为抓手,在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广泛开展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工作,及时制定了《天宁区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推进措施、实施步骤,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天宁区司法行政系统社会组织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四个推进小组,分别明确了责任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局法治宣传教育科,负责具体工作事,并且在辖区7个司法所分别明确一名负责人和联络员,负责日常工作。
二是仔细调查摸底,心中有数。及时与区民政局对接,对全区社会组织情况进行摸底、梳理,对于天宁区登记在册的与司法行政相关的社会团体,分类了解情况。一是调解服务类,例如青龙街道的和谐促进会、红梅街道老娘舅工作室,兰陵街道和事佬协会和一些社区调解协会,民间调解志愿者组织等,负责调解一些发生在各自辖区的矛盾纠纷事件,立足抓早、抓小,及时排查、发现矛盾纠纷,并将他们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法律服务类,例如丽华三村社区法律在线志愿者协会、北南社区法律维权服务队、天平诉讼服务站等,主要负责接待社区群众咨询,解答群众法律难题,提供简单的诉讼服务;三是法治宣传服务类,例如锦绣花园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协会等,主要负责开展普法宣传、组织法治讲座、法治文艺演出等。
三是着眼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在现有行业型社会组织——天宁区人民调解协会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针对社会组织发展培育工作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协调工作难度大的情况,天宁区司法局与相关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确保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合力推进,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10月,天宁区首家具备孵化功能的司法行政领域社会组织——“天宁区恩嘉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天宁区司法局投入启动资金5万元,正式注册登记成立。12月6日,天宁区司法局携天宁区司法领域发展和培育的首个社会组织——天宁区“天宁区恩嘉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与常州“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推介会,天宁区红梅街道和“恩家益”签订公共服务购买协议,街道出资5万元,“恩家益”为街道开展公益培训、法律咨询、交流沙龙等活动,根据需求提供招募、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帮助现有的社会组织运营等服务。本次新增的27家社会组织是基层社区调解协会,变更后基本实现了全区50%乡镇(街道)成立基础型社会组织,村(社区)社会组织不低于25%覆盖率的目标任务。枢纽型方面拟成立“天宁区和谐促进总会”,专业型方面拟成立“天宁区普法志愿者协会”、“天宁区青少年心理咨询协会”、“天宁区合心公益法律服务促进会”,行业型方面拟成立“天宁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协会”,基础型方面拟再增加3家法律服务方面社会组织,目前都在申报和接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