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序号
工程名称
目标任务
形象进度
半年完成目标任务情况
1
重大项目提升工程
重大项目招引:
协助全区做好招商工作,做好证照注册登记和行业指导、产业服务工作。
成立局招商项目登记服务组,推动项目对接,政策对接和落地对接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中汽认证、浙商证券、医疗器械生产等项目在天宁落户。上半年共上报招商信息20条。
2
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工程
协调市工商局进行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大力开展省名牌产品申报和认定工作。
积极向常州市工商局申请,下放郑陆分局外商投资企业受理权限,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郑陆镇扩权强镇,营造郑陆镇发展新优势。
本月已启动省名牌申报工作,前期已动员3家意向企业申报省名牌。市名牌申报工作尚未开始,已有4家企业意向申报。
3
民营经济跃升工程
提升发展水平:
新增私营企业200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6500户。
1.一季度制定计划,分解目标。
2.二季度加强督查,确保任务过半。
3.三季度加快推进力争完成目标任务75%。
4.四季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新增民营企业1516户,新增个体工商户4280户,2016年同期新增民营企业119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3117户,同比增长18%和27%,完成年度计划的75.8%和65.8%。
4
推进“四转”工作:
完成“个转企”170户(其中大个体85户)。
1.一季度完成年度目标细化分解、实施方案制定等工作。
2.半年度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全年完成目标任务。
上半年完成个转企148户(其中大个体85户),完成年度任务的87.06%。2016年同期完成个转企登记47户,同比增长210%。
5
推进质量强区:
市质量工作年度考核力争“优秀”等次,区长质量奖获奖组织新增2个左右,申报市长质量奖1-2家,申报江苏省质量奖1家,申报省级名牌1-3个,申报市级名牌8个。制(修)订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3项。
1.上半年启动政府质量奖申报评审工作,动员企业申报相关标准。
2.下半年完成区长质量奖评审工作,确保制(修)订标准按时报出。
3.积极跟踪认定情况。
3月底启动区长质量奖申报工作,共有旭荣等5家企业申报(其中1家复评),现阶段进入资料文审阶段,本月底进入企业现场审核。另亚玛顿等4家企业申报市长质量奖,1家企业(船用电缆)申报省长质量奖。
6
创新开展“天宁时代工匠”评选:
在全市县级区(市)首个设定与“工匠”精神有关的奖项,为质量强区增添新的载体。
1.3月份完成先关评选标准和认定规则的制定。
2.3-4月份上会通过制定文件。
3.4-5月份开展申报工作。
4.6月份评选2-3名组织和个人。
在3月初形成文件初稿,召集区改革、总工会等质量强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第一次讨论会,同时邀请市质监局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对讨论稿提出修改意见,经汇总,在6月初形成新的“天宁区工匠管理办法”和“天宁区工匠评选细则”,并召开第二次讨论会。
7
推进商标战略:
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8%,通过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体系申请2件;新申请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增江苏省著名商标4件。
1.上半年完成中国驰名商标申报, 7月份完成江苏省著名商标申报。
2.10月1日前完成马德里国际注册体系申请。
3.12月31前获得江苏省著名商标认定。
4.12月31日前完成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8%。
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需到12月统计; 目前完成马德里国际注册体系申请2件(华丽达、四药);上半年完成华丽达、常州制药、艾贝服饰3家企业与代理机构签约申报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已完成政成物资等5家企业江苏省著名商标申报工作。(《天宁区2016-2018年三年品牌建设行动计划》目标任务,三年完成12省著名商标,2016年完成7件,2017年完成5件,预计提前一年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任务)。
8
放心消费:
创建品牌集聚区1个,创建省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1个,新增市级放心消费创建先进单位15个。
上半年完成消费创建方案,组织单位申报。下半年接受市级考核。
新增市创建单位15家,工作已开展,完成年度任务没有问题; 创建省级示范单位8月份开展。
9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
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申报“焦溪翠冠梨”国家地理标志。
1.一季度确定申报主体。
2.二季度准备相关资料并报出。
3.7月份赴北京国家工商总局汇报申报情况。
经多次协调,目前“翠冠梨”已经被其他地方抢注,难度较大。
10
4.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100%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行实名购买制度,实行市场准入管理并建立主体监管名录。实行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市场准入管理并建立主体监管名录。
全年确保配合完成目标任务。
按年初工作计划全面开展。
11
深化“放管服”改革工程
推进商事制度改革:
深入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制度。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实施企业网上名称登记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建立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度。全面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推广电子营业执照。推行“综合受理、一窗进出”的证照联办机制。
1.全面推行改革工作计划,完善“一照一码”、网上名称登记、全程电子化登记业务软件。
2.三季度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完成存量企业“一照一码”换照工作,企业网上登记率达85%以上。
3.四季度对全区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督查并形成总结性材料。
全面实施企业“多证合一”、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上半年共核发“多证合一”企业营业执照4549户(其中新设企业1625户,同比增长22.5%)。2016年同期新设企业1326户。
在全区全面推行企业网上登记和全程电子化登记工作。形成了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现场提交材料、窗口核发营业执照的登记办照新模式,实现了群众登记办照“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目前新设公司制企业的网上登记率已达95%以上。
12
为民办实事工程
安心食品药品:
1.完成市政府下达的2900批次食品安全抽检任务(其中:区市场监管局2450批次、区农业局350批次、公安天宁分局100批次)。每季度发布食品质量安全抽检信息,建立食品安全曝光台黑名单制度,确保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100%。
按照《关于印发2017年天宁区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方案的通知》(常天食安办〔2017〕1号),计划一季度完成677批次,二季度完成997批次完成,三季度完成601批次,四季度完成525批次,专项抽查100批次。
截至5月底,我局共完成抽检1469批次,占全年目标的60%,不合格食品后处置率达100%。去年同期完成抽检1172批次。
13
3.全区标准化菜场全部建立快检室,并及时公布检测信息。区快检中心、快检车对标准化菜场随机巡检巡测。
联合区商务局推动全区14家标准化菜市场开展“安心菜市场”达标活动,在6月底前有2家标准化菜场与广州食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常州市安心菜市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完成安心菜市场建设,11月底前完成所有14家标准化菜市场的升级改造。快检车因编制原因无法购买。
14
4.新建、改扩建学校食堂按A级标准建设,A级比例达70%,对持证养老机构和年老助餐服务单位全部实行规范化管理。
截至目前,共新建改扩建食堂24家,全部按照A级标准建设,现A级比例已达到70%。同时推动区文教局在全区50家学校食堂开展“明厨亮灶”活动,以示范促规范。
15
5.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完成上报400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任务。
按照时序开展药品不良抽检工作,确保全年任务完成。
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完成上报药品不良反应164条,占全年任务的41%,去年同期上报135条,同比增长21.4%。
16
食品安全示范工程或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化建设:
围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要求,推动建设食品追溯体系示范单位。“明厨亮灶”示范食堂,餐饮安全示范综合体、示范街,以示范促规范,深化创建成效。
1、一季度召开工作会议、制定方案。下达目标任务。
2、二季度组织发动,辅导申报。
3、三季度组织验收。
4、四季度开展总结。
我局按照市局要求积极推动餐饮服务单位“一点两站”(食品安全示范点、工作站、宣传站)建设,将红梅分局竹林南路“阳光厨房”示范街区、兰陵分局九洲新世界食品安全示范综合体、雕庄分局“4D阳光”企业食堂3个项目列入首批示范创建单位,7月中旬前完成首批示范创建,以“互联网+电子监管”二维码的形式,体现规范管理,阳光公示,透明操作的特点。
17
文化常州工程
统筹推进城乡文明: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和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以季度测评点评、市民文明巡防等为抓手落实工作任务,提高建设水平,全年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全员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创建指标对标达标,一季度测评在全区排名名列第二。
18
政法安民惠民工程
推进和谐安民:
完善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事故少。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执法年”工作方案,努力实现特种设备隐患100%闭环处置,避免一般事故,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和重大社会影响事件;创新电梯安全监管举措,谋求惠民安民新作为。
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排查种类隐患94余条,全部闭坏处理,未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全面启动我区居民住宅增设电梯相关工作,在浦南新村、兆丰花苑进行先期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