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民生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市民政局的关心指导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
1.规范运行社会救助。健全低保动态管理体系,根据市级平台信息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低保对象开展清退工作。截至2017年5月全区共有低保对象2060户3016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共计1112万元。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规范临时救助工作,截至2017年5月对各类困难群众发放9.7万元临时救助金。
2.健康发展慈善事业。拓宽资金募集渠道,目前已收到企业认捐款67.5万元。搭建爱心平台,充分发挥“慈善超市”救助功能,今年以来共配送物资价值15万元。扎实开展全区孤残儿童的摸底调查和慈善助孤工作,累计发放慈善助孤金额11.76万元。
3.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积极做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准备工作。目前青龙街道青竹苑社区改造工程已完成基础装修,计划本月底进行软装布置。
二、扩大优质养老服务供给。全面落实《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精神,健全发展体系,放大产业优势,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家庭尽责、互助共济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1.优化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一是推进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目前6家市发改委立项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建设项目通过实地验收。今年以来全区共新建助餐点5个、日间照料中心2个、助浴点1个。二是引进品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结合健康养老服务集聚区建设要求,与三胞集团的“安康通”项目合作,通过引入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团队试点运营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全区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水平。经过前期多轮对接,合作协议和方案已初步确定。三是推进居家养老标准化建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标准化试点已于2016年11月通过了国标委中期评估,目前与市质监局情报所合作进一步完善服务标准体系,补充台账内容,下半年将向国标委提出最终验收申请。
2.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一是推进机构养老“公办民营”、“医养融合”运作模式。启动郑陆镇敬老院移址新建工作,总建设面积4700平方米,总投资1000余万元,设置养老康复床位350张左右;推进丽华老年公寓提升改造,完成公建民营相关手续,预计8月份试运行。二是新建护理型养老机构。规划异地新建东南老年公寓,拟选址凤凰新城核心地段新建雕庄社区服务中心,其中配套有护理型老年公寓,占地约8000平方米。仁慈医院异地重建目前主体施工已基本完成,预计下半年正式运行。目前全区有2家民办老年公寓正在筹备和施工装修中:安颐医养中心,位于延陵中路320号,总投资3000万元,预计新建床位200张;秋彤养护中心,位于健身北路688号,总投资1200万元,预计新建床位450张。三是加强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和培训。召开全区养老机构安全工作会议,与20家养老机构签订《天宁区养老机构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天宁区养老机构安全告知承诺书》。3月组织辖区养老机构开展安全大检查,就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到位。举办两次养老机构安全培训班,提高养老机构安全意识和处置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
3.加快养老服务发展。一是推进适老住区改造二期项目。二期适老住区改造地址定于富强新村社区,改造内容主要包括配套设施改造提升、小区环境改造、无障碍坡道改造、适老住房改造等,总投入约450万元。项目预计于下半年启动,12月完工,目前处于征集意见和设计论证阶段。二是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化。借助健康养老服务业集聚区落户天宁的强劲优势,实施精准招商,助力养老服务。三是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大力培育为老服务专业化社会组织。
三、 改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突出多元参与、融合发展,推动社区治理实现“整合、联动、增效、为民”,逐步形成社区治理的天宁路径。
1. 深化社区治理体制。巩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成果,创新差异化考核方式,拟定2017年度社区建设考核办法、细则。召开全区社区建设暨村社结对共建工作推进会,出台《关于开展天宁区村、社区结对共建的实施意见》,以城乡互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为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村、社区在各层面工作中交流互助的共建模式。
2. 强化社区服务体系。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新建青龙街道阳光龙庭社区用房1000平方米,改造茶山街道清凉东村社区、红梅街道红梅新村社区、天宁街道斜桥巷社区用房共计3150平方米。优化“四级联动”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强系统整合和数据共享,全面推广街道中心公共服务“一站式”受理,目前已完成雕庄、红梅、兰陵三个街道公共服务“一站式”平台前期论证。强化社工队伍建设,与组织部联合举办村(社区)“两委”正职能力轮训班,组织社工职业资格考试及市级培训班,从理论到实践着力提升社区工作人员履职能力。
3. 深化社区“多元共治”。进一步提升和谐社区建设水平,出台《关于在天宁区开展“社区管家”工作,深化社区“多元共治”的实施意见》,目前镇、各街道已确定试点社区。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举办天宁区“弘辉杯”公益创投大赛,由常州弘辉控股有限公司冠名赞助,前期有35家社会组织报名,最终将资助20个公益项目。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通过编制《社会组织管理手册》,规范化各项管理流程,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管理联动机制。目前已完成初稿,并召开了项目汇报会,听取相关单位意见,将进一步修改完善。
四、提升双拥优抚工作水平
1. 着力提升拥军优属工作。推进“为部队办实事”项目。在走访调研基础上,梳理拥军实事5项,目前已启动消防大队竹林路中队屋顶绿化工程,通过现场勘察、现地设计、三方商定,为官兵打造业余休闲的舒适场所。发挥“退伍军人绿色通道”作用。与区人社局共同举办了“天宁区退伍军人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现场有近百家企业参加,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为退伍军人尽快实现就业、创业提供优质平台。
2.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组织开展对部分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巡诊,全区共有50名优抚对象参加体检;与区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落实享受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有关待遇的通知》,落实相关政策,其中,优抚对象相关补贴于6月15日前执行到位;通过“三大一实干”活动,结合本业务科室工作,认真开展重点优抚对象走访,了解重点优抚对象生活和健康状况;配合市安置处做好退役士兵数据采集工作和涉军维稳工作。
3. 全力推动双拥创建工作。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双拥组织机构,健全双拥联络员制度,做到定人定岗,形成组织合力。以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为契机,大力营造创建氛围,健全完善各种双拥工作资料,积极做好迎检准备工作;对照《双拥模范城(区)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考评标准》,集中查找薄弱环节和问题,拾遗补缺,创新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
五、为民服务工作扎实开展
1.婚姻服务稳步开展。上半年婚姻登记完成结婚登记1771对,离婚登记714对。完成1970年至1989年婚姻数据补录3.5万条,有效应对5月20日婚姻登记高峰。
2.全面实施困境未成年人救助工作。启用全省困境未成年人信息服务系统。开展全区126名困境未成年人的调查、统计工作,签约社会组织。启动全区困境未成年人社会救助项目,组织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困境儿童专项救助活动。
3.区划地名高标准迎检。全面开展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迎检工作,顺利通过省民政厅组织的地名普查质量验收。启动全国标准地名词典编纂工作,完成区界界桩更换及界桩相关维护协议的签订。
4.殡葬管理务实惠民。落实开展清明期间殡葬服务机构安全检查,组织参与全市清明公祭活动。协助郑陆镇开展殡葬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宣传推广绿色殡葬,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完成146名特殊特困受惠人员的审核审批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