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今年以来,区城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以迎接全国文明城市三年总评为契机,以城市长效管理综合考评为抓手,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求真务实,创新实干,狠抓细节管理,强化监管督查,不断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水平、人居环境质量,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狠抓城市管理工作弱点
1.开展薄弱环节专项整治工作。针对老小区这一长期困扰我区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的难题,我们联合区房管局,研究制定物业考核办法,对物业公司实行诚信体系建设;联合属地街道、社区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楼道清理、整洁家园运动;联合公安派出所,严厉治理楼道乱张贴、乱涂写现象;联合交警对公路、小区内的僵尸车进行全面排查、清理;联合区建设局对背街里弄基础设施进行整修。通过对薄弱环节的精准整治,不断推动我区城市管理工作优化升级。
2.持续深入推进“931”环境综合整治。借助新一轮“931”项目,努力争取市级整治资金补助来改善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等薄弱地段的综合环境,2017年将整治完成城乡结合部11片、城中村2个、老旧小区2个、4条主要道路店招店牌。为巩固整治成果,二季度起,将“931”工程项目纳入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评体系,切实落实长效管理。上半年“931”工程项目累计完成道路硬化面积5500平方米,清理垃圾6100吨,疏通河道8500米,拆除违章搭建共24处1793.59平方米。
3.加强郑陆城管工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城乡一体化考核工作,2017年上半年开展了郑陆镇基础数据普查,科学确定考评范围和考评基础数据。对郑陆镇城管人员进行平台管理和执法业务专业培训,通过1对1的专业培训和现场指导,切实提高郑陆镇城市管理运转效率和城乡一体化管理水平。帮助郑陆镇解决环卫设施建设、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上半年业务指导郑陆镇改造出新郑陆和焦溪垃圾转运站,不断缩短城乡环卫作业管理差距,提高城市长效管理水平。
(二)攻克城市管理工作难点
1.抓好市委市政府督办重难点问题整治。一方面对2016年完成的项目,继续跟进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巩固整治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已纳入2017年督查的三个项目,区领导高位监管,区、街道、部门上下联动,同时将项目纳入区级考评,进行专项督查。目前,拆除违章亭棚70多处,取缔流动摊贩、规范店铺经营,清除乱堆乱放,绿化第一批次修剪均已整治完毕,项目整体推进情况良好,符合整治计划的规定和时间节点要求。
2.推进龙城高架、京沪高铁两大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结合新的《常州市城市市容管理办法》,对龙城大道高架沿线小区进行集中整治,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已投入300余万元,已整改623处空调室外机无遮挡问题;34处防盗(防护)窗设置不规范问题。剩余问题将加快整改,同时强化源头管理,确保不新增。京沪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方面,根据市局统一部署,我区于今年5月初启动工作,目前完成了高铁沿线安保区和红线内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法经营行为的登记汇总工作。高铁沿线青龙段、郑陆段垃圾清运工作已全部完成,下一步绿化补种工作全面开展。
3.加强建筑垃圾、学校周边流动摊贩以及夜市容整治三大执法工作。强化建筑垃圾源头管控、运输监管、规范处置三个环节管理,联合交巡警大队严查偷倒建筑垃圾违法行为。上半年共进行集中整治28次,立案查处各类渣土案件86起,对运输单位诚信考核33次。在全区学校周边开展流动食品摊点及固定摊点占道经营整治,加大执法力度,强化部门联动,坚决取缔“三无食品”摊贩。严格落实定点队员和重点时段管理,共出动执法人员300余人次,纠正店外出摊、占道经营、流动摊点100余处。5月起正式实施夜市容整治,截至目前共安排集中整治15次,各属地中队安排整治80余次,出动600余人次,纠正店外出摊、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等问题190余起。
(三)打造城市管理工作亮点
1.着力在市民关注的热点区域整治上出亮点。城管工作也是民生工作,我区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有计划分步骤地对拆迁工地进行渣土外运、场地平整、种植绿化等美化活动。安信颐和周边,东经120两侧等面貌焕然一新,市民散步、放风筝其乐融融。今年年初由我局牵头,联合民政、民宗、属地派出所、公园以及天宁寺等多家单位成立一支40人的专门队伍,对天宁寺、红梅公园周边进行专人定点管理,联合巡查执法,开展综合整治。半年来,共出动公安780人次,城管2200人次,民政(救助站)300人次,交警240人次,红梅公园管理处、天宁宝塔公司出动保安1840人次。行动中公安部门对115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其中行政拘留1人,罚款7人,教育警告看相、算命等110人次;城管部门暂扣、处罚流动摊贩150人次;民政部门教育救助、遣送流浪乞讨人员51人次。经过持续的集中整治,天宁寺、红梅公园周边地区环境卫生良好、公共秩序井然,与整治前的情况相比有了明显改善。
2.着力在“263”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开展上出亮点。2017年,我局作为全区生活垃圾治理的牵头部门,重点要对30个住宅小区、32个学校和1个行政村实施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并积极完成配套垃圾收运车辆、大件垃圾分拣中心选址等目标任务。目前我们已提前完成调查摸底、垃圾分类选址和招投标等工作,下一步,一是在推进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上下工夫,根据垃圾分类小区单位的特点,指导设计新颖的垃圾分类收集亭,亭内增设旧衣服回收箱,安装垃圾分类语音提示器、电子显示屏等。二是在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上下工夫。在常规宣传活动基础上,组织开展垃圾分类趣味运动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成立以全国劳模黄峰同志为核心的垃圾分类宣传队伍,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广泛宣传,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三是在做好垃圾分类创新工作上下工夫。创新利用环卫交接协议,在办理协议中,和开发企业积极商讨增加开展垃圾分类收集条款,促使其自愿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3.着力在强化队伍建设上出亮点。一是对内强素质。全面推进“三大一实干”、“阳光城管”、“强转树”等活动,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确定“固定学习日”,进一步增强城管队员的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和法制观念、服务理念。推进干部梯队建设,推动青年干部成为天宁区城管工作的中坚力量,执法队伍更具执行力和创造力。按照“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的目标,加强督查考核,通过全面督查、重点抽查、交叉督查相结合等方式,狠抓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保证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1月-6月共对8次重大综合整治行动进行了全程监督;截至今年6月份,日常监督检查共计1319余人次,扣分22人次,辞退1人。二是对外树形象。提倡城管队员与弱势群体结对帮扶,在依法行政的同时,对弱势群体提供人性化帮助;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和网络发言人制度,大力宣传城管条线好人好事,及时回应网民质询;注重运用线上线下等新媒体、互动手段,充分发挥宣传工作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整体功能。2017年上半年,天宁城管在各类媒体上发表报道150篇,其中省级媒体17篇,市级媒体59篇。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城市长效管理方面。一是住宅小区问题依然严重,从上半年考评扣分情况来看,住宅小区依然是我区扣分的重灾区。二是道路容貌管理问题依旧多发,特别是进入夏季以来,店外出摊现象严重,水果礼品等占用非机动车道摆放,影响交通;广场、商业综合体周边流动摊贩、流浪乞讨人员较多,影响市容。三是问题整改后难落实长效。部分街道对区级考评出的问题态度消极,只进行点对点的整改,不分析原因,不彻底根治,导致区考评问题进入“整改-回潮-再整改”的恶性循环。四是市委督办问题整治成果巩固不够扎实。上半年,在市考评中2016年市委督办重点问题竹林东路、九龙小商品市场出现零星问题派单,在区专项考评中,2017年市委督办三个重点问题整治完成项目也出现问题回潮现象,主要问题是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现象,这体现出所涉街道管理标准不高,管理要求不严,日常管理不到位。
(二)环卫作业方面。一是环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2015年底同济桥大型垃圾转运站暂停建设、2016年小九华垃圾转运站实施拆迁,给延陵路以南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天宁区中心城区600多座垃圾箱房普遍存在污水溢流等问题,给居民生活环境带来很大影响。二是环卫经费依然紧张,并有加大趋势。环卫处全年支出约8800万元,区政府拨款6400多万元,差额约2400万元。2015年起政府规定新建住宅区综合交接费2元/M²取消,环卫交接楼盘面积呈现较大幅度萎缩,2016年环卫交接费仅收到113万元(2014年底收到1500余万元),造成环卫处较大的经费缺口。三是环卫管理队伍还需尽快完善梯队建设。由于受到环卫体制、历史沿革等因素限制,环卫管理人员基本不对外交流互动,管理队伍老中青搭配不合理、年龄偏大、人员减少等问题逐步显现突出。
(三)行政执法方面。一是这些年随着队伍的扩大、人员及装备的增加、政策方面人均工资的提高、油价的上涨,每年的人员工资、新增装备费用、执法车辆维护费用等支出较多,经费日益紧张,资金缺口较大。希望区里能够实行财政托底,所有人员经费、各类办公费用都兜底纳入财政预算,专项装备经费用于执法装备更新、各类整治。二是近年来很多本来由市里行使的只能逐渐下放到区部门行使,而且随着执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执法人员的数量远不能符合执法活动的需要,且一半以上的执法队员在属地派驻中队,工作内容很多涉及到管理工作,大型执法活动时人员配备不足。三是目前辖区主要道路基本上整洁有序,但无证设摊仍屡禁不绝,主要原因在于城管执法只是事后执法,治标不治本。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