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2016年10月10日下午,“新基础教育”研究“关联递进性设计”(小学数学)专题研讨活动在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中山校区拉开帷幕。来自上海、淮安、青岛、深圳、厦门、长沙、昆明和常州等全国各地“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老师约2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华东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亚萍教授全程参与了本次专题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分课堂观摩与互动研讨两个版块。第一节课,王莉老师执教四年级《垂直与平行(第2课时)》。王老师从整体结构关联的角度思考,引导学生在上节课对两条直线关系形成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具体深入展开“垂直”研究。课堂中,王老师通过不同形式与要求的画垂线操作,不断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层层递进,引领学生迁移思考方法,感受一般与特殊。第二节课,蒋敏杰老师执教四年级《垂直与平行(第3课时)》。蒋老师在学生整体感悟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深入研究并理解“垂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上节课的方法再次认识并发现“平行”中的相关规律。课堂中,蒋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自主探索获得平行线的性质,在规律的发现与应用中,提升学生对图形位置的认识与理解。
课后,“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的老师们围绕小学数学“关联递进性设计”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大家结合“关联”“递进”两个核心,对两位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的,对学生资源的处理,课堂的推进感,思维的生长感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最后,吴亚萍老师对课堂进行了深入的点评与细致指导。她指出:老师们对于“关联递进性设计”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肯定了课堂上老师能够直面学生困难,实时点拨、引领,打开思路,课堂真实、自然、有生成感。但同时,吴老师用问题发现的形式,引导大家关注教学中“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的切入等问题,要求老师们在日常研究中,要进一步关注方法结构,过程结构,关注单元横向关联……不断清晰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逻辑,让我们的数学课更有机。
本次“新基础教育”研究“关联递进性设计”(小学数学)专题研讨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相信局小集团的老师们,一定会保持研究的热情,在“新基础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