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吟诵着宋代诗人晏殊的《述衷肠》,民俗课程嘉年华活动在作为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的雕庄中心小学四五年级再次上演。重阳糕制作活动悄然拉开了序幕。
拜师学艺双桂坊,让探究时刻进行
金秋十月的国庆正是外出游玩的好时机。然而雕庄小学十几位四五年级的学生却自发利用假期时间前往双桂坊美食街参加烘焙小班学习,向老师傅拜师学习重阳糕的制作技艺。“从清洗浸泡大米、拌粉、制作馅料、上笼蒸粉再到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主要工序就多达四五道,虽然整块糕的蒸制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准备工作却相当多。”老师傅们一边给同学们示范,一边糯米粉加上糖浆进行搅拌。同学们认真地看着、学着,居然也做得有模有样。
小试牛刀我能行,让体验真实发生
终于轮到自己大显身手啦!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涌入食堂。
去双桂坊拜师学艺过的“小老师们”显然胸有成竹,只见他们先将磨好的面放入圆形模具里,然后放入一半米粉,米粉放满后,用竹片一擀,把容器上面的多余米粉擀平,最后再撒上红枣、红绿丝、芝麻、杏仁、葡萄干、核桃仁等配料,一个重阳糕胚子就制成了。
搬到蒸箱里去蒸了,大约一刻钟左右,重阳糕蒸熟就做成了。不一会,重阳糕被指导老师推出了蒸箱。热气腾腾的重阳糕,感觉真的就是记忆里的江南糕点的味道,勾起了不少人家乡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小组开始了对重阳糕进行了“改革”,脸谱型,麻将型,月饼型……虽然形状不一,但满满的,都是重阳的味道。
传统力量在我心,让传承融于生活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人们都会在这个节日里相伴登高望远,吃重阳糕、品菊花酒。而“吃糕”也就取了登高之意。作为常州人一年中必吃的一块糕,重阳糕因其美好的寓意,颇受大家重视。重阳节文化内容丰富,意蕴深长。前期,同学们分组探究,主要触及重阳节的诗词文化、习俗文化、美食文化这三个方面。通过探究,同学们对重阳节文化了解了很多,也知道了不同地域同一个节日有不同的过法,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纷纷表示以后将会更关注生活中的传统。本次的亲手制作品尝更是将他们的探究热情推向新的高潮,正是分外快活!
也许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民俗课程不够高大上,也许孩子们的作品也不够精致。但我们深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给每一个在雕庄求学的孩子留下难忘的童年回忆,给他们的人生一段幸福的旅程,让传承民俗的力量永驻他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