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9月8日上午,受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盛情邀请,常州市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金东旭副主任给本校全体语文老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主题报告。金主任围绕“核心素养”这个主题,主要从语文教师发展之瓶颈、语文教育改革之方向和语文教师成长之路径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语文教师发展之瓶颈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无论从哪个层面对教师进行培训,都无法改变一个简单的事实:除非教师的内在自我产生了转变的意愿,除非教师具有坚定的做老师的内在标准,除非教师关于教学的理念发生了真正的转变,不然无论学校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如何要求教师变革,也很难使教师的自我发展产生真正的改变。现在,教师专业发展遇到了“三重门”——知识与技能发展、生态改变和自我理解。自我位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它对教师发展来说比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生态更加重要。教师的自我的积极倾向或者消极倾向决定了教师如何对待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和希望,积极的教师自我会守护和肯定自我的内在价值,并努力创造条件寻求自我实现!
就语文本身而言,在对语文科本体论之争、语文科认识论之争、语文科教科书之争、语文科教学实践之争、语文科教学内容之争和语文科学业评价之争六个方面的梳理中,发现一种对语文学科确定性的寻求趋势。
语文教育改革之方向
就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金主任分别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想象作文教学、看图作文教学、习作评价、群文阅读、指向写作的教学和以学定教九个方面和我们交流。
积累不等于理解和运用,单纯背诵没有出路,应该让学生学会阅读,用白话文转述文言文以提高信息加工准确度,让文化在言语实践活动中自然流淌出来,吸收进去。其中金主任重点剖析了“群文阅读”。针对多年来单篇教学存在的弊端,相应新课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倡导,群文阅读已经在浙江、深圳、四川和重庆等地得到推广。他介绍了浙江温州曹鸿飞的“1+X”群文阅读模式:基于教材中的一篇课文(1),加上与议题相匹配的一组文章(X)的教学。课文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特征,可以是主题、人物、作者、表达特点等。要保证在课内阅读多篇文章,就必须精简一些课文的教学内容,减去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和多余的教学手段。
语文教师成长之路径
首先,要创设“互动生成式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是教师素养组成的核心部分。课堂不是一个线型的推进过程,它在教师弹性化的生成中可以走出丰富生动的曲线,形成美丽的风景。一名新型的优秀教师,不仅要有结构化的设计能力,“整体综合”的思维品质,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提成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核心学习过程的课堂展开过程,教师不基于具体形式,程式化的问题,而是通过丰富的课堂动态调整,指向于思维型的层次落实,而展开合理的教学,在推进逻辑上实现从机械执行到多向互动。其次,要锤炼新型基本功。新型基本功是问题设计的开放度、资源捕捉的敏感度、资源处理的整合力和过程互动的调控里四个方面。正所谓理论联系实践,接着,金主任从《螳螂捕蝉》、《麋鹿》、《金子》和《江南》四个案例具体生动的给我们做了剖析。最后,他分别从各个年级培养的重点指点我们如何建立学科核心能力,归纳起来就是前提、意识和策略这三个关键词。前提:明晰年段核心能力,关注课后练习设计,分析水平测试导向。意识:方法比知识重要,巧练比死练有效,评讲比听写有用。策略:展开过程比获取结果重要,直观感受比理性讲解有效,形成结构比割裂操练有用。
最后,金主任给我们总结了“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词:理念、眼光和实践。理念——从“教会知识”到“发展素养”。站在课程论的视角,课堂学习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回复的生命历程。学生作为生命成长的主体,其经历的丰富性和经验的获得感,构成了课堂中的生命质量的高低。许可教学的根本诉求是学科的素养或能力,而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眼光——从“重课程形态”到“重课程生态”。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成为跑的过程本身,而学习成为意义创造过程之中的“探险”。学生既可以从分科教学中获取学科滋养,也可以以全科教学的方式,将主题学习的触角伸向分科领域,凸显全科教学的多元价值的追求。实践从“奉送真理”到“发现真理”。要实现这种“转向”,课堂教学就不能是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积累的过程,而是用科学、文化内涵的创造力,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和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创造力的过程。
金主任的讲座,尤其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剖析,把一线教师带到了理论的前沿,希望老师们借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把握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精彩的报告结束后,博爱教育集团教师发展部主任邱俊做了精要的总结。这次学术活动,既是一场精神的盛宴,又是一次理念的洗礼,让语文老师们借这次学习的契机,找准自己的方向,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拥有理论的引领和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