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草长莺飞、芳草鲜美的春天,常州市小语界又迎来了一次盛事。“常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同题异构联校教研活动——聚焦学科关键能力之中高年级向读学写”专题活动在常州市博爱小学龙锦校区报告厅开展。天宁区教育文体局陶建平副局长、市区小语教研员及全市三百多名语文骨干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精彩课堂 体现课程意识
局小高羽佳老师执教的《跟踪台风的卫星》,重点研读气象卫星和台风之间的三次较量,品语言、析动作、抓标点,带领学生体会人物的特点。一个省略号,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说出了台风盛气凌人;一个语气词“哼”,让学生从不同的声调中读出了台风的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老师依据课文生动的语言、精准的描写,进行细致的解读,学生不仅读得生动有趣,还融入自己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从而了解到,写作这样的童话故事不仅要为人物设定好身份,还要用恰当的语言、动作、语气词等为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服务,为片段训练提供了不少好方法。
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的唐靖霞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大江保卫战中人民子弟兵救群众的场面感人至深,学生细读片段,感悟子弟兵的一心为民,体会作者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的精彩。唐老师抓住通讯报道的文本特点,以一带多,引导学生交流这一类文章的共同之处:有时效性、标题形象生动、多用排比等句式渲染氛围、结语多用来总结提升,升华情感……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唐老师以新闻报道为抓手,先分析两者的区别,再让学生在新闻报道的基础上进行改写。每一部分该如何处理才能使通讯报道更具自身特点,才能更吸引读者,唐老师都做了有效的指导。
来自博小的姜涛虹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高年级读写结合课《夜晚的实验》。文中对四次实验的记叙中,既有详尽生动的描写,也有简略得当的描写,作者是如何来安排这些素材的,对我们的习作有什么指导意义?姜老师如春风化雨般的行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了详略得当写法的妙处,并适时地进行了随笔练习。更值得称道的是,姜老师的教学由点到面,学生阅读了关于实验描写的一类文章,明白了这类文章既要有对实验过程的完整叙述,要注意详略得当,也可以借助侧面描写,增强表达效果。
专家引领 指明前行方向
课后,区、市教研员为我们做了精彩的、指向明确的点评,为我们打开了新视野,引领我们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来看待这“向读学写”的专题活动,也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天宁区小语教研员王勤老师认为三堂课立足“向读学写”上得“简约而不简单”。局小高老师的授课清新灵动,讲得透彻,学得扎实,行课富有童趣。清英唐老师的教学设计不蔓不枝,目标明确,指向性强。博小姜老师授课朴实自然、将同类文章进行有机整合,以点带面,讲透一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武进小语教研员张新东老师对今天三节课的点评是语文教学的观念、理念新颖,融合性指向更加明确。三位老师的阅读教学不仅指向阅读本身,也注重从理解走向表达,理解与表达相辅相成,有效结合。在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方面也做了关注。
最后,市小语教研员朱洁如老师指出:我们的“向读学写”教学要关注不同年段的学情和学习目标,遵循分年段,分目标的原则,关注基础阅读、基础写作。三位老师的课指向定位目标非常明确,有课程整体的视野,将课内课外资料的整合,将方法与策略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中高年级“向读学写”的尝试,开启了语文教学新的里程。新的里程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向读学写”的过程中,我们还能探索出怎样的课堂模式,还能创造出怎样有效的方式方法?这是每一位行走在语文教学中的老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相信行走在繁花似锦的春天里,我们定能收获满园的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