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网站!
繁體中文
长者模式浏览
智能问答
移动端应用
登录个人中心
首 页
走进天宁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数据开放
数据发布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政务要闻
> 内容
张欣:数字化校园推进中的先行者
发布日期:2015-01-30 来源:常州日报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相关阅读:
北环路小学副校长张欣,是我市数字化校园系统研发人才中一个默默无闻的传奇人物。
说他“默默无闻”,是因为近二十年来,他一直工作在名不见经传的北环路小学。在去年担任副校长一职前,一直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一线信息技术学科老师。他的研发工作,没有同伴,不需要大张旗鼓,几乎是“一个人的战斗”。为了制作40分钟的“统计与生活”数学课课件,他将自己关在小阁楼办公室整整一个礼拜;为了研发,他经常加班加点睡在办公室,第二天仍照常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不知道他在忙什么,更不明白他的成果有多大意义。“统计与生活”数学课课件研发出来后,起初送到区里、市里,大家都不认可,后来送到省里,送到全国,一举获得全国最高奖——二等奖。他被称为“工作狂人”,也曾被评为“感动天宁人”。
说他是“传奇”,是因为学美术出身的他,却能在数字化系统开发中独领风骚,有多项研发成果获得省市乃至全国大奖,受到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赞赏。上世纪90年代,已有先进地区的学校以极其优厚的待遇引进他。现在,他的研发成果已受到相关企业的青睐,并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先进地区学校大量推广应用,反响良好。
1991年,张欣毕业于常州师范学院美术专业,起先在武进地区的一所小学任语文老师。1997年调到北小教美术,1998年任教信息技术,通过自学,他把信息学技术融入语文课堂的课件,1998至2005年,历年获得省、市信息技术课件比赛一、二等奖,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工作者。
2004年,张欣开发的《小学生成长档案包》及《中学生素质评价系统》获得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案例评比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并在全市各中小学推广使用至今。网站的开发、管理和投入学生学习各方面都由点进入系统化阶段,并且创造了“班级服务”的概念。
近几年,张欣最主要的一项研发成果是创造性地开发了“班级服务器”,为每个班级提供一台服务器,提供无线上网、数据代理、收集、处理、交互、汇总、上传等便捷功能,再由它与学校主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北环路小学的孩子和教师都发生了改变:学生手中的终端成了可移动、可翻页的“白纸”,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圈圈画画,做批注;老师通过即兴演示,指导学生学习;还有平台上的投票、随机选择、转播等功能,都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师生们一起操作,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学习,老师通过后台随时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一对一指导,使得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各小组对话变得便捷、及时、有效。
数字化学习平台中,“小组协作学习”成为常态,学生在互相的碰撞中培养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探究,具有开放性与合作性。教师努力去思考学生怎么学,数字化学习的核心不再是教案,而是导学案、助学案。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推送功能,实现了学生间资源的共享,知识的互补,呈现学习过程,思维的轨迹,及时地将学生的作品转播到每位学生的面前,这是数字技术给予的课堂革新和教学便利。
目前,“班级服务器”获得专利,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可供全班五六十个学生同时使用。常州市教育局与华中师大合作,张欣带着他的设备去华中师大,由60多个研究生对软硬件进行反应速度、软件流畅度、设备运行时间等方面的检测,他们对此赞不绝口。上海、扬州等全国十多个学校成功应用。张欣还带领数字化教学课程在珠海、广州、北京进行研讨。上海朝春中心小学、扬州公关小学、江西萍乡界头小学等外地学校、教育集团受到数字化教学的指导后,纷纷赞不绝口。
据张欣介绍,北环路小学目前25个教学班全部采用数字化教学,语数外三科均已应用,部分术课也已采用。一到六年级全覆盖。北环路小学为全市数字化校园建设作出了贡献,成为数字化教学师资的摇篮。
张欣透露,下学期他将开发一种软件,可全面取代QQ,建立“即时聊天平台”,和班集体相结合,方便老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监护,做到先引导后影响。他认为,教育孩子,大多数家长选择用“堵”的方法,但其实用“疏”的方法会更好,慢慢引导孩子的想法。“我允许孩子犯错,孩子犯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犯了错,老师必须要知道,并且了解,如何引导是关键。”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副主席刘月霞对北环路小学的数字化推进的评价是“令人激动的成果,整合平衡好传统教学与数字化学习的关系,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江苏省教育学会陆志平副会长观摩了北环路小学的数字化教学成果后,欣喜地说:“终于看到江苏省数字化学习课落地了!”
眼下,张欣仍坚守在数字化系统的研发和教学一线。他说:“人这一辈子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喜欢的事情作为工作去做,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钱月航尤佳谢丹)
学生的“私人定制”
如今,学生除了书本、课外书之外,又多了一样学习工具——平板。2011年起,400台平板进入北小寻常课堂,学生人手一块,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交流学习、反思总结的空间。
技术拓宽了学生课前自学、预习的途径。每个学生拥有各自的平板后,不管何时何地,都可根据个人情况自主制订学习进度,实现个体学习的私人定制。在学习《莫高窟》一文时,老师根据课文的目标重点和学生的阅读兴趣,围绕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藏有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三个研究点,让学生进行投票。学生将网络上采集的信息上传到相册、论坛、语言等相应栏目。另外,学生将预习作业用录音、拍照的方式上传到了平台,不仅可以随时点击收听收看,还可留言评价,及时反馈、分享。
技术触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老师不需要像以往的教学,把独自占有的大量资料和盘托出。技术的数据分析、投票结果的显示,为老师的课堂讲解提供了依据,更贴近学生。
数字化的环境下,学生走出课堂,在丰富的资源世界里满足探究的欲望。由老师提供一份课后探究学习单,扩大学习效能。学生利用平板的录音和拍照功能把成果上传交流,以学习心得形式进行“微博式”发布。
在群空间里,课堂的精彩画面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聊点。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品读最好的文字;记录学生探索知识的轨迹,梳理聊天中点滴的精彩。课后,学生对知识进行归整,罗列表格、调查说明、研究报告等成为课堂知识的延续。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共同合作完成探究学习单。
北环路小学信息课程教师恽亚青
我爱平板课
现在,我们学习、娱乐、生活中,计算机用得越来越多,老师使用平板电脑给我们上课,学习材料中有图像、声音、图片、文本、动画,影视等多种媒体,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增强了我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我们学得自如,遇到的很多困难也可迎刃而解。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听老师说。现在,老师使用平板电脑给我们上课,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自主学习,这样我们更能体会所学内容,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有了很大提高。
我们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来答题,节约了很多时间。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马上就可以知道对错。
平板课上,我们可以分成多个小组,组长给我们分配学习任务,任务完成后再组织我们进行交流,在学习相同的内容时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有时候为了完成一张研究报告,老师把报告发布给其他同学,大家一起探讨、研究。下课后,老师又会把报告发布到网络上,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好朋友的指点,让我们相互鼓励,相互进步。四(2)班杨[FX:PAGE]皓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