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街道党工委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方式,不断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在打造“党工委统筹、四大区域共建、志愿服务项目运行”的工作新格局,让志愿服务真正惠民生、暖民心。
一、志愿服务工作方式集成化
集中组建队伍。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作用,行政村牵头建立四大区域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以居民楼宇的党小组为前沿,以党员为骨干,吸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共同参与,组建法律援助、环保、科技等服务队,广泛开展为民服务。完善结对模式。改进传统的在职党员和服务对象结对方式,将社区工作和在职党员的服务活动安排进行对接,根据特长认领服务项目,排出日程表,真正发挥在职党员服务社区、服务楼宇、服务百姓的作用。整合优势资源。对内将党建与团建、妇建以及各条线重点工作紧密联系,组成街道专家顾问团,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地为志愿服务出谋划策;对外与高校、专业机构志愿团队开展合作,开拓新思路,将服务做得更贴近百姓、温暖人心。
二、志愿队伍运作机制项目化
引入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理念,通过自主申报、社区推荐、实地调研等环节确定重点志愿服务项目。注重筛选,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真正的困难处,力争在法律援助、社会救助、环境保护、就业扶助、治安维稳、卫生医疗等方面实现全覆盖;把握论证,从服务对象的需求程度、现有组织的承接水平、项目的运作可行性入手,将志愿服务队伍与项目有效衔接;实时跟踪,对于相对成熟的志愿服务项目,街道给予资源、人力、资金支持,提供专业化指导和培训,加大对该项目和组织的培育和孵化力度。目前已有的雷锋科技服务站、幸福好帮手等志愿组织运行效果喜人,广受好评。
三、志愿人员激励手段信息化
目前街道志愿服务组织并不少,但运行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志愿者参与缺乏持续动力,健全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迫在眉睫。在传统的培训机制和绩效评估制度基础上,兰陵街道积极推行“志愿储蓄”工作模式,落实“志愿储蓄卡”制度执行,摸索“服务+积分”管理方式,根据服务的难易、轻重和复杂程度设置不等的积分,为每一名志愿服务者建立个人储蓄卡,存入“公益银行”,通过自己的服务换取积分,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以积分换服务,同时在先进评选中也会将积分情况作为指标之一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