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2015年6月5日,全国“新基础教育”生态式推进第二阶段策划研讨暨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会成立仪式在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龙城小学举行。出席活动的有叶澜教授、李政涛教授等六位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青岛、深圳、淮安、上海闵行的新基础研究区域负责人,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四个区教育文体局局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20所学校的校长和近200位兼职研究员。常州市教育局丁伟明局长、沈梅、常仁飞副局长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从1999年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以来,常州地区先后有20所学校加入该研究。2012年,常州市教育局举行了“新基础教育”扎根性研究现场结题活动,标志着常州地区新基础教育研究已经进入日常,形成了较为稳定和自主的研究生态。三年来,二实小、局前街小学以“生命·实践”教育学合作研究校的角色,主动担当起区域推进的责任,在价值引领、成果辐射、策略分享、骨干培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戚墅堰东方小学、钟楼区五星小学、新北区新桥小学等5所基地校,也从研究的“全、实、深”走向“精、特、美”,并创生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在2015年5月被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授予“生命·实践”教育学合作校称号。还有13所学校也先后经历了规划论证中期评估、课堂普查、精品课开放等节点事件,逐步实现学校转型。
上午,在全国“新基础教育”生态式推进首次地区负责人联席会议上,常州、淮安、深圳、青岛、闵行等五地“新基础教育”负责人李伟平、王冬娟、伍红林、张元春、张星、陆燕琴和程丽芳等,先后就“新基础教育”生态式推进第二阶段面临的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目标、新策略与新设想等进行了交流,叶澜教授首先肯定了大家的发言体现出“新基础教育”研究文化,首次联席会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叶澜教授接着指出:生态式推进第一阶段是创建阶段,创造了若干经验:一定的体量产生了规模效应、呈现出新质;组织架构、整体策划和制度建设等在多层复杂中形成了有序律动。第二阶段是“新基础教育”生态式发展的多元创新阶段,要突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1.各地区创造不同的自主推进经验。2.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创造学校新生活。3.扩大“新基础教育”研究精神与成效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做有内涵发展、有内生长力的事情。4.各地在做好本地区“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同时,努力为全国共生体作出能作出的贡献,形成全国“新基础教育”共生体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5.形成共生体文化,在核心精神上体现“多元组合、差序推进,交互学习、同根共生”,在思维方式上体现“生态式思维”,关注与环境的关系,关注各要素的独立性、生长性和相互之间的互动,体现出生态区的生命特征和阶段成长。
在研究会成立仪式上,不同层面代表做了主题发言:原戚区文教局庄亚洁局长交流了全区推进新基础教育的经验,新北区社会事业局陈建伟老师分享了区域教研员在生态式推进中的智慧,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叶伟锋校长汇报了合作校在生态式推进中的使命与担当,钟楼区花园二小朱新颜校长展示了后加入学校在合作校带动、区域联动、兼研引领下实现的跨越式发展。上海闵行地区的代表也交流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独特创造。
常州市教育局局长丁伟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依托新基础研究,实现长足发展的学校和区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会的成立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他希望研究会这一全新的组织,能以全新的方式实践教育改革的理想,创造教育研究的新成果。研究中心主任李政涛教授高度评价了常州市生态式推进的新创造,并为后续多元创新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他指出,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会是新基础教育研究机构的又一首创,是同行者的会聚,具有历史意义,未来会形成新常态、新攀升、新成果、新贡献。它体现了各地区“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内生长力和自强不息,也体现了叶澜教授提出的“卓越”精神:卓然独立、越而胜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