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自华师大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在常州“落地”,至今,常州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以及戚墅堰区区域推进,共二十所学校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形成了由“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合作校、基地校、联系校,市级、区级、校级,区际、校际生态式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生态。“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定期举行不同层面的交流培训推进会,形成了良好的运行生态。
3月10日上午,“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新学期计划交流会在常州市龙城小学举行,华师大叶澜教授、吴亚萍教授、“新基础教育”常州生态区负责人李伟平校长、叶伟锋校长,以及各区负责人、各学科兼职研究员组长、区域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各学校校长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分上午、下午两段进行,上午分组交流,下午集中汇报。
上午的分组交流分两组进行,第一组天宁、戚区组,由叶伟锋校长任组长,叶澜教授组织并主持;第二组钟楼、新北组,由李伟平校长为组长,吴亚萍教授组织并主持。因“分组”,为每一位校长赢得了更多的交流时间,各校校长立足本校的发展阶段,围绕节点事件、创新工作、综合融通畅谈新学期学校新设想,叶澜教授与吴亚萍教授针对每个学校的不同发展状态进行点评互动,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并推选下午集中汇报的校长代表。
下午的集中汇报“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常州地区负责人吴亚萍教授主持,西新桥小学金松武校长、东方小学魏迎九校长、薛家中心小学盛亚萍校长作为“创合作校”的代表发言,虹景小学周云校长、汤庄桥小学周明华校长作为“创基地校”的代表发言,朝阳桥王文君校长作为“迎中评校”的代表发言,六位校长根据上午交流中专家的指导,互动中他校的经验启发,现场重建,各选择计划中的一个点或一个维度具体展开,计划的交流,成为校长历练的平台。随后,常州第二实验小学叶伟锋校长、局前街小学李伟平校长分别代表小组发言,叶校长详细介绍了各校基于生态背景、把握研究节点、协作累进发展的状态,李校长则站在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目标差异的高度,全面解读“基地校”与“合作校”的目标递进与价值追求,并从“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融通”“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整合融通”“学校生活与社区生活的整合融通”三个维度介绍了局小“综合融通创造教育新生活”的具体举措,两位校长的发言促发了在场的每一位校长的深入思考。
交流过程中,吴亚萍教授充分肯定了各校对各自发展阶段的准确定位,以及把握节点,促进学校累进发展的积极状态,并围绕“学校实践与理论学习”“目标、策略、措施、问题解决”“研读三年发展的经验、路径与成效”三方面提出建议,期望各校在“走进去、走出来”的深度比较中强责任、有担当、树风骨,在“新基础教育”研究的实践探索中越做越静心、越做越有心、越做越恒心。
最后,叶澜教授结合各校校长的发言进行现场点评。叶教授高度评价常州“新基础教育”共同体的研究状态:共生体按区分散、层次丰富、多层多元,是一个活的共生体,各校都有自己的精彩与独特,并用“开放悦纳、自主合作、互惠共生、创新发展”十六个字来概括。围绕“查、选、抓、推、化”帮助各校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从“资源共建共享”“学校管理新形态建设”“综合融通,教育生活的新形态”等维度指导各校进一步明晰研究推进的策略与措施。
计划的交流会,是工作的指导会,更是智慧的分享会,我们相信,“新基础”共生体中的每一个学校,在“成事”“成人”“成校”“成文化”的变革历程中,必将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