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2月3日,正式进入期末结束日程,也进入了一学期的课程总结阶段。来自各学科的教研组长、学科主任齐聚六(3)班教室,在姜校长的组织下,立足教研组的角度谈开了课程改革中的实践和思考,李校长全程参与了本次会议。
一学期的课程改革开展得红红火火,尤其是刚刚结束的期末课程更是让人记忆犹新,所以,数学教研组长奚利贤老师朴实的话语一下子打开了各位老师记忆的闸门,从期末发现课程谈到期初单元课程、期中研习课程,思维的火花碰撞出了老师们这平常的一个学期中不平凡的心路历程,大家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在表达着同一个主题——转变。
这是一种角色的转变。奚利贤老师谈到在二年级的童话剧主题中自己转变了数学老师的角色,与孩子们一同学、一起演,学科本位意识弱化了,老师的综合指导增强了;音乐组的张洁老师从为年级提供音乐、舞蹈、画面的资料包谈到了儿子在期末课程中组织协调能力的发展,言语中透露着对学生音乐素养及儿子在组织协调能力上成长的欣喜。
这是一种理念的转变。英语组、数学组、语文组分别谈到了课程实施之初的担心,担心教师的素养跟不上,担心学生的能力够不上,然而,随着课程的稳步实施,他们看到了教师的投入,学生的成长,于是,理念在悄然转变,尊重学生的想法,信任孩子的能力,于是,不论是中年段的话剧、小品、相声,还是高年段的新材料、新能源与未来住房、未来汽车,给他们一个舞台,换来了孩子们的无限精彩。
这还是一种视角的转变。在这样的课程中,不论是主科老师、班主任还是术科老师,无一不谈到了与孩子更亲近了,甚至发现了孩子们平时不容易被察觉到的才能,美术一般的孩子在相声表演中大放异彩,主科一般的孩子却用奇思妙想绘出了精致的未来汽车、住房……
听着各位组长的交流,李校长不时进行着追问与提升,他不仅让大家明确了发现课程的真正含义——发现素养、发现能力、发现精神,还为今后的课程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家深刻感受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搞“精英教育”,应该尊重差异,发展孩子的可能性;对于教师来说,不应该“上行下效”,要处理好“统一与创新”的关系;对于课程来说,不是就课程论课程,而应该促进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勾连,促进日常教学与期初、期中、期末课程的勾连。这样的提升无疑促进了每一位教研组长对课程改革本质认识的转变。
座谈会尽管短暂,但意味深远,它促进着每一位组长将转变的角色、理念、视角与认识融入对教研组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具体活动策划中。正如李校长所言,做课程改革也许会累一点,但想想六年后这些孩子的发展,我们一定会充满动力,继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