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1月17日,时值年初岁末,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生态式推进研究依然如火如荼。20所共生体学校的领导、老师利用周末济济一堂,共聚在二实小,畅谈一个学期的收获和反思。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李政涛教授、吴亚萍教授亲临指导,天宁区文教局副局长陶建平、钟楼区文教局副局长叶舟、新北区教研室副主任陈建伟也全程参与了本次研讨。
本次交流呈现两大亮点:
一是以节点促编织。各校紧扣本学期的节点事件,编织贯穿整个学期的教育生活。如创建“生命·实践”合作校的文化自醒和品牌打造,精品课开放校的过程激活和互动放大,普查校的整体盘点和新常态培育,中评校的精彩打磨和骨干拔节,都体现了学校管理团队的领导智慧和策略创生,更体现了“新基础”理念下教师的生命自觉和创新转化。
二是以交互促成长。根据研究中心期初的策划,常州的20所研究校分为五个梯队,合作校点评基地校的特色创建,基地校点评联系校的日常融通……,交互点评促使学校间在学期中自觉互动和关注,促使校长们敏锐捕捉其他学校的亮点、问题,并以先行者的经验为他们提出积极的建议,提升了校长们的现场学习力,彰显了生态区浓郁的动态感、系统味!
李伟平校长代表常州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指导小组,汇报了本学期中期评估和普查的结果,分析了各校的优势和短板,对不同的学校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吴亚萍教授通过过程调控,不断提升发言的聚焦度,并高度评价校长们强烈的资源意识和转化能力。
李政涛教授进行了理性提升,他带领校长们回到认识的原点,重新认识“新基础”价值引领下的总结的意义。他指出:总结是一种基于生命自觉的推进,总结是一种具有创生价值的节点创造,总结是一种方法、能力、心态的成长的累进,总结是一种学校文化品牌的创生,总结是一种广度和深度上的整合融通,总结是一种具有现场感的互动生成。
最后,研究中心提出了后续工作的建议,在深化研究、兼职研究员培育、不同阶段资源的整合融通及品牌的提炼打磨等方面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殷切的期望。相信,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高位引领和常州共生体的协作共进中,常州基础教育的改革必将创造新的生态,酿造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