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2015年1月7日在常州市天宁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陈中群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递交全区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预算草案的书面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是天宁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区重点工程和中心工作,积极落实财政政策,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公共财政预算
1.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2014年全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为420000万元,经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收入计划调整为370000万元,全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80000万元,完成计划的102.7%,比上年减收36300万元,下降8.72%。
2.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全区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93800万元,上年专项结转3813万元,经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追加53500万元,省市下达专款、市对区专项结算、转移支付等5270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调整为203813万元。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0381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加5315万元,增长2.68%。具体执行情况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130万元;国防支出44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9264万元;教育支出3935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8746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23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4339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0788万元;节能环保支出2239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1528万元;农林水支出24326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3774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048万元;金融支出60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116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5376万元;其他支出2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201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4192万元,比上年增收26070万元,增长321%。
2.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政府性基金上年专项结转1137万元,经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追加基金预算支出28000万元,省市下达专款等30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调整为32137万元。基金支出预计完成3077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75%,比上年增加26419万元,增长606.91%。具体执行情况如下:教育支出149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0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8000万元;农林水支出68万元;其他支出6万元。
(三)2014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1. 落实财政政策,服务经济提档升级
全面落实各项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效应,积极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一是服务经济发展。支持发展金融服务、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楼宇经济、积极引进总部经济。二是搞好金融服务。强化银企对接,通过政府统借统还平台为4家企业成功融资9100万元,利用政府应急转贷资金帮助企业成功转贷4600万元。三是争取上级资金。会同区相关部门积极申报各类科技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为企业争取中央、省、市扶持资金9700万元。
2. 强化征管措施,财政收入难中求进
面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形成的高基数,新城建设、轨道交通等城市建设造成的大量企业搬迁,以及结构性减税等诸多挑战,做到早研判、勤监测。一是加强税收征管联动。各税收征管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强化责任落实,努力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二是加强重点税源跟踪服务。注重对税源状况和税收政策的研究,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和科技园区的优势,挖掘新的税源。三是加强基础税源管理。开展企业户管清理,强化属地征收;完善户管档案,加强对市场委托代征税收的征管。四是大力推进主辅分离。研究政策,科学分析,积极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工作。
3. 统筹安排财力,合理优化支出结构
紧紧围绕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投入41000万元支持教育发展。紫云小学、二十四中天宁分校、博爱小学等完成建设。二是投入1300万元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做优做强“五位一体”养老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种类、差异化、可选择的菜单式服务。三是投入8000万元用于卫生事业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统一实行零差率销售。四是投入18000万元用于城市综合管理。环卫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借助“9313”环境综合治理和高架沿线专项整治,逐步改善城郊结合部环境面貌。
4. 创新管理模式,深化财政各项改革
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创新举措,公共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一是严格财政预算管理。贯彻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强化部门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完整性,为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做好准备。二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从项目申报开始介入,及时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度、资金使用等情况。三是试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将绿化维护、物业管理、IT外包服务等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促进政府购买服务依法规范操作。四是推行公务卡改革。制订《天宁区区级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的实施方案》。五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甄别工作,加强债务统计监测和风险预警。六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开展区级国有房产清理,健全产权登记,实行经营性房产集中统一运作,努力实现收益最大化。
5. 推进财政各项工作,促进管理新常态
按照新形势、新常态的要求,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开展“小金库”专项检查工作。按照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属地管理的原则,从2014年11月1日起,陆续对全区2万余名有效会计证持证人员换发新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培训,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新会计制度。加强基层财政管理,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专项申报工作。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公开,推动法治财政建设。
各位代表,2014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区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制度,深化财政改革,强化基础工作,努力加以改善。
二、2015年预算草案
2015年预算安排如下:
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391400万元,比上年增收11400万元,增长3%。
2015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为1290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35200万元,增长37.53%,支出预算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835万元;国防支出369万元;公共安全支出6389万元;教育支出23613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938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7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505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189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1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0690万元;农林水支出14724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834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70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5147万元;预备费3870万元。
201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6800万元,比上年减收17392万元,下降50.87%。
201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68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6800万元。
(三)关于预算安排中几个问题的说明
1. 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391400万元,比上年增收11400万元,增长3%。在实际执行中,征收机关将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力争超额完成任务。政府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6800万元,比上年减收17392万元,主要是工业用地供应将减少。
2. 2015年全区财政支出安排为1458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52000万元,增长55.44%。增幅较大主要原因是按照全口径预算的要求,将非税收入中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纳入了年初预算中。其中:区本级支出预算安排91570万元,比上年增加27395万元,增长42.69%;开发区及街道支出5423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24605万元,增长83.05%。
3. 根据《预算法》规定,按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3%安排区级预备费3870万元,占总支出预算的2.65%,以应对不可预见的减收增支因素。
三、完成2015年预算的主要措施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的一年,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主动服务,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十大产业链建设,依托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实施“双百”行动计划,提升传统产业新优势。二是整合财力,助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品牌建设、服务业发展、科技园区建设等新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三是统筹安排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四是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推进“两站三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项目,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集群;加速壮大创新型企业规模,实施打造以创新型企业、科技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企业梯队。
(二)多措并举,促进财政收入增长
一是密切关注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税统计和分析预测,切实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二是进一步强化综合治税区、街道“二级”平台保障功能,完善治税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加强动态监控,提升依法治税水平。三是强化重点行业、重点税源跟踪监控,摸清税源分布,掌握税源动态。四是不断扩大主辅分离、“营改增”改革成果,改善税收结构。五是积极优化纳税环境,加强对重点产业、流动行业、跨地区项目的税收服务,着力提升大项目对地方财税的贡献度。
(三)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稳步提高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完善学前教育投入稳步增长机制;推进校舍安全工程。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深化医保、低保、养老保险和基本药物制度等改革,积极整合政府资源,引导民间力量和社会资本向民生领域集聚。
(四)健全制度,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编制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等预算,严格执行预算预审制度,加强财政预算的有机衔接。二是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2015年全区行政事业单位面向全社会公开部门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三是推行公务卡结算,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开”的原则,争取2015年7月1日在区级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四是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性资产实行公开交易,规范合同文本;实施公有资产倍增新三年计划,引导和鼓励街道、村增置优质资产。五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监管,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应急处置机制。同时,通过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五)规范管理,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一是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积极研究完善“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办法。二是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立足“无预算不采购、超标准不采购”,增强采购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和严肃性。三是推进绩效评价“关口”前移,实行绩效目标申报与预算编制相结合、绩效跟踪管理与项目实施相结合、评价结果应用与资金安排相结合。四是加强专项资金执行监管,组织专项审计和监督检查,清查核实使用情况,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五是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规范单位账务处理,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税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高效的作风,奋发进取,迎难而上,圆满完成财政预算任务,为建设“品质之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