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课堂转型不仅是我们将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也是国际上课堂教学发展的潮流所向。把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做到以学定教。
今天兰陵小学录播室进行了一场多学科、多思维的有关课堂转型的激烈讨论。活动开始,大家一起观看了一堂潘海霞老师执教的《简单的周期》研讨课,给了我们研究的话题和支点。今天我们就这样的一堂课来谈谈有关课堂转型的思考和问题。
听完潘老师的课后,本次的沙龙研讨也进行了转型。全体老师分成了六组进行研讨,然后各小组成员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首当其冲的是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们了。首先蒋晓茹老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老师的引领、培养和在日常的每一堂课中进行关注的。如果我们长期以往的以转型的方式教下去,那么孩子会越学越轻松,越来越会学,教师也会越教越轻松,越教越开心。接着蒋琳校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说:“转型需要我们老师的“舍”和“敢”。“舍”即我们教师要舍得退到学生的背后,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沉浸到学习中去。“敢”就是教师要敢于冲到关键处。胡玉华老师说“课堂转型让孩子的思维更深刻了,是一种华德福的教育,是一种慢的教育,它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活动中学习。”而青年语文老师石琳和喻玲娜则对课堂转型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转型之后的课堂会不会从老师的一言堂变成好学生的一言堂呢?
针对她们的疑惑,数学组的陈亚芬老师以杨玉翠老师的课为例给出了解释。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转型的课堂正是基于这一点的,所以这需要我们教师的引领,从而避免成为好学生的一言堂。
综合组的蒋震老师和费丹露老师也发表了她们的观点。她们认为,潘老师的课堂了融合了许多活动,比如小组学习,师生共同游戏等,这些都体现了课堂转型,给了学生情的熏陶和礼的启迪。接着陆川老师、吴萍老师、周岚老师、蒋建楠老师都与我们分享他们的智慧,与大家进行又一轮的思维的激烈碰撞。
接着谢芬教导针对开始提出的四个问题进行了一一解释和对老师们激烈研讨进行了总结。她认为转型是时代的需要,我们要让课堂思维跟上时代的节奏,跟上学生成长的需要。但是我们缺少坚持,缺少的是一股迎难而上的韧劲。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会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过的智慧,科学能改善物质生活,而数学却能给予以上所有,这就是数学的无穷魅力,所以我们的数学转型之路更要坚持走下去。
最后薛文兴校长对本次的沙龙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本次的大组教研就是一种转型。精彩的发言,思维的碰撞,使我们每个人都投入到了激烈地研讨当中。而数学组提出的四个问题正是抓住了课堂转型的本质问题。课堂教学转型的根本是要将关注知识的教学转变为关注人的教学。学习是人的本能,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对于课堂转型,不仅仅青年教师有困惑,我们都有困惑,都需要去学习,结束之后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到论坛地研讨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