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12月11日,在冬日暖暖的阳光里,在水仙飘散的芬芳里,在老师们抑制不住的期盼里,虹景小学迎来了“新基础教育”研究引领人叶澜教授,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袁德润教授、庞庆举博士,天宁文教局任洁局长、陶建平局长以及区教师发展中心袁文娟主任一行来我校调研。
课堂,关注学生立场,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上午,叶老师聆听了谢红英老师执教的一堂语文课《林冲棒打洪教头》和杨金花老师主持的班队活动《“心”策划,爱更浓——水仙节义卖活动策划汇报》。课后两位老师及时地进行反思。谢红英老师从设计意图、备课研讨和执教过程三方面进行反思,直面自己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备课组的汤寒阳老师也从问题设计、板块整合、教师应对等方面进行评课,提出了课堂重建的建议。杨金花老师就本次班队主题的由来,学生的互动,学生在过程中的成长等进行了及时的反思,同年级组的孙晓玲老师也就这些话题进行了点评和互动,并对生生互动中的冷场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叶澜老师首先肯定了谢老师比较到位的文本解读和对章回体小说阅读方法的关注,同时,从推进过程、学生立场和板书设计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叶老师认为,教师只是停留在关注有多少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有几次活动机会还不是真正学生立场的体现,只有了解学生走进课堂前的基础,对学情有准确把握,才能设计出更适合孩子的教学活动。对于班队课叶澜老师肯定了本节班队活动课给予孩子的独特育人价值,她觉得本次班队展示的学生义卖策划,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加深对“水仙节义卖”内涵的认识,传递馨香,分享爱意,我们的学生活动就是要让孩子扎根于有道德的土壤,使孩子的心灵更加明亮、纯净。同时指出,要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多创造让孩子表达的平台,让孩子们不再拘谨,能更加自信、大方、阳光地表达自己。
袁德润教授、庞庆举博士则聆听了唐晓军老师和黄蕾老师分别执教的三上U7的第一、三课时。两位老师在划分课时摒弃了板块之间的简单组合,而是划分成不同的主题“Students’ picnic”以及“Animals’ picnic”。这两节课,不仅让老师们感受到了课堂推进的节奏感,同时也体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真实感。
在课后的研讨中,两位专家不断追问:开放后我们要捕捉什么资源?老师什么时候介入学生?这个环节的价值何在?教研组老师们积极发言,交流想法。在两位老师的高位引领下,我们的思路逐渐清晰:要根据学情、文本确定教学内容和板块,可对教材进行适度的剪裁;教学内容要情境化,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在回收资源时,要及时与学生互动,关注每个学生,提升学科的育人价值。
座谈,回味“新基础教育”历程,追求“纯美”
下午,叶澜教授和教师们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新基础教育”研究专家袁德润、庞庆举和文教局李伟平书记陪同参加了座谈。周云校长、分管教学的许澜校长、分管学生工作的王文娟校长和数学组第一责任人刘竹君老师就各自分管领域和叶老师进行了交流。
周校长的交流,围绕着虹景的历史展开。虹景成立至今,才短短5个多年头,每一年都是一个非常时期,每一年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合并求稳期、发展迷茫期、合署办学期、磨合认同期、融合转型期,虹景经历了两次的合并,在寻求学校文化认同时,选择了“新基础教育”研究,逐渐形成了“臻美”文化。
许校长、王校长和刘老师的交流,回味了自身及团队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之路上的点滴转变,以及在各自领域抓住节点,拉长过程,放大效应的举措,讲述了老师们在实践“新基础教育”中的不断蜕变,逐步走向“臻美”。
在座谈交流中,我们认识到了“新基础教育”研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理念认同后,“新基础教育”是能凝聚人心,形成教研组合力的。就像叶老师所说的,矛盾、纠结、痛苦,也是成长的资源。以诚为美,心才能聚得拢,力才能合得成。
最后叶老师针对四位老师的讲述,谈到追求“变”,是个人成长、团队成长中必须追求的,谈到选择“新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她为老师们真诚、坦率的表达所打动。同时她对学校“美”文化进行了深度的解读:从“臻美”到“真美”到“诚美”,最终到达“纯美。她说纯美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是纯净的、纯真的,是每个人的心之向往。仅一个词,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要怀着一切皆可变的信念,确信变化是必须的,真正让自己有意义地活着,发展自己、赋予创造性的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从而创造学校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