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12月1日,新基础“生命﹒实践“教育学合作研究校回访活动在我校举行。“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始人叶澜教授、研究中心各位专家和常州市兼职研究员参加了各学科的专题的活动。
班队专场——暖冬絮语
冬日,七岁龙娃秀勇敢。第一堂课铃声响起,刚刚入学三个月的一年级小朋友们身穿厚厚的羽绒服,手戴暖暖的手套走进教室。在薛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在交流中为自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感到骄傲,与冬天“起不来”的坏习惯告别;在智慧碰撞中,集思广益,聪明地把冬日“干不成”的事变成“我能行”;在游戏体验中不仅找到冬天玩耍的乐趣,还学会了活动前后如何合理穿衣的生活技能……四十分钟的课堂内容丰富,孩子们兴趣盎然,勇敢面对冬天的困难,聪明迎接冬天的挑战,快乐地享受小学生的第一个冬天。
冬日,十岁龙娃送温暖。四(9)班的同学们在十岁来临之际,策划在这个冬天给父母送上一份热腾腾的羊汤,如何筹得买羊汤的基金呢?在本堂课中,孩子们思维活跃,以小队的形式向伙伴们展示自己筹划的方案,认真听取班主任老师及温暖使者给出的建议,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从情动到心动到行动,孩子们在序列活动中丰富了情感;从漏洞百出到步步完善,孩子们在不断改进中锻炼了能力;从策划到实践,温暖在每个人心中传递。
两节以“冬季”为主题的班队课把勇敢、温暖也传递给了所有的老师们。在评课阶段,每位老师都主动发言,畅谈自己的听课感受,电教馆内暖意融融。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袁文娟高度赞扬了两堂班队课在冬景中培育了冬情。她指出同一主题下,运用不同手段构建的两节不同年龄段的班队课都真实呈现了学生的发展状态,指向了学生的生命成长。两堂课设计大气智慧,课堂互动灵动,课堂呈现了快乐地校园生活。
冬的背后是大自然的神奇,是生命的成长,暖体现了教育的力量!为了让老师们在研究途中欣赏到更多的美丽风景,袁主任也希望大家能继续深入思考,如何正确看待变化与发现、聚焦与开放、秀与物的关系,如何实现汇报形式和内容的共同创新,更好地实现两两对接,更好地体现教育的影响力。
语文专场——舒畅感、丰富感、成长感
卢赟老师执教了绘本《我们要去捉狗熊》,为解决学生无法人手一册绘本的遗憾,她将IPAD引入课堂,将绘本的部分段落扫描进平板,方便学生在课上进行翻阅。卢老师带着学生游历绘本情节,享受绘本给予的生命狂欢,揣摩文本表达的特殊之处。
杨丽铭老师执教了一组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课前,她深入研读相关资料,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历史故事,在旁征博引后梳理出核心问题,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比较成语故事的异同,厘清故事表达的特点。
陈颖、丁玉平老师进行了互动评课,叶澜教授也作了精彩的现场点评:两节课在培养学生兴趣、方法、习惯、能力的同时,焕发出汉语文化特有的魅力。结合两节语文课,叶澜教授还抛出了一些问题,触发了现场参与者对于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度思考。课堂上,学生教给我们什么?语文课的“三味”落实了没有?如何将差异变成资源?叶澜教授说,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记录下学生和我们的预设不一样的答案,从这些生成中观察、分析,从而发现学生指引我们的方向。教出文体美、语体美、情感美、语言文字之美。面对差异,我们要积极应对,把它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当一个教师能把差异看作一笔财富、一种资源时,他便认识到了其可贵。教师要力争在课上给学生更多思考、研究的时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生活状态,让学生真正享受课堂生活给予的舒畅感、丰富感、成长感。
数学专场——冲突、交互、生成
数学现场回访活动,分别由顾雄老师执教《用数对确定位置》和周志华校长执教《角的度量工具》。顾老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数对的过程中创造了一次次冲突,在冲突中约定、生成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课堂中最精彩的部分是顾老师并不满足于教材的基本要求,而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改变参照标准来确定位置,最后回到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大大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周校长则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不断创造认知冲突,产生强烈的需求。在创造度量工具解决度量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感受前人创造度量工具的智慧,整堂课充满着浓浓的探究味。
紧接着,紧锣密鼓的研讨活动热烈展开。吴小薇主任先简单介绍了两节课的研究情况,然后两位执教老师分别谈了自己对课的认识,教研组的老师和来自深圳、青岛、上海和常州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共生体的老师们纷纷交流了各自的想法,呈现出开放互动的良好氛围。大家一致认为今天的课堂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人的生命成长。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林主任对这两节课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两节课都凸显了局小数学课堂的共同特质,让老师们看到了从单一走向了多元,从告知走向了探究,基于标准又不局限于标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随后,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吴亚萍老师就这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新基础教育”的课堂发生根本变革的是“教什么”,转变的是如何在交互过程中实现“教什么”。两节课的冲突感、交互感和生成感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能力,培育了智慧。
英语专场——创造课堂新生活
局小英语教研组的本次活动共由四个板块组成:课堂观摩、专题汇报、说课评课、专家引领。首先,王凌燕和朱海燕两位老师为大家呈示了两节精彩的观摩课。第一节课由王凌燕老师执教五年级基于语法的活动课5A Unit8 At Christmas。王老师带领孩子们围绕圣诞主题展开一系列真实而有趣味的活动,通过做中学、学中用,活用语言。第二节课是朱海燕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Private Adventure》。朱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jigsaw reading、体悟人物情感、想象表演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在第二板块中,英语学科主任杨丽华老师为大家作了题为《创生教研新方式 提升日常新内涵》的专题汇报,她向与会专家和老师介绍进入生命实践合作校以后,努力提升日常教学研究质量成为了我校英语学科组近两年的核心追求,为了这个追求,我们做到了:重心再下移,制度再创新,形式再优化,领域再突破。紧接着,上课的两位老师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说课与即时反思,而后陈静、杨丽华、左颖、王静等老师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高质量的评课。庞庆举老师也对两堂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她称赞局小英语教师具有优秀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素养,夸奖局小的学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表扬局小英语教研组通过两节课让她感觉到了“新生活”的常态:课堂的新生活、班级的新生活。
在变革中建立新序,在创新中点燃激情,局小已经形成了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这是保证我们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最有力的内在动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会用我们的激情和智慧,不断“创造教育新生活”,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之路上快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