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 内容
教育是什么?学科知识的学习,并不等于教育的全部。教育,应该是全人的培养,是孩子智力、情感、艺术修养、人格等的全面发展。学校是什么?学校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应付考试的地方。学校,更应是孩子生命自由发展的殿堂。这里应该充满快乐、阳光、兴趣、热情、探究、和谐与爱。
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名校,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从博爱新语文到学科快乐季,从微学院到全课程,其中传递的是博爱人对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博爱能提供给孩子怎样的学校生活?课堂该如何转型?学习方式该怎么转变?各种活动方式如何更贴近孩子的生命诉求?师生间应营建怎样的一种关系?校园该呈现一种怎样的教育生态?所有这一切的转变,必须从教师的观念转变入手。为此,2014年8月下旬,博爱教育集团暑期教师培训拉开了序幕。培训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全课程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和全体教师培训。8月19—20日的全课程教师培训,主要由学校教科室策划、组织,参加培训人员是全体全课程一、二年级的教师。
主题鲜明 动员到位
本阶段培训由教科室主任刘文忠老师主持。刘老师开班仪式上首先旗帜鲜明地宣布了培训主题——聚焦课程建设,重构校园生态,然后紧扣“课程”和“生态”两个关键词提出了培训目的——博爱教育集团将在以全课程实践为核心全面开展课程建设的同时,着力重构校园生态,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僵化式、命令式、强制式、居高临下式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全力营造平等、民主、开放、和谐、自由的校园教育生态。而全课程,正是这种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接着由博爱教育集团巫慧群总校长做开班动员。巫校长从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实施路径、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于全课程的理解——全课程就是要培养全人,即充满好奇心、热爱生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精神世界丰富、人格健全的人;全课程这种全新的课程改革,既没有现成的经验,更没有捷径,唯有全课程教师之间合作、支持、彼此包容,从而共同给予孩子一段完美、和谐、幸福的教育生活。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为期两天的培训,包括观看北京亦庄小学的专家讲座视频、本校教师现场交流分享、了解体育教学的简单流程和基本技能、练习教材中的舞蹈、分校区级部讨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当代教育家》杂志主编、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校长李振村的讲座视频——《打开3.0版全课程之门》,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全面解读了行进中的全课程。李校长指出,当前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无趣又无用。学习,似乎就是不断为了未来做准备,小学为中学做准备,中学为大学做准备,大学为工作做准备……。而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一个生活的过程,就是一段生命成长的历程,而不是为未来做准备。另外,当今的中国教育,高度分科的结果,导致学生创造力的丧失,老师把孩子看成了学科符号,老师成了“学科控”,学生成了学科奴隶、考试工具。因此,学科融合,成了世界课改的主流趋势。亦庄小学首创的全课程实践研究应,旨在让孩子学得鲜活有趣、饱满扎实、开放自由。通过PYP课程的设置、跨学科课程改革、全阅读、游学课程、戏剧课程等途径,改变学段课程、教学方式、校园生活节奏、评价方式。李振村校长的讲座视频,为新加入全课程团队的老师们揭开了全课程的神秘面纱。
接下来,大家还观看了常丽华老师的《全课程一天生活安排展示》、我校徐香老师的《全课程一天生活安排设计》、周晓婧老师的《绘本教学设计》以及数学特级教师张宏伟老师的《全课程一年级数学辅助教材解读》等相关内容视频。
我校全课程二年级的年级组长马月老师,现场给大家带来了题为《怎样上好庆典课》的讲座。马月老师是我校上一学年开展全课程实践的领头人之一。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向亦庄小学取经的同时,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全课程内容。而庆典课,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课程形式。庆典课,主要由孩子讲述自己的故事,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就感。成就感,来源于被群体所关注。马老师从课程的内容和价值追求,课程的编织方式和教师、学生的角色转换等方面,对庆典课的来龙去脉,做了详细的解读。
由于全课程是两位老师包班,每个老师要承担的课程内容相对比较多,可能要上戏剧课、舞蹈课、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对此老师们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而有些迷茫,为此,培训中还特地穿插了体育、舞蹈等方面的教学培训,老师们受益匪浅。最后,丁小桐副校长做了本次培训班的总结,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将博爱全课程团队打造成积极阳光、交流分享、研究创新的优秀集体。
积极准备 全面起航
20号下午,培训进入分校区级部讨论准备阶段。在袁敏智、黄亚敏、马月三位年级组长的带领下,三个全课程团队各自针对培训内容展开热烈而充分的讨论,对即将开始的新学期各项工作进行了精心规划和准备,尤其是对新生家长会、新生校园体验活动等迫在眉睫的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细致准备。
两天时间虽短,但是,老师们感到收获很大,纷纷表示,在未来的全课程实践中一定会遵循全课程理念,积极聚焦课程建设,努力重构校园生态,为给予学生一段幸福而美好的生命成长历程不断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