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一、奋发作为,“十二五”人口工作高位起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天宁区紧紧围绕“人口稳定均衡增长、人口素质全面提升”的人口发展新目标,促统筹,惠民生,保绩效,较好完成年度市定人口目标管理各项责任指标,为打造品质之区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截止11月底,全区户籍总人口372387人,育龄妇女117435人,已婚育龄妇女88100人;流入总人口132345人(公安数据),育龄妇女19867人,已婚育龄妇女11307人;流出育龄妇女605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505人。出生人口2212人,出生政策符合率99.7%。
(一)加强学习为统领,增强人口事业持续发展能力。
1、落实“三纳入”,学习贯彻胡锦涛“4.26”讲话精神。一是及时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党校人口理论学习内容,高层倡导,开展专题学习10场次,培训党员干部近千人次;并以学习贯彻“4.26”精神为统领,区委、区政府两次听取人口工作情况汇报,帮助解决难点问题;二是纳入人口计生系统全员学习重点内容。先后组织集中收看电视节目500余人,分层举办专题培训15场,召开专题座谈会38场,编印学习资料1万余份,“加强任务落实,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成为全区计生工作人员共识;三是纳入“5.29”、“9.25”等重要宣传月、纪念日活动范畴。通过网络,将讲话精神视频转发至区-街道-社区-群众“四级链式型”人口服务QQ群共享空间,推进宣传力度和广度;发挥广大协会会员和志愿者的力量,以活动的形式在广大群众中掀起学习热潮,人口国策进一步深入人心,社会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
2、创新“三模式”,提升计生干部队伍学习绩效。一是“小班化”业务培训模式。在一年一度集中性业务培训的基础上,组建“计生业务骨干讲师团”,以街道为单位,以条线工作为主导,开展“社区人口服务应知应会”、“人口信息系统应用”等“小班化”培训23场次,基层计生工作人员业务学习成效更明显;二是“互动型”区域交流模式。加强与先进地区的工作互通、经验共享,先后与无锡市、无锡崇安区等人口系统,以“请进来”的方式,交流探讨“人口早期发展指导、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等热点问题;并经常组织基层工作人员前往兄弟城区现场学习“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实战经验,提升综合能力;三是“工具书”常年自学模式。结合新时期人口工作新要求,精心编制街道、社区两级《人口家庭公共服务手册》、社区人口服务“两指南”2000本,按条线明确工作规范,细化工作要求,成为基层计生工作人员日常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常用“工具书”。
(二)机制建设为要领,提升人口计生统筹管理水平。
1、推行社区人口“网格化”服务机制。主动融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行社区人口“网格化”工作机制。社区人口工作打破以往由计生专职人员独自包揽、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统一由社区分成若干网格的网格责任社工,与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社区公共服务有机结合,统筹安排、综合服务居民,有效破解人口信息收集难、人口服务入户难等问题,“联系无遗漏、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的社区人口统筹服务管理格局进一步形成。
2、优化人口“信息化”工作机制。依托区政府“三合一”网络平台,人口计生网上权力系统运行顺畅,目前,全区对252个照顾再生育家庭的审批均做到“网上运作、高效便民、公开透明”。进一步完善人口信息联通共享机制,认真做好全员人口信息库和省综合信息平台数据一致性和逻辑性的检测比对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强化人口信息在决策支持、人口管理和服务引导中的作用。
3、巩固流动人口“一盘棋”统筹机制。一是统筹部门职能优势。联合公安、综治等部门,召开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联席会议,巩固完善流动人口定期例会联席、人口信息联享等长期协作制度;共同实施流动人口“1237惠民工程”,搭建“大联合”宣传平台,做优“大实惠”人口服务,开展“大人文”生育关怀,落实“一预约、两优惠、三纳入、七免费”惠民措施。全年免费为流入人口新办“一证通”1422本,B超服务7200余人次;二是统筹区域协作合力。分类梳理辖区流入人口户籍集中地,新签流动人口双向服务管理协议书16份。每季度携手安徽霍邱县对在常霍邱籍流动人口开展信息核实和孕检服务。充分发挥国家PADIS平台系统作用,加强与流动人口户籍地信息互通,实现“网上互换、异地查询”信息近8000条,区域协作力度不断加大;三是统筹地方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在青龙新市民公寓、雕庄万都集团等流动人口集中地,精心打造融“文化宣传、协会工作、健康服务、便民维权、信息管理”的“五合一”综合服务阵地;积极参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格社区和集贸市场”“双建”活动,分类指导新建、整改流动人口协会5个,流动人口尽享“均等化”待遇的特色平台进一步拓展。
(三)项目助动为引领,拓展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内涵。
1、推进“诚信阳光计生行动”。出台《天宁区开展诚信阳光计生工作实施意见》,依法办理《生育服务联系单》1909张,信访案件98件次,征收社会抚养费17例。全面开展“十一五”出生人口清查工作,加强与卫生、公安、防疫等部门相关数据的比对,重点梳理政策外生育对象,加大依法处理力度。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积极开展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依法处理案件8例。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制度,重点做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的提标工作,全区农村奖扶对象326人,特别扶助对象597人,发放奖扶、特扶金合计113万余元。
2、做强“优生优育早教工程”。将“优生优育早教工程”纳入区委、区政府2011年三十项重点工作(程),前移免费婚检宣传关,认真落实“一站式”婚育服务“一星期六天工作制”的便民利民措施,年平均婚检率90.9%,出生缺陷率4.1‰。做优“优生促进工程”,普遍开展“孕前危险因素自查、筛查”,组织发动待孕夫妇参加优生检测306对,建立“病残儿照顾再生育夫妇”等重点人群健康档案340份。抓紧抓好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工作,扩大“社区免费流动早教课堂”覆盖面,开展新一轮“人口早教万人大体验活动”,出生人口素质有效提高。
3、实施“家庭人口文化促进项目”。与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台《“十二五”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实施意见》,共同把婚育新风进万家第四阶段活动推向深入。紧扣“建设新型家庭人口文化”的重点,突出“一地一特色”、“一月一主题”,隆重举办为期八个月的“幸福有约、欢乐同行—家庭人口文化节”,相继开展流动人口家庭才艺展、“妈妈您辛苦了”计生节目公益演出、“我家在青龙”幸福家庭评选等集中反映家庭文明、家庭和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并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刊登、播出人口新闻和政务信息300余篇,全区人口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展,人口文化环境进一步优化。
4、启动“世代服务提质项目”。确定2011年为“世代服务提质年”,按“世代服务”品牌化运作要求,积极推行“茶山‘非常6+1’助老、兰陵‘七彩儿童’亲子早教、红梅‘心理工作室’等特色服务,提升全区已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及内涵。放大“世代服务”社会效应,继续完善以知识普及、B超随访、药具发放等为重点的“预约服务”工作机制,规范、科学开展生殖健康系列惠民服务,免费B超7034人,尿检1335人,知情选择2600人,随访服务7734人,切实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二、统筹谋划,新一年人口工作协调推进
1、高起点实施人口事业“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天宁实际,谋划实施好“十二五”人口事业发展规划,创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环境,为全面做好“十二五”人口工作夯实基础。
2、高标准践行人口计生惠民承诺。一是认真落实法定惠民政策。重视人口利导政策的规范实施,确保农村奖扶和特别扶助两项制度的“直通车”运行模式。提升计生公益金使用效率,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增强计生困难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实施“计生银龄助餐计划”。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拟对全区在老年助餐点用餐的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提供“助餐补贴”,丰富区域性人口家庭福利政策内涵,彰显“民本计生”;三是启动“人口幸福家庭工程”。依托区-街-居三级全覆盖的人口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优生促进、均等化服务、家庭保健等内容, 探索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一街一特色、一地一品牌”良好格局,促进人口计生世代服务体系顺利向人口家庭公共服务体系转型升级。
3、高绩效夯实基层人口工作基础。一是优化社区人口工作网格化模式。探索将人口服务与社区其他公共服务有机结合,由社区责任社工统一“网格化管理、差异化服务”的良好模式,真正形成社区人口工作“人人参与、个个能干”的良好局面;二是推进“数字人口”建设。加大投入,更新部分社区人口工作专用电脑等设备设施;加大与部门、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力度,顺利运行人口计生信息综合平台,切实推进人口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三是提质“诚信阳光计生”。开展“人口计生依法行政规范年”活动,高标准完成既定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实现诚信阳光计生。继续优化流动人口“一盘棋”统筹管理机制,创新实施流动人口“幸福家园”工程,助推“均等化”服务有效落实。
4、高质量营建新型人口文化环境。继续开展“一年一主题”的“家庭人口文化节”活动,精心打造茶山清二“幸福365体验中心”、天宁青果巷“民俗婚俗展览馆”等系列高品味的人口文化基地和特色化的人口服务基地;举办“秀幸福——家庭亲情微博故事”大赛,全力推进家庭人口文化建设,提升家庭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