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天宁区科技局2014年
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以“经济、整合、开放”为宗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积极想办法、解难题、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 上半年工作总结
——高新技术产业: 1-5月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预计1-6月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0家,完成年度计划100%。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家,重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申报民营科技型企业13 家;1-5月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68.76亿元(指标已调整160亿元,实际完成数要以市返回数为准),完成计划的42.98%。
——创新创业平台:1-5月份企业研发机构数43家,预计1-6月份企业研发机构为43家,完成年度计划的100%。拟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
——知识产权创造:2014年1—4月份,完成专利申请件197件,其中发明专利66 件;专利授权超126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 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 11.66件。
——落实优惠政策:1-4月全区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政策0.18 亿元。
——争取创新资源:2014年1-5月份,争取各级各类以科技项目 90 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10项、省级科技项目31项、市级科技项目49项。争取经费首次突破 亿元。
二、工作亮点
——上级奖励认定:我区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实现近8年的全通过;通过江苏省级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工作考核;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承担的“新药缬沙坦复方制剂大品种开发和产业化”项目被国家科技部批准列为2013年度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八届江苏省专利项目优秀奖。科技统计工作获得常州市企业研发机构先进单位称号,并由3篇获奖分析报告;知识产权局获省知识产权系统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争先进位情况:常州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院在江苏省科研院所专利拥有量中排名第二位;省科技厅公示入围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共14个项目,我区有2个项目:江苏骠马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中高端乘用车节能环保柔性智能化涂装生产线的研发与产业化”和江苏集盛星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微纳米活性炭材料的新一代超级电容器系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产学研活动:由宋建伟区长亲自带领辖区内重点企业代表赴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进行产学研对接,项目洽谈;精心组织区150家企业参加,参与“5.18”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在会期间2个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分别是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的“消化类三类新药阿克”项目、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OLED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项目,合同金额共1000万元。
“5.18”我区共开展6项专题活动,分别是:2014中国常州电子商务精英论坛、“创富中国”科技园区中国行常州专场活动、天宁区“财富俱乐部”成立仪式暨第一次项目路演活动、“OLED半导体照明关键技术”项目推进洽谈会、“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常州专利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揭牌仪式、黑牡丹常州科技园产业服务平台揭牌仪式。
三、现代化指标完成
(一)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78%,预计能完成该指标。完成该指标采取的措施:
(1)对企业统计、财务人员进行科技统计业务培训,明确统计填报的要求,提高企业填报能力。
(2)与企业统计、财务人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填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基础薄弱、条件困难的企业重点指导,对新接手人员、技术生疏的人员,深入现场一对一培训。
(3)督促企业明确职责,密切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的合作,确保研发经费客观、全面的纳入统计。
(4)加强与街道科技联络员的联动。
(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14年为160亿,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9.3%,目前我区纳入高新技术产值统计企业62家,预计能完成。完成该指标采取的措施:
(1)对照统计目录与统计局部门开展合作,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开展对未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排查摸底,摸清企业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争取更多企业纳入高新技术产值统计范围。
(2)做大做强做优现有的纳统企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企业改制上市,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和规模来增加现有存量。
(3)实行科技统计规范化,督促企业明确职责,高新技术企业统计人员做好与企业技术部门衔接工作,按规定报送数据,坚持实事求是,不瞒报、不漏报、不迟报、不虚报,保证数据质量,确保高新技术产值客观、全面纳入统计。
(4)争取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对我区科技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争取更多政策环境、科技投入、考核激励措施等方面扶持,推动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努力在完成指标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三)新增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
完成该指标采取的措施:
(1)深入现有的纺织企业进行调研、排查分类,对符合申报高企条件的纺织企业重点培养,针对可培育对象在研发费用、科技人员比例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申报高企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引导和指导。
(2)纺织企业申报高企难度比较大,为了突破纺织企业申报高企的障碍,我区多方寻求合作,通过产学研等途径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企业,开展技术合作,谋划纺织企业转型高企,共同开发以新材料先进技术的项目和产品。黑牡丹、旭荣、美源亚麻3家纺织企业相继成功申报高企,实现了全市纺织企业申报高企的零突破。
(3)利用孵化器、加速器和六大科技园载体的吸附功能,依托储能研究院的科技支撑作用,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盈利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
(4)进一步培育现有成长型科技企业,使其快速成长为高企。
(四)新增企业研发机构数7家,其中省级以上3家
(1)对上报研发机构的企业,主动上门服务,深入相关企业调查摸底,了解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及技术情况,拟定研发机构名称明确相关要求。
(2)重点加强与省厅、市局的沟通和联系,积极争取申报指标,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我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掌握上级最新申报要求,做好对接,争取取得申报指标数量和质量的新突破。
(3)加强培训指导工作。对我区申报研发机构的企业进行分期、分类、分批培训,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政策指导与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提出有关的要求。
四、新增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
1、初步筛选拟申报高企的4家:常州明杰模具有限公司(青龙街道)、常州市步云工控自动化有限公司(天宁街道)、江苏省源普自动化有限公司(青龙)、朗捷尔喷绘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青龙街道)
2、完成该指标采取的措施:
五、新增民营科技企业数60家
1、民营科技企业(民办科技机构)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创办的,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或实行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智力、技术密集型经济实体。民营科技企业经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协会认定。
(1)利用孵化器、加速器和六大科技园区载体,重点引进成果转化项目和新兴产业的民营科技企业。
(2)积极申报现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并使企业在申报中进一步快速发展。
六、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5/万人
1、2014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绝对值完成558件。存量300件由各街道完成,增量部分由储能院完成,目前储能院已完成250件,今年增加100件。详见目标任务分配表。
积极探索专利技术运用与产业化的新机制、新模式。对已申请授予的发明专利进行评估、分类,依托储能院着手组建专利转化平台,切实推动专利实现产业化。
七、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124.5/万人。
1、2014年每万人劳动力中研发人员绝对值比2013年增加140人,具体分配数值详见目标任务表。
(1)加强载体建设,鼓励大中型企业普建研发机构。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及央企建设重大研发机构,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平台,力争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100%全覆盖。
(2)加强对现有企业,针对高企的要求和服务力度,积极引进高端研发人才。
(3)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产品、效益,提升企业档次和层次。
(一)
(四)下半年主要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
1.做好“大”的文章。培育以亚玛顿、天晟为首的龙头企业;壮大骠马、恒丰铜材、上能新特、船用电缆、科信燃气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以天宁新能源材料科技产业园、恒生科技园等科技园区和各类科技孵化器为载体,依托储能研究院的科技支撑作用,加强招商选资工作,大力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2.做好“强”的文章。鼓励传统企业调整结构,做好产品升级、产业转型工作,根据天宁区的固有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特色新型产业。重点培育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提供快速发展的机遇,在企业规模扩张、技术提升、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如中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康奈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
二、进一步做精做广科技创业、创新平台
1.天宁创业平台建设。依托五大科技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扶持高成长性企业发展,打造龙头企业,引领区域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六大科技孵化器,帮助创新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降低企业创业成本和风险,提高入驻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
2.天宁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两站三中心”;充分挖掘以常州储能院为主体的科技服务功能;推进骨干企业如天晟、亚玛顿等建立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发挥“天宁科技创新服务战略联盟”和“江苏省储能材料与器件战略联盟”等联盟的功效,集成和整合科技服务资源,搭建高效的服务体系平台。
三、进一步做宽做深科技创新服务工作
1.创新服务工作。引进一批高端服务机构;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行业龙头科技服务企业;提升一批骨干服务企业。
2.科技服务工作。完善政策配套,用足用好各级各类科技政策。强化有关资金扶持、税费优惠等调控手段的导向性,修订或出台新政策,形成科技政策导向的共振效应,从而推进天宁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努力构建以“龙头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现代科技服务机构”的模式,使天宁率先成为聚集产业化,聚集竞争力,聚集创新力的科技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