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常州市天宁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4年1月3日常州市天宁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陈中群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年是宏观形势错综复杂、天宁经济社会发展克难奋进的一年。一年来,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区重点工程和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财政改革与管理稳步推进,预算执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财政收入
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2013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为440000万元,经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调整为396000万元,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400000万元,完成计划的101.01%,比上年增收3593万元,增长0.91%。
(二)财政支出
区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全区2013年财政支出预算为90720万元,省市下达专款、市对开发区转移支付、开发区及街道超收分成、土地出让金、国有资本收益列收列支等104629万元,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195349万元。全区财政支出预计(以下简称支出)完成19470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67%,比上年减少4833万元,下降2.4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9048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9%,比上年增加1325万元,增长0.70%;基金支出完成421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6.90%,比上年减少6158万元,下降59.38%。公共财政预算各项支出执行情况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1219万元;国防支出27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8844万元;教育支出3632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798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98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285万元;医疗卫生支出9632万元;节能环保支出207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774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6874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193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989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659万元;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318万元;其他支出55万元。
(三)2013年财政的主要工作
1.突出重点,促进区域经济平稳发展
围绕区委、区政府“加快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政策导向功能,全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平台建设。利用六大科技园区、孵化器和加速器平台进行创业建设,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项目,促进创新企业集群发展。二是积极争取资金。会同区相关部门为企业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600万元。三是出台扶持政策。强化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的政策引导,加大楼宇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引进总部企业和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企业扎根天宁。四是搞好融资服务。加强政银企对接,通过政府统借统还平台为4家企业融资7600万元,利用政府应急转贷资金帮助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成功转贷4600万元;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天宁、凤凰新城建设。
2.落实责任,推动财政收入稳中有升
受国内外经济下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区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增收压力逐渐加大。但各级财税部门全力应对挑战,坚持依法征收和提高财政收入量质并重。一是落实责任分解。对区委、区政府明确的财政收入任务,及时分解、下达,逐级落实责任,做到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二是明确目标考核。完善考核办法,明确考核重点,量化具体标准,严格兑现奖惩。三是强化运行分析。与各征收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密切关注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和重点企业的变化,分析研判收入走势,及时研究收入征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的新思路、新办法。四是严格依法征税。深入企业摸清税基,开展企业户管清理,强化属地管理。建立健全综合治税机制和税负预警机制,努力做到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五是规范非税收入。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保证财政资金颗粒归仓。
3.主动作为,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认真落实厉行节约、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规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折不扣落实民生政策,办好民生实事。一是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43000余万元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稳步推进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升各类教育保障水平,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二是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投入6000余万元用于民生保障。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坚持“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动态管理原则;对特困家庭发放生活救助金;对七类低收入群体及时启动临时物价补贴。三是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社区建设。全年新建改造社区工作用房8000平方米。四是加快卫生服务步伐,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卫生服务支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达500元以上,新增的12个病种全部纳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统一实行零差率销售。五是加大城市综合管理投入。对辖区内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的村容和住宅小区环境进行专项治理,大力开展“老小区、样板路、菜市场”示范创建。
4.创新机制,全面深化财政各项管理
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运行机制,加大改革力度,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完善预算管理。深化2013年部门预算的编制,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标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二是探索绩效管理。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纳入绩效管理,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根据考核结果下拨财政补助资金。三是巩固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和集中核算模式,运行情况良好。四是深化非税收入管理。严把非税收入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审核关,清理、取消部分单位部分收费。五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全年完成政府采购总额为2488万元,比预算价节约259万元,节约率达9.43%。六是加强国有(集体)资产管理。按照天宁区新三年公有资产倍增计划,分解下达各年度目标;通过对资产的有效整合、市场运作、规范经营和强化监管,实现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七是规范财务会计管理。不断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管理制度,继续推行网上继续教育。八是推进政务信息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在“三合一”网络平台公开办理;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预决算等信息。
5.强化监管,不断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以深化财政各项改革为突破口,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职能。一是加强财政专项检查。通过市、区联动,开展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专项检查,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夯实会计基础工作。二是深化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在2012年财政账户清理整顿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现存财政账户管理;完善资金调度办法,建立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加强基层财政监管。开展街道财政内控制度执行情况检查;青龙、茶山街道率先完成了规范化财政所创建。四是积极参与财政系统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公开服务承诺,量化各项规定,积极排查问题,落实整改到位。
各位代表,2013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发展中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全区财政收入增长后劲不足;财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还需强化。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制度,深化财政改革,强化基础工作,努力加以改善。
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4年预算安排如下:
2014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42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
2014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938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3080万元,增长3.40%。支出预算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2915万元;国防支出347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924万元;教育支出1845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691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40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4519万元;节能环保支出68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344万元;农林水支出14491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支出754万元;援助其他地区支出66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504万元;预备费支出940万元。
(三)关于预算安排中几个问题的说明
1.2014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420000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长5%。在实际执行中,征收机关将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力争超额完成任务。
2.2014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9380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3080万元,增长3.40%。其中:区级支出预算安排6417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加3080万元,增长5.04%;开发区及街道支出29625万元,与上年持平。
3. 2014年区级人员经费安排54910万元,占总支出预算的58.54%,比上年预算增加3750万元,增长7.33%。
4.2014年区级安排专项经费6325万元,占总支出预算的6.74%,比上年预算减少690万元,下降9.84%。
5.根据《预算法》规定,安排预备费940万元,占总支出预算的1%,以应对不可预见的减收增支因素。
三、为完成2014年财政预算任务而努力奋斗
2014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区委九届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目标,坚持“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品质之区”总战略,深化财政改革,着力改善民生,发展区域经济。新的一年,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促进结构调整。统筹运用财税政策、财政体制等政策工具,提高财政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统筹安排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创新等专项资金,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二是引导企业创新。鼓励企业自主研发,推进“两站三中心”建设;支持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项目,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行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集群。三是推动项目建设。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新途径,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二)着力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一是科学组织财政收入。强化以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为核心的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加强分析和预测工作,切实增强组织财政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二是提升财源建设水平。密切关注“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走向,把握好政策落实的力度和重点,引导服务业快速成长;研究影响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税源单一、结构不均衡等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三是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强化街道协税护税责任,主动与工商、国土、税务等部门沟通,摸清税基;配合征收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税源动态监测,重点是做好对销售与税收不匹配、纳税行为不正常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堵塞征管漏洞。四是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根据全区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抢抓增税创收新优势,实现财政收入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有机统一。
(三)着力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稳步提高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完善学前教育投入稳步增长机制;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完成部分学校教学楼改造。二是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支持医保、低保、养老保险和基本药物制度等改革的实施,强化低保动态管理,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形成以城市低保、灾害救助等制度为支撑,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区老年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做优做强“五位一体”养老体系。三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稳步提高职工、居民医保水平。
(四)着力增强财政运行活力
一是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办法,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内容,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公开的准备。二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进一步巩固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逐步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三是强化罚没收入罚缴分离工作,完善罚没票据缴验制度,加强对罚没物资的监督检查。四是完善非税管理改革,认真抓好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纳入国库。五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公有资产倍增新三年计划,引导和鼓励街道、村增置优质资产。六是加强财政绩效管理,按照绩效管理“统一组织、分级实施、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逐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在试点的基础上进行扩面。
(五)着力健全财政管理体系
一是强化财政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使用制度,加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力度,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做好财政资金账户的归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确保财政资金运作的安全、规范、有效。三是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覆盖面,确保实现应采尽采,杜绝漏采避采现象的发生。四是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规范单位账务处理,提高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五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2014年1月1日起,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六是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监管,切实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保障全区经济安全运行。
(六)着力强化财政制度建设
一是全面加强法治财政建设。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和财政发展的要求, 完善工作规程,从制度上保证依法行政和依法理财的实施,推进制度化管理。二是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力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三是抓好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整合、修订、补充和完善现有的各项财政管理制度,实现财政业务和内部管理全覆盖;并与政务公开透明运行相结合,有效防范廉政风险。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财税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高效的作风,奋发进取,迎难而上,圆满完成财政预算任务,为开创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