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内容
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区各办局:
《关于推进天宁区十大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5月30日
关于推进天宁区十大产业链建设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常发〔2013〕25号)精神,按照《关于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方案》(常政办发〔2013〕172号)要求,立足天宁实际,集中资源,优化布局,力争在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农机和工程机械、太阳能光伏、新医药、智能电网、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等产业链的“强链、补链”上见成效,在通用航空、碳材料、新光源等产业链的“建链”上有突破,加快推进天宁区十大产业链建设进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形成工作合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区产业链建设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调整区十大产业链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区长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各街道和区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局。区经信局为牵头部门,区发改局、科技局、商务局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全力配合区产业链工作的推进。
(二)明确工作职责。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1.组织各配合部门制定年度产业链建设推进计划;2.建设产业链重点项目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并分析、汇总项目信息;3.组织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例会,准备领导小组会议相关材料;4.研究考核办法,组织好考核工作;5.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扶持产业链发展的各类政策措施;6.做好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各街道职责:1.建立推进工作机制。制定本地区产业链发展计划;2.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根据本地区产业链发展计划,制定产业链招商引资计划,加大产业链项目储备,促进递进、转化;3.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上半年确保新开工项目100%开工建设,年底确保投资计划完成率100%;动态掌握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和竣工率。
产业链配合部门(发改局、科技局、商务局)职责:1.加强对各自配合产业链的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现状及形势的跟踪分析,及时掌握国家、省、市最新产业发展政策;2.加强产业链发展监测。及时把握产业链发展情况,主要包括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增幅、增加值率以及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3.配合做好年度综合考核工作。根据有关考核办法,收集和提供具体产业链综合考核需要的数据和内容,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考核工作。
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职责:1.财政局。整合各类涉企扶持资金,重点向“十大产业链”倾斜,确保50%以上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产业链”发展;2.统计局。建立科学合理的十大产业链统计指标体系和监测机制,积极开展运行监测工作,加强数据分析和利用;3.国税、地税分局。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确认的企业名单,每季度提供十大产业链企业的税收情况;提供十大产业链的综合考核需要的数据并配合做好年度综合考核工作;4.其他单位。在各单位的职责范围内,大力做好与十大产业相关的各项工作,做好信息报送工作。
二、建立推进机制
(一)制订产业链推进计划。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思路,对我区产业链现状及重点企业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明确各产业链发展目标、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具体举措和主要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推进计划。
(二)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十大产业链”发展中的难点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街道每月分析产业链企业和项目推进情况,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交流工作推进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下阶段推进措施。
(三)建立统计监测机制。建立“十大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监测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主要监测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增幅、增加值率,产业链重点项目的开工和推进进度。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积极开展运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动态。
(四)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各街道及时了解本区域内产业链企业及项目的推进情况,每月向产业链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信息不少于1篇;各配合部门根据各自协调的产业链情况和上级条线的要求,进行调研,每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产业链推进工作动态信息不少于1篇。
(五)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参照市产业链考核办法,将“十大产业链”建设发展纳入区年度综合考评。定期开展“十大产业链”建设重点督查,坚持“月分析、季通报、年考核”,形成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的整体合力。
三、落实有效举措
(一)扶持企业做强做大。重点扶持5家左右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培育10家左右产业链骨干企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积极引导企业按照产业链发展需要,通过资本、技术、品牌、市场等手段实施兼并重组,加快培育资本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的企业集团。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切实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的统筹协调,积极鼓励企业上市发展。
(二)突出重大项目带动。每年排出10个左右“十大产业链”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围绕“十大产业链”确定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瞄准“价值、技术、市场、品牌”,依托我区各类园区,通过产业链招商、企业增资扩股、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装备水平等途径,加大产业链重大项目引进。按照信息、在谈、签约、前期、预备和可实施项目等“六个一批”的要求,加大项目储备、培育、推进力度,实现快速发展。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各产业链发展方向及建链、补链、强链重点需求,编制产业链招商目录、招商指南和重点招商计划。强化小分队、24小时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链相关的大企业、大项目。充分调动“十大产业链”中现有外资企业的积极性,争取更多公司总部资源,吸引更多的产业链中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项目落户我区。积极引导我区企业走出去,主动和国际跨国公司实现全面合作。
四、打造发展平台
(一)加快产业链集聚区建设。高标准建设新能源材料科技产业园、凤凰新城生命健康产业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六大园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产业链“项目向集聚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促进园区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坚持产学研结合,加强资源整合,支持各类园区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全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吸引国内外科研院所来我区创办共性技术研发、设计、验证、测试等中心和研究机构,不断提升研发、设计、营销和售后服务水平,推进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三)加快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强化优势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院士站、博士后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等,着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集聚高端人才
(一)加快引进产业创业型人才。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思路,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结构,重点吸引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能迅速实现产业化并带动全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产业创业型人才。对产业创业型人才的优势项目,要在审批、金融等方面给予全程服务,确保项目在我区顺利实施。
(二)鼓励企业引进创新型人才。积极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引进一批中青年领军型人才、科技带头人和骨干人才。着力引进“十大产业链”相关领域的领军型人才,推动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向我区集聚,争取引进一批科技型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
(三)突破产业链科技项目。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省级重点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组织申报工作。建立“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承担、技术攻关协同、创新成果共享”的实施模式,合力推动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突破。
六、完善扶持政策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十大产业链”发展,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发挥区级“统借统贷”融资平台作用,帮助产业链重点项目和创新型企业加快融资,加大发展力度。积极鼓励企业上市发展,对经确认为上市后备企业和成功上市的,根据企业贡献和产业影响力,给予一定奖励。
(二)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制定和完善财税、规划、土地、人才、科技等各项促进产业链加快发展的政策,重点向“十大产业链”倾斜,确保50%以上用于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十大产业链”发展。对列入市“十大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根据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状况,积极帮助向上争取政策;对投资规模较大、竞争优势明显、产业带动性强,对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及在区内实施兼并重组或在区外兼并重组并转移到区内生产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的奖励政策。
(三)创新资金扶持方式。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积极推进创投基金、债劵基金、担保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进一步创新对“十大产业链”企业、项目和人才的扶持方式,支持产业链企业发展。
抄送:区委各部委办局,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区人武部。
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5月30日印发